专栏名称: 网易新闻
各有态度的网易新闻,汇聚网易独家原创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扬子晚报  ·  南京紫金山下雪了! ·  昨天  
上海应急守护  ·  在建工地坍塌致3死1伤,挂牌督办! ·  昨天  
法治进行时  ·  乱扔烟头起火 北京一男子被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新闻

《家有儿女》隐藏最深的坑,全是你不敢说的童年阴影

网易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06-08 18:20

正文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对多数人来说,幸与不幸,总是相伴而行。

最近,有人翻出了老剧《家有儿女》,发现爸爸夏东海,是隐藏了14年的“育儿典范”:


以身作则、尊重孩子、包容他们的缺点、也看得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实名羡慕哭了 / 《家有儿女》

但除了令人“羡慕哭”的爸爸,这个家庭里,也有时常在孩子的事情上“拎不清”的妈妈——刘梅。


她踩过的不少坑,至今仍然有无数父母在“往里跳”。



1


三个孩子

两种态度

重组家庭,有三个年纪、性格各不相同的孩子,“亲妈后妈”一力承担的刘梅有多难,可想而知。


不得不说,能让家庭美满和谐、孩子互相关爱,她已经做得很好了。


可是有些时候,她的这些成功,是建立在对亲生儿子刘星的伤害之上的。


大女儿夏雪成绩优异,也正处于青春叛逆敏感的时期。


对于她,刘梅的宽容宠溺,几乎带着“讨好”。


一直跟着爷爷生活的小雪刚来到这个新家时,为了给后妈一个“下马威”,处处挑刺、摔桌摔椅。


脾气火爆的刘梅一一忍下,耐心到让夏东海这个亲爸都自愧不如。


小雪喜欢上大猩猩,想要去参加野外生物夏令营。


刘梅为了培养和她的共同语言,每天抱着书疯狂恶补大猩猩的相关知识。


不顾“崩溃”的丈夫,复习到半夜:


特地跑去周口店,挖大猩猩“化石”不说。


还因为太过用心,忘记了做饭,全家只能吃方便面:


为给小雪一个惊喜:


刘梅把她的房间布置成一个“猩猩之家”,用化石、树枝搭出一个猩猩窝……


对待小雨同样满是宠爱。

小雪临来夏家时,刘梅嘱咐刘星和小雨,不能欺负姐姐。

刘星不以为意,她立刻一通批评,转过头,对小雨好言相劝:



小雨养的小鸭子丢了。


刘梅去市场转了一天,还特地跑到郊区,只为买一只背上有斑点的小鸭。



被小雨识破这不是他丢的那只鸭子,刘梅也没有气馁。


她在小区里四处打听寻找,终于帮儿子找到了丢失的鸭子。

为了让小雨成为“神童”,刘梅更是下足功夫,用心培养。

并且承诺,如果小雨当了神童,可以让刘星管他叫“哥哥”。

对于小雪和小雨,刘梅几乎做到了百分百的投入与宽容。


收获是让小雪和小雨打心底里接纳了这个“新妈妈”。


可是,这样的耐心和爱心,刘梅丝毫没有分给自己的亲儿子。


她觉得自己早已“摸透了”刘星调皮捣蛋的本性,对刘星动不动就是“冤枉、怒骂、棍棒教育”。


小雪考了奥数模拟考试第一名,刘梅要给她买随身听当礼物。


同一时间见义勇为,帮了邻居家小孩的刘星,却在饭桌上被批评“学什么什么不成”。



夏东海告诉刘梅,应当也给刘星准备一份礼物,可刘梅丝毫不放在心上:

“他那算什么好事儿啊,这不是他应该做的吗?”


夏东海觉得,适当的奖励可以鼓励孩子以后做更多好事,刘梅不赞同:


“刘星这孩子,千万不能奖励,只要一奖励他,他就开始退步。”


做了好事没得到奖励反而被骂了的刘星,第二次面对同学被欺负的情境,没有再出手相助。


对方家长颇有微词,刘梅的第一反应又是大怒: “我今天必须得揍他!”


在全家人的劝说之下,刘梅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可是,哪怕她向刘星承诺了 “你以后有什么想法就跟妈说,妈肯定好好听” ,下一次遇到事情,还是会一错再错。


小雪考了全班第一,全家人一起吃大闸蟹庆祝。


刘星的历史也考了全班第一,刘梅却“带头”质疑他作弊。


同时心里嘀咕:“老师难道看不出来?刘星能考第一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啊!”


她甚至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跑到儿子的学校找到他的老师,说刘星试卷分数做假。


刘星倍感丢人,不愿意再去上学。


后来真相大白, 刘星是因为迷上了三国相关的游戏,恰好试卷上都是三国相关的问题。



刘梅依然拒绝道歉,口口声声坚持:“我都是为了孩子好。”

直到被问到:“你考虑 到孩子的感受了吗? ”她才发觉自己错了。


确实,在刘梅心里,刘星的感受时常被自动过滤。


刘星的朋友鼠标闯了祸,被父母责骂时,鼠标把过错全推到了刘星身上。


鼠标父母找上门来,刘星连带着刘梅、夏东海,都挨了一通责备。

事后鼠标道歉,刘梅知道鼠标在家经常挨打,她直接告诉鼠标:

“以后有什么事你没法办,就往刘星身上推。”


开明的样子,令不少观众觉得“暖心”。


可是,她全程没有询问过刘星的意见。


刘星反驳:“你们跟我商量了吗?”


得到的是一通批评:

“帮朋友点儿忙,哪儿那么多废话?”



多少中国父母,都在擅自替孩子“做好事”:把孩子的玩具送给别人,随意答应让孩子帮邻居小朋友补习功课……


因为父母觉得是小事,就可以不尊重孩子的意见。


在夏家,刘星毫无疑问是家庭地位最低的那个人。

一家人在出游时,会忘记带上刘星;刘星出门参加夏令营,回来时不见家人对他有一点思念;


主动做家务,擦玻璃,被刘梅怀疑是“想逃避写作业”;


收拾被小雪弄乱的客厅,刘梅不分青红皂白质问:“你怎么把屋子弄这么乱。”


一样的趴在桌子上睡觉,刘梅对小雪是柔声询问“是不是昨天看书太累了”,对着刘星就是厉声指责:“又玩游戏来着吧?”



一样没去上补习班,刘星得到了一通怒骂:“你看你像话吗你?你看看别的同学!”


小雪则瞬间获得理解:“是不是老师讲得太简单?没有必要去上?”



大大咧咧的刘星不是没有埋怨。


他甚至会听从朋友的建议,藏进柜子里,想看妈妈找不到自己的焦急模样。



有网友说:刘梅是一个“教科书”式的好后妈。


但她不是一个好的亲妈。


因为我成绩不好,有些调皮,你就看不到我的勇敢、正直、机灵,你就永远觉得我一无是处;


因为我和你血浓于水,因为我和你更亲近,你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伤害我。


可“人心都是肉长的”,再亲密的人,日复一日地受委屈,最后也难免心寒。




2


人生有些“挫折”

应该来自父母


家里三个孩子,小雪成绩好、懂得多、有分寸,毫无疑问是最不需要父母操心的那一个。


所以,夏东海和刘梅对她的态度,往往都是“鼓励、包容、信任”。


第三部里,小雪高考完。


她信心满满,一定能考上清华,所以只报了一所大学。



父母也觉得小雪一定能考上,刘梅在自己单位也大肆宣传:


“别的学校倒是想要,敢要吗?”



分数线还没下来,所有的祝福都先一步送到了。


小雪的亲生妈妈、刘星的亲爸爸都送来红包。


姥姥包了个800元的大红包,遇谁都夸自己外孙女:



结果分数线一出来,小雪以三分之差和清华失之交臂。


又因为过于自信,只报了一所大学,导致小雪成绩优异,却没有大学可上。


父母慌了神,为了照顾小雪的情绪,一家人都小心翼翼,刘梅和夏东海甚至不让家里出现一点声音。


刘梅责怪刘星“乌鸦嘴”,说因为他瞎说才害得小雪没考上, 连刘星上厕所冲水都严令禁止:



刘星一针见血:


“她太狂妄自大,连个后路都不给自己留,狂了那么多年了,也该给她浇浇凉水。”


其实小雪难以接受失败,和父母一贯捧着她的态度分不开。


她的人生,在学业这条路上,从来都是鲜花掌声和骄傲,没有经受过挫折。


过于自信的后果,就是栽跟头。



自信是成长的必需品,但自信绝不等于自傲。


如何把握尺度,让孩子拥有自信心,又不至于骄傲狂妄,这需要父母的智慧。


拿优秀的孩子“当门面”,对谁都交口称赞,失了客观,反而可能助长孩子的骄傲自大。


不如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绩和表现,鼓励要适度,责备也应正当。


一生注定有许多挫折,别让孩子成为那个“输不起”的人。



3


“一碗水端平”

是家长的义务


回头看这部剧时,令人惊喜的,除了夏东海,还有爷爷和姥姥。

爷爷是一位退休的体育老师,疼爱孩子们但绝不溺爱。


常年跟随爷爷生活的小雪,能够如此优秀,离不开他的教育。


为懒散的孩子们制定“军事化”锻炼方式,使用“淘汰制”给他们增添动力:



孩子们挑食,爷爷想让他们学着珍惜粮食。


于是自己跑了老远,挖来野菜想教孩子们“忆苦思甜”。



更难得的是,无论爷爷还是姥姥,他们没有更偏爱自己的亲孙辈。


有一回夏东海和刘梅出远门,家里众人收到了一张明信片:“我们的孩子将于十五日到你家。”



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以为夏东海有了私生子。


爷爷态度坚决,要惩罚夏东海。


对于“孩子”,他只有宽容和接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