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蓝矿业圈
矿业圈是中国矿业“互联网+”战略的践行者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者,通过构建一个全球矿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企业与个人两种行业大数据,提供三圈一中心服务(新闻行情圈、商品贸易圈、全球投资圈,行业服务中心),从而促进全球矿业交易,构建国际资源生态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展商推介】深圳远恒峰,邀您莅临“2025国 ...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这一港口春节期间创下47项生产高效纪录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蓝矿业圈

金属|锌价持续走高 上市公司或迎业绩高峰

清蓝矿业圈  · 公众号  ·  · 2017-07-17 14:54

正文


在今年前5个月的大宗商品市场上,中国这个“大胃王”仿佛是开启了打折购物的欢乐模式。不过,最新的6月进出口数据显示,因此前“购物车超量”,6月份进口量大减。其中,大豆进口环比暴跌24.7%、原油进口较5月减少了逾100万吨、未锻压铜及铜材同比下降7.14%。


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全球经济和大宗商品市场的领先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自3月29日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1338点后至今跌幅已超30%。这是否意味着2016年至今商品超级反弹行情将趋于完结?


6月进口环比下滑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6月,中国原油、煤炭、铁矿石和铜矿砂及精矿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了17.93%、5.41%、16.01%、4.44%,进口价格同比亦分别增长了44.6%、71.3%、23.6%、5.1%。大豆进口同比也出现增长,但未锻压铜及铜材、煤及褐煤、钢材进口均较去年同期出现回落。


环比方面,大豆、原油、成品油、煤及褐煤进口均出现下滑,其中大豆进口暴跌24.71%,原油进口较5月减少了100万吨,成品油、煤及褐煤分别跌7.69%、2.73%。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这主要是受四方面因素影响:其一,进口同比大增的品种主要是铁矿石、原油等原材料,这与国内工业制造业利润处于高位、产出回升有关,因此消耗较大的主要是原材料,并非产成品;其二,部分产成品如铜材和钢材,主要是因国内产量回升导致进口数据同比下降;其三,环比来看,煤炭、原油和大豆进口下降反映出,经过1-5月补库之后,产成品需求出现减速,因此原材料环比进口有所回落,再加上国内去产能高压和环保督查,导致部分中游企业如钢厂、煤加工企业开工继续提升受到制约。因此,原材料消耗会下降。最后,煤炭进口下降与政府抑制部分煤炭进口有很大关系。


北京拙朴投资研究员原欣亮表示,分品种来看,大豆方面,进口量环比下降主要是因近几个月巨量采购已造成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堵塞,压榨厂库存充足;精铜方面,进口套利窗口关闭加上汇率走势不确定,导致国内精铜进口量仍不理想。煤炭进口逊于预期,一方面是受前期煤价下跌影响,进口政策逐步收紧,对进口动力煤和进口炼焦煤的指标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有效控制煤炭进口规模;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表示要引导沿海国有发电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减少低价劣质煤进口,增加国产清洁煤使用比例。


金石期货分析师黄李强认为,造成6月部分大宗商品进口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煤炭方面,由于国内供应增加,造成市场需求缺口下降,从而导致进口下降;其次,4月、5月份进口基数较大,造成了进口相对下降。大豆方面,首先由于国内压榨企业库存较高,对于进口需求下降;其次,国家在7月1日将农产品的增值税由13%下调至11%,不少压榨企业推迟船期,减少纳税负担;最后,目前国内需求增速放缓,对于大豆的进口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从季节性来看,每年的6月份是太平洋的飓风季,西太平洋的天气相对恶劣,因此每年6月份进口普遍呈现偏低情况。


“从整个大宗商品进口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换挡期,需求增长不太明显,企业进口相对理性,6月部分商品进口量出现下降是常态化现象。”东吴期货总经理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姜兴春表示,煤炭进口量大幅下降是政府调控的结果,主要是因取消了对朝鲜煤的进口。大豆进口量下降是跟国内压榨企业利润下降分不开的,需求相对走弱。有色金属进口小幅下滑是随机事件,目前看不具备趋势性。


BDI指数加速下跌

3月29日到7月14日,BDI指数出现加速下跌。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7月14日,BDI指数报888点,较3月29日的高点1338点下跌450点,跌幅高达33.63%。


BDI指数是一个航运指数,由几条主要航线的即期运费加权而成,可以看作是散装原材料的运费指数,也是反映国际间贸易状况的参考指标,与全球经济状况、原材料价格状况密切相关,素有大宗商品“风向标”之称。


一般而言,BDI指数走势往往反映出中国对大宗干散货的需求景气度,且有时具有领先作用,但这种领先作用并不稳定,因经济所处的阶段不同而不同。如在2003-2011年期间,中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峰期,相关度很高,或者在经济刺激期相关度会很高,但在经济转向消费主导的阶段,二者相关性并不稳定。


“目前,中国经济仍处于逆周期政策扶持期,因此BDI大幅下跌对商品需求回落具有领先作用,意味着中国对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正在降温,供应端制约对商品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弱。”程小勇表示。


黄李强表示,BDI指数是反映全球海运运费的指数。在目前全球船运充足的前提下,指数大幅下挫只能说明目前的船运需求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BDI指数4月中旬开始形成双顶走势后下跌,直至7月10日触及820低点,之后连续三日反弹至888点。


原欣亮则表示,BDI指数近日的反弹主要是由于相关类型船的运费上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和中国的需求稳定或将对下半年的波罗的海指数有一定的支撑。


姜兴春也认为,BDI与中国经济表现以及大宗原材料价格具有相当强的联系,一般情况下会有些滞后。而此次BDI在二季度出现下跌,源自于一季度末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调整,近期则跟随CRB出现温和反弹,预计未来将小幅走高,也表明对大宗商品需求存在乐观预期。


“商品牛”尚能饭否

“中国因素”历来都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关键词。我国大宗商品进口主要体现在三大领域:一是基本金属及矿石,如铜、镍、铁矿石等;二是农产品,如大豆、玉米;三是能源化工产品,如石油、煤炭、PTA、天然气等。机构统计显示,2002年至2012年,在中国经济发展、需求发力影响下,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大牛市。期间,大宗商品市场上“中国时刻”、“中国价格”现象显著。


今年前几个月,中国这个“大胃王”仿佛开启了“双十一”打折购物的欢乐模式。海关总署数据表明,上半年,中国进口铁矿砂5.39亿吨,增加9.3%;原油2.12亿吨,增长13.8%;大豆4481万吨,增加14.2%;成品油1503万吨,减少2.8%;铜223万吨,减少18.4%,表明中国内需仍然较强。


姜兴春表示,国际市场经济复苏加快,国内经济稳中回升,需求仍在小幅改善。在低通胀的背景下,企业目前采用的是低库存和随用随买模式,不太可能出现抢购和大量增加库存,预计下半年这一状况会维持相当长时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