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机器学习研究会
机器学习研究会是北京大学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创新中心旗下的学生组织,旨在构建一个机器学习从事者交流的平台。除了及时分享领域资讯外,协会还会举办各种业界巨头/学术神牛讲座、学术大牛沙龙分享会、real data 创新竞赛等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歸藏的AI工具箱  ·  AI ... ·  昨天  
歸藏的AI工具箱  ·  AI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40星]CORAL:一个大规模的对话式检 ... ·  昨天  
宝玉xp  ·  Lex Fridman ... ·  2 天前  
宝玉xp  ·  //@刘群MT-to-Death:这种氛围真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机器学习研究会

咦,用浏览器做人脸检测,竟然这么简单?

机器学习研究会  · 公众号  · AI  · 2017-09-11 22:47

正文

阿里妹导读:Shape Detection API 的发布已经有一些时日,其主要提供的能力是给予前端直接可用的特征检测接口(包括条形码、人脸、文本检测)。本文将简单对其进行介绍,对前端进行人脸检测进行普适性的讲解。


1 背景与场景


人脸检测(Face Detection)算是老生常谈的课题了,在诸多行业应用广泛,例如金融、安防、电子商务、智能手机、娱乐图片等行业。其中涉及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演变,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思路:


a. 基于特征的人脸检测


例如opencv中内置了基于Viola-Jones目标检测框架的Harr分类器,只需要载入一个配置文件(haarcascade_frontalface_alt.xml)就能直接调用detectObject去完成检测过程,同时也支持其他特征的检测(如鼻子、嘴巴等)。


b. 基于学习的人脸检测


其实也是需要通过算子提取图像中的局部特征,通过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回归等方式得到的具备更精确和快响应的分类器。


2 套路集锦


2.1 后端处理


前端通过网络将资源传输到后端,后端统一处理需要检测的图像或视频流,对后端的架构有一定的挑战,同时网络的延时往往不能给用户带来实时的交互效果。


2.2 客户端处理


得益于OpenCV在跨语言和跨平台的优势,客户端也能以较低的开发成本提供人脸检测的能力,并且可以通过JsBridge等方式向web容器提供服务,然而一旦脱离这个容器,孤立的页面将失去这种能力。直到有一天……


2.3 开放服务


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云计算等概念拔地而起,计算的成本日益降低。各大研发团队(如阿里云、Face++)都蠢蠢欲动又不紧不慢上架了人脸检测服务,甚至还带上了各种特!殊!服!务!人脸识别、活体识别、证件OCR及人脸对比等等等。

尽管不仅提供了客户端的SDK以及前后端的API,但是,怎么说也要讲讲我纯前端的方案吧。


3 时代带来了什么


好吧,人脸识别在前端依然是在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然而,我们的基础建设已经起步,希望后续的一些相关介绍能为各位看官带来一定的启发。


3.1 Shape Detection API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