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发展将走向何方?
答案是:
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C位热词。
-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
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主要聚焦在哪些行业?
-
各产业链的景气度如何?
今天,我为大家推荐10篇报告合集,内容很重磅,想深入了解新质生产力的小伙伴,
可关注
公众号
:
发现报告
,回复:
0314
,
领取报告pdf合集~
2023年9月,“新质生产力”首次被提出。
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节点提出呢?
现在的中国正在处于“
三明治困境
”,底部压力和顶部压力都很大。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口由正转负、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不再,
底部压力
剧增。
顶部的压力
则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前沿技术方面对中国的限制和打压。
可以说,中国已经从物质短缺走向产能过剩。
以前我们要解决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问题,现在我们要解决,从多到好,从粗到精的问题。
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主动转型,势在必行!
一、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中央给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
“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我们可以从
三个关键点
着手:
1. 创新为主导,“三高”打底
三高指
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
。
先进的生产力要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生产方式更高效能、产出必须高质量。
2. 明确的产业支撑
概念强调了产业界定,即
战略性新兴产业
和
未来产业
。
3.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窗口期
人工智能的威力可能远远超过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中国如果错失这次机会,再追赶就难了。
但是,新质生产力还
远远不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新概念,产值在GDP总量中占比很难超过20%,所以,旧质生产力依然是我国的基本盘。
二、新质生产力发展三大方向
方向一: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就是要有科学家和科技创业者,就像美国人说“
一个钱学森至少顶美国5个装甲师
”。
方向二:生产工具的科技属性是辨别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的显著标志
科技属性不强就不是新质生产力。
也就是说,评估一家公司,不仅要看它的盈利能力,更要看它的研发投入,知识产权数量,高端设备有多少。
方向三:更广泛的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
长周期、大投入和高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