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配图 |《镜子》
在我的惊悚小说《完整真相》中,我的主人公赶到一家医院,迫不及待地渴望着与一个人见面。我在此处插入了一道障碍,形式是让两个年长的志愿者拐弯抹角地互相攻击。医院建在山脚下,是一栋灰绿色的三层建筑,窗棂上着漆。就在正门里面,两位上了年纪的女人坐在接待台前。她们穿着蓝色的工作服,配有黄色的标签,上面写着“志愿者”。其中一位头发花白打卷,另一位把头发染成了自然界不存在的一抹红色。
2001年,布克奖获得者、小说家帕特·巴克(Pat Parker)对写作是否能教的回答是:“当年轻的作家第一次放声歌唱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他们特有的音色,然后为他们鼓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巴克的回答表达了一种怀疑,尽管那是温和的怀疑。许多作家(和几乎所有的文学新闻记者),不管他们有没有从写作课程中受益——甚至他们中有些也在教写作课——都持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作家必须找到自己的方式:他们自己的“声音”。老师的职能不应是说教,而是提建议,最佳做法是对作家的能力予以认可。
我想可能每个作家的创作历程背后都有类似的故事:早年遇到恩师、精神导师或者支持者,他们不仅为他喝彩,还是第一个愿意倾听他的人。对帕特·巴克来说,那个让她心存感激的人就是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卡特是她在1978年学习的阿尔文课程的老师。
而对我有知遇之恩的,是中学英语老师托尼·得雷(Tony Drane)。他“肯定”的并不是我写小说的能力,因为我毕业后才开始尝试写小说。我觉得他发现的是我对书中精神生活有非同一般的投入和我在书评中显示的语言天赋,或者说,我的“声音”开始崭露头角。现在看来,最关键的是,他是第一个认真看我作品的人,这使我陶醉。这种感觉,是每个作家在遣词造句以求打动或愉悦读者时都会经历的。讲到这点,必须提到一个很特别的课外练习。在读詹姆斯·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时,他让我们创作“自画像”,把自我呈现在纸上,作为自我观察的延伸练习。我写了满满16页(纸的规格是34cm×43cm),他给我的反馈是4页多带编号的评注。正是他如此慷慨的回应以及这个自我剖析练习让我看到了自己成为作家的可能性:他的回应无异于掌声。
这个练习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启示,尤其是在一家慈善商店偶然看到企鹅出版社经典系列的小书《箴言集》(Maxims)后。作者是17世纪的拉罗什富科公爵,他既是当时的朝廷侍臣,也是一名士兵。一开始吸引我的是书里的格言,即箴言(如“我们责备自己是为了得到夸奖”,“我们远没有想象的那样痛苦,也没有想象的那样开心”,等等)。但后来,我发现这本书中最有趣的是前言中作者对自己的简短描述,这也是对创意写作课最有用的部分。
在这个人物速写中,这位朝廷官员对着镜中的自己,用直观的方式描述自己、他认为的别人眼中的自己以及他认为的在外表下的真实自己。本书的译者在前言中介绍,在17世纪中叶的法国,创作并讨论这样的“道德肖像”(moral portraits)——有意思的是,这种肖像也被称为“人物”——是时尚沙龙常客喜爱的游戏。这些“人物”被写出来供人们传阅、叫好。
以下是拉罗什富科描写自己外貌的一小段话:
我中等身高,比例匀称,体格健美。我的肤色偏黑但非常均匀。我的额头很高且宽;两道乌黑有型的眉毛下是一双小而深邃的黑眼睛。我不知道怎样形容我的鼻子——因为它既不是扁鼻子,也不是鹰钩鼻,鼻头既不大也不尖(至少我认为不尖)——我只知道我的鼻子不小,而且长得太低了点。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的描写不够具体,不够生动,写得不过尔尔。的确,这样的描写不如詹姆斯·乔伊斯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里那样敏锐。然而,这至少如拉罗什富科承诺的那样,用了直白的手法,这使他可以由此思考外表对他的性格可能意味着什么:
我的头发浓密乌黑,自然卷曲,厚度和长度足以让我觉得这是一个漂亮的平头。我的表情有些忧郁、孤冷,这使得大多数人认为我目空一切,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可能有人会说,不接受别人说自己目空一切实际上听起来更加目空一切。我们很容易轻视过去或用自己的标准去做评判。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很难摆脱对拉罗什富科“自画像”的印象:他势利且自视过高。我们可能会厌恶得皱眉头,因为他继续说,自己不容易有怜悯之心,因为“高贵的灵魂里没有怜悯的位置”,它只属于“普通人”,因为显然那些人“从来都不理性地办事,只是感情用事地采取行动”。其实拉罗什富科只是想如实描述自己的优缺点而已——即使这种描述向后人展示的内容要比他认为和所能控制的更多。他的自我批评确实非常诚恳:
我在陌生人面前非常拘谨,即使跟认识的人在一起,大多数情况下我也不那么善于和他们打交道。我意识到这是个缺点,我会想尽最大努力改掉它。然而,我那张郁郁寡欢的脸令我看起来比实际上更不好交往。我们的面部特征是上天给的,所以摆脱那些令人生畏的表情不是我能做到的。我觉得即使我内心的毛病已经改掉,脸上还会是那副倒霉的表情。
关于人物塑造,这里有两点要说明。
第一,不管我们多么想从人物的外表读出他的“个性”,我们眼里的他和真实的他总会有差异:面部丑陋不见得性情暴躁,脸蛋漂亮不一定气质娴静。我在使用“真实的”这个短语时会有一点不安。人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而暴躁,时而娴静。但一个人的相貌很少能决定一个人的性情;同样,性情也不能决定相貌。
第二,一个人的社会身份通常是其人格面具(persona),不管这个面具成功与否或本人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这个面具试图隐藏内在的自己,或是在别人面前塑造一个“人物”,也就是讨人喜欢的一面。把人的内在和外在的潜在差异认识充分,再将其应用到小说中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对这些差异的本质的探索可以从研究镜子里的自己开始。
像拉罗什富科公爵那样写一篇自我描述。
他首先用平实的语言描述镜中自己的外貌。他也承认自己的外表会使人对他的性情产生联想。
请用15分钟简单、准确地描述镜中的你,或描述对面房间里的人眼中的你。
你的外表会让人觉得你有什么样的性情?你的外表特征有没有让人产生联想或想到你的过往?比如一道伤疤,比如你的眼睛长得像你父亲的眼睛。
接着,拉罗什富科描述了“他可能拥有好的品质”和“他肯定有的缺点”。用15分钟写自己最好的品质和最严重的缺点。
在自画像临近结尾时,拉罗什富科告诉我们他“对女性彬彬有礼”,然后描述自己怎样对待女性以及如果坠入爱河自己可能会有的表现。
不管你是男性还是女性,用15分钟描述你和女性在一起时的言谈举止。你与男性在一起时的言谈举止会不同吗?请描述不同之处。
最后想一想你最近想要打动的一个人。描述一个具体场景。你表现如何?感觉如何?希望怎样和他(她)相遇?你怎么看你们实际相遇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