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茗新茶饮上市首日破发,引发行业关注。文章回顾了古茗的发展历程、上市过程以及所面临的行业现状和挑战。创始人王云安理工男形象,通过坚持和口碑聚集加盟商。古茗采取“关键规模”策略,门店数量迅速扩张。然而,高速增长背后也显现疲态,营收和赚钱速度放缓,加盟商流失率上升。行业陷入价格战和规模竞速赛,离场者增多。未来竞争将围绕效率、质量展开。古茗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讲述更具吸引力的故事,将是其不能停止思考的问题。
古茗从2010年开始创业,经历多年发展,门店数已扩展至9778家。创始人王云安是理工男形象,通过坚持和口碑聚集加盟商,注重资本运营能力。
王云安采取“关键规模”策略,在单一省份门店超过一定数量后再拓展邻近省份。这使得古茗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门店网络。
古茗虽然发展迅速,但也面临营收和赚钱速度放缓、加盟商流失率上升等问题。行业陷入价格战和规模竞速赛,离场者增多。未来竞争将围绕效率、质量展开。
古茗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讲述更具吸引力的故事,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将是其未来的重要挑战。同时,古茗创始人王云安还有机会在市场中继续发展。
“新式茶饮第三股”,诞生了。
2月12日,新茶饮品牌古茗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01364.HK”,成为继奈雪的茶、茶百道之后,又一个登陆资本市场的新式茶饮品牌。
古茗的发行价为每股9.94港元,低于奈雪的茶和茶百道的发行价,上市首日“高开低走”,最终收盘价为9.3港元/股,较发行价缩水6.4%,盘中最大跌幅约10%——依旧没逃过新式茶饮企业“上市首日破发”的魔咒。
上市这条路,古茗走了近15年。2010年,王云安在浙江温岭一个名叫大溪的小镇创立了古茗茶饮,主营果茶、奶茶及咖啡,价格区间在10~20元。对此,他曾说,
“中饭一半的价格”,复购率是最高的。
招股书显示,王云安持股43.21%,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联合创始人戚侠、阮修迪二人,分别持股19.78%和13.74%。
截至发稿,王云安身家近90亿港元(约84亿元人民币)。
北方消费者可能对古茗感到陌生,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古茗的门店都未越过黄河以北,主要集中在南方市场。在拓店节奏上,古茗采取“农村包围城市”,在下沉市场采取地域加密的布店策略,截至2024年9月30日,门店数已扩展至9778家。其中,“大本营”浙江有2000余家古茗店。
一位消费领域投资人告诉《中国企业家》,2020~2023年这几年,新式茶饮行业在更高和更低的价格带上,迅速出现全国化的连锁巨头。
而当时,在10~20元这个价格带中,则仍有约1.5万到2.3万的市场容量,为处于该价格带的品牌提供了发展空间。
古茗抓住了这个窗口期。从2020年开始,古茗拓店速度提升,2021年至2023年的3年里,古茗门店数量增长了约5000家,年增幅分别为17.1%与35%。
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但单店GMV下滑和加盟商流失率上升的现实,则是古茗上市后绕不开的问题。
古茗的隐忧,亦是行业的焦虑。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达2205亿元,但同比增速相较于2020~2022年行业发展初期的年均30%以上,大幅放缓至10%左右。
2024年年中,又一位消费头部机构的投资人在向《中国企业家》谈起新式茶饮行业时称:市场已进入了“最后的发展阶段”。
无论是高线城市还是下沉地区,都没有什么空间了,行业已进入优胜劣汰的阶段。
许多无形的力量在悄然角力。去年一年,在古茗之前,茶百道也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同期,蜜雪冰城、沪上阿姨也均通过备案。市场上多个头部品牌都曾传出IPO传闻。
但面对着规模增速放缓,加密大战下闭店率增高,低效价格战等现实,随着古茗拿走新式茶饮第三股的席位后,在有限的名额中,在更难的市场中,后来者想要继续叩门资本市场,门槛或将更高。
对于古茗而言,上市无疑将迎来更多审视的目光,唯有一拳一脚去打,市场方能稳稳守住。
理工男回老家创业
在外界眼里,古茗创始人王云安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在许多公开场合,一副黑框眼镜、一件卫衣,或者一件简单的T恤,是他的标配。
王云安1986年出生在云南安宁,20岁时他考入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或是受到经营百货店的家人影响,他读大学期间便开始做各类小生意,卖过收音机,也摆过地摊,一点一点积累了30多万元。
毕业后,他回到自己的祖籍地浙江台州,与大学同学戚侠、高中同学阮修迪等人创办了“古茗茶饮”。
与所有创业故事的开端相似,古茗第一家门店生意惨淡。在一场行业大会上,王云安曾回忆道,2010年,每天的平均营业额只有300~500元,几位合伙人还曾聚在一起讨论要不要转行,后来大家一致决定,“不能让人瞧不起,就决定再赌一赌,干半年试试看”。
在这坚持的半年里,古茗的日营业额拉至1000元,王云安等人才终于觉得古茗“有活下去的勇气了”。
从2011年开始,古茗就选择开放加盟,他说自己给第一个加盟商搬设备时,不小心设备砸到腿上,血喷出来。第二个加盟商听说了这个故事后就选择加盟了古茗。在王云安看来,一直到70家店,古茗初期的加盟商都是靠这样的口碑聚集起来的。
2012年,古茗门店增长至27家,也是这一年,王云安买了人生第一辆私家车,奥迪A6。原因是经常看店面,合伙人的尼桑快被开成拖拉机了,没办法,迫不得已,才买了唯一的私家车。
古茗的前150家门店的选址、装修图纸等都是靠王云安一个人完成的,他曾自豪地说:“我对装修特别精通,对画地形面貌也非常精通,三四线的选址诀窍在哪,我也知道。”
从下沉市场起家的古茗,在此后尽管没有刻意避开高线城市,但仍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路子。截至2024年9月30日,古茗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总门店数量的80%,另有40%的门店位于远离城市中心的乡、镇。
“关键规模”
策略打法
2020年7月,古茗获得红杉中国、美团龙珠、充盈资本发起的天使轮投资。据《投资界》报道,此前曾投资了喜茶的美团龙珠在2019年开始接触蜜雪冰城,但当时的蜜雪冰城尚未有融资计划,创始人反而给美团龙珠介绍了另一家他很认可的品牌——古茗。当年5月,双方便见了一面。
菁财资本创始人葛贤通对《中国企业家》指出,
这也是古茗资本运营能力的外现,较早地完成了顶级机构的引入。
有了钱,就有了“弹药”。2020年后,在资本的加持下,古茗开始迅速扩张门店版图。
2020年,古茗的门店数刚破4000家,2021年年底便增长至5694家,截至2022年年底又增加17.1%至6669间。
2023年年初,农历春节刚结束,古茗就宣布了一项“拓店计划”,称计划新增门店超过3000家,总门店数要突破10000家,重点拓展山东、广西、贵州、安徽四个省,而到了当年年底,古茗门店提升35%达9001家。
来源:受访者
在拓店方面,王云安始终采取“关键规模”策略,
即在单一省份的门店超过500家后,才意味着该地区具备了规模效应的基础,此后,凭借着在已有关键规模省份的经验,再往临近的省份开店。
但要么不开店,要么密集开店的“关键规模”策略,使得北方的消费者长期难接触到古茗,甚至有古茗“黄河以北不开店”的传闻。此后,尽管也将店开到了河南、山东等地,但是北京、上海这两个新式茶饮必争的一线城市,古茗却始终没有涉足。
对于这些声音,在王云安本人看来,这是因为古茗门店的扩张是随着供应链走的,即仓库建到哪里,古茗的门店就开到哪里。而对于河北及北京而言,古茗的供应链和仓库还未能触达,未来还是会进军北京市场。
而上海虽然毗邻浙江,古茗在上海有一定的消费者基础,但是上海奶茶行业竞争激烈,外卖比例很高,相对来说门店的收益更难做好。
截至2024年9月末,古茗在8个省份建立了超过“关键规模”的门店网络。更多、更密集的门店意味着能有更大的规模优势,来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分摊运营成本等。
在招股书中,古茗也称自己“是唯一一家能够向低线城市门店,频繁配送短保质期鲜果和鲜奶的企业”。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的三个年度,仓到店的平均物流成本低于GMV总额的1%,而行业平均水平约为2%。
古茗的隐忧,行业的焦虑
但经过了2023年的“跑马圈地”后,高速增长的古茗也显现疲态。
从营收增速上来看,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的营收增速从26.8%、38.1%逐步降至15.6%。
赚钱的速度也在放缓。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单店日均GMV同比下降约4.4%,从2023年同期的6800元下降至6500元;而每家新开加盟店的日均GMV也由2023年同期的5800元下降至5200元,下降幅度约10.3%。
而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大本营浙江同店GMV下降0.8%,全国同店GMV下降0.7%。
当“躺赚”成为过去式,一些古茗加盟商开始“用脚投票”。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4年9月,古茗加盟商流失率分别为6.2%、6.7%、8.3%及11.7%。古茗在招股书中将原因归结于新加盟商的流失率较高,以及行业竞争加剧下的整体增速放缓。
古茗高增长下的隐忧,亦是新式茶饮行业整体困局的外现。
从2022年开始,以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陆续调低价格带为开端,新式茶饮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价格战。过去,高至30元以上的产品成为历史的尘埃,10~20元的价格带愈发拥挤;同期,与价格战伴生的则是规模竞速赛,更多的加盟机会与低至0元的加盟门槛,如同一块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淘金”。
一时间,再也分不清楚“万店”是创业者野心,还是资本游戏的一环。
而仅一年多后,这种“拼劲”就哑火,无休止的低价不再有意义,产品、营销手段同质化愈发严重,行业增速持续放缓,“卷不动”成为行业最大的声音,离场的人也越来越多。
窄门餐眼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全国共有约39.32万家奶茶店,最近一年新开的奶茶店约有11.14万家,而门店总数却减少了3.87万家。
换言之,去年一年内有近15万家奶茶店闭店。
一位曾在巅峰时期,以加盟方式开了10家新式茶饮门店的加盟商,向《中国企业家》谈起“退场”的原因时说,销售额=客单价×客单量,这么个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当行业掀起价格内卷,客单价被打下来后,客单量却没有因为降价而增长,且降价后外卖平台、小程序等折扣活动仍在,在不变的进货成本下,综合毛利常难达30%。
2025年开年,一位消费行业头部的投资人向《中国企业家》谈及未来的新式茶饮行业时表示,只拼规模、拼价格、搞成本加成的同质化竞争企业会被率先淘汰,新式茶饮品牌之间的竞争绝不简单是规模竞争。
而近日,喜茶宣布暂停加盟,不参与数字游戏与规模内卷的消息,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看法。
未来的竞争将是一场全新的围绕效率、质量的突围赛。
王云安还有机会吗,一定是有的,毕竟古茗到现在还未进入北京、上海两个一线城市。但未来,在这之外,如何为资本市场讲述更具吸引力的故事,将是古茗不能停止思考的问题。
参考资料:
《专访古茗创始人王云安:不太注重“万店”,拓店要看供应链》,南方都市报
《13年摇出9000家门店,一个小镇青年的创业路》,南方周末
《开年最大茶饮IPO敲钟了》,投资界
《台州青年卖奶茶,奔赴百亿身家》,21世纪商业评论
。
END
。
值班编辑:
郭立琦
审校:
张格格
制作:姜辰雨
→点击下图直通“未来之星全球领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