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中国直升机研究所在5月14日的公开活动中再次亮相的“绝影8”无人复合推进倾斜旋翼机(红圈内)。
中国直升机研究所在5月14日的公开活动中,再次展出了“绝影8”无人复合推进倾斜旋翼机,“绝影8”于2013年9月5日在第二届中国天津直博会首次亮相。此前曾有美国网友嘲笑“绝影8”是对美国S97复合推进倾斜旋翼机的抄袭,但事实上两者之间一项结构上的简单不同将令“绝影8”补齐中国两栖攻击舰的最大短板,发挥远超S97的重大作用。
对比“绝影8”与S97,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绝影8”采用拉力螺旋桨,即将横向螺旋桨布置在了机头,而S97采用推力螺旋桨,即将横向螺旋桨布置在机尾。不仅如此,“绝影8”采用双排对转拉力螺旋桨,在动力上明显强于S97尾部采用的单排5叶推力螺旋桨。那么问题来了,现阶段“绝影8”只是一款最大起飞重量800千克的无人机,而S97则是最大起飞重量5吨的有人飞机,两者的动力布局选择是不是反了?显然不是这样。
S97采用尾部推力螺旋桨主要原因是其定位为轻型侦查武装平台,需要向前发射武器,螺旋桨布置在尾部能避免遮挡武器发射。而“绝影8”采用机头牵引螺旋桨则是将机尾空了出来,这种布置除了布局相对常规,最大的益处就是有前途发展为大中型的运输平台。装备概念本身并没有价值,有价值的是装备概念对现实需求的满足,“绝影8”有别于S97的复合推进倾斜旋翼机概念满足的恰恰是中国两栖攻击舰发展的最大一项需求。
MV22相比直升机的重大技术提升,令美国在新一代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上舍弃了LCAC的搭载能力。
在美国最新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上,其史无前例的舍弃了此前曾被视作两栖攻击舰标配的LCAC,转而通过装备MV22获得更强大垂直运输能力。因此,至少从美军两栖装备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垂直登陆已由登陆手段之一向唯一登陆手段发展,直升机作为传统垂直登陆的载体,也向着更快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当固有结构无法满足需求时就会发生剧变。MV22的倾转旋翼机是一条路,而中国则希望用过“绝影8”闯出另一条路。
MV22最大飞行时速是508千米,而S97最大设计时速也已达到480千米,如果结合拉力螺旋桨相比推力螺旋桨的动力优势(约10%),则“绝影8”理论上可以达到与MV22相同的时速。着眼于MV22在货仓容积与CH46相同,但时速快1倍,从而令整体运输效率高1倍,如果“绝影8”未来的有人运输版本的货仓容积达到直8的水准,则中国两栖攻击舰就有可能实现对美国“黄蜂”级的弯道超车,直接达到“美国”级的水准。
未来中国快速垂直运输平台性能的优劣,将从根本上影响中国立足两栖攻击舰的新型两栖战力的强弱。
目前中国能充当两栖登陆中垂直运输的直升机屈指可数,其中最合适的直8还面临着发动机、货仓尺寸与产能的三重局限。相比之下,“绝影8”结构上固有优势,可以简单理解为在直8的基础上,在机头加上了1至2台牵引发动机,可以从结构与发动机数量上双管齐下改善中国直升机动力不足的顽疾。同时结构上的重新设计,也能使有人运输版“绝影8”的货仓兼顾更多现役装备,从而进一步提升该平台的运输能力与通用性。
按照美国未来的设想,MV22将取代CH46、CH53与CH60成为垂直登陆的主力运输平台,S97则充当轻型侦查与火力支援平台。在中国,未来有人运输版“绝影8”很可能取代直8、直9与卡28直升机成为类似MV22的快速运输主力,S97的角色则由舰载武装直升机完成,甚至可能由直10与直19分管火力打击与侦查任务。尽管直10、直19的速度上不及S97,但有人运输版“绝影8”的快速运输能力则基本与MV22相当了。
尽管“绝影8”目前仅是一款无人机模型,但其对气动布局的验证已显示了其巨大的发展前景。“绝影8”与S97之间只有借鉴没有抄袭,他们的关系就像F15与米格25一样,理念不一样,用途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