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较为注重意头征兆,在日常饮食中尤为明显。虽道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饮食方面讲究好兆头却是百里同俗,随举几则常见的例子便可窥一斑,快来瞧瞧吧!
譬如豆腐有“头富”的谐音,而婚宴中却非常忌讳豆腐角,缘因豆腐角“角(各)打角(各)”,感觉不甚吉利。另外,豆腐只有老人逝世才称“白豆腐”。
在操办婚事时,客家人往往会在自家床上撒满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或粟子、龙眼、橄榄,寓意美满婚姻“早生贵子”(龙眼喻龙子,橄榄喻揽子)。
看望病人时,一般携带苹果、柑桔,谓之平安吉祥。再如猪血忌直接称呼,而改称“猪红”;猪舌亦忌直称,而改称“猪利”。因“舌”与“蚀”相谐,暗含蚀本之意。
客家人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有道是“鸡聚鱼散”,鸡谐“吉”,客人一般忌讳将鸡头(吉头)吃掉。做好事时,将鸡、鸭头朝上摆放,鸡心、鸭肝等也放置其上,以示“整副心肝对待你”,要坐上横的贵宾先动箸夹吃,旁人才能吃,非常具有礼仪。
又如鱼寓意“年年有余”,一般在宴席最后出菜。不过煎鸡蛋、炒猪肠却是备受欢迎和喜爱。因为蛋又称“春”,即春春光光;肠谐取“长”,即长长久久。
吃饭时,忌敲打碗筷,或弄出过大声响。若宴席中不慎将碗盘摔碎,切忌说“碎了,破了”,应道“发财,大发!”筷子掉地上,应道“还有人请啊!”都道是入乡随俗,外来客人在饮食习惯和言行举止上尽量与之一致,自然会更受客家人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