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蝌蚪五线谱
蝌蚪五线谱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专注做权威、有趣、贴近生活的互联网科学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蝌蚪五线谱

250万光年外一颗恒星悄然消失,被一个黑洞取而代之

蝌蚪五线谱  · 公众号  ·  · 2024-11-15 18:2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这张图展示了一颗失败的超新星在没有爆炸的情况下直接变成黑洞





宇宙中的恒星都会以其独特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轮回。通常,当一颗恒星的质量达到太阳的八倍以上时,它将在生命的尽头以超新星爆发的方式,壮烈地结束自己的旅程。


超新星爆发的过程非常剧烈,发出的光可以照亮其所在的整个星系,并持续几个月之久。然而,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一颗恒星,跳过了超新星爆发的步骤,直接坍缩成了一个黑洞。


悄然消失的恒星



这颗不走寻常路的恒星名为 M31-2014-DS1 ,位于 250 万光年之遥的仙女座星系中。


2014 年,恒星 M31-2014-DS1 被天文学家们注意到,它在中红外波段开始变亮。在接下来的 1000 天里,它的亮度保持稳定。但随后,在 2016 年至 2019 年的另一个 1000 天里,它的亮度急剧下降。


到了 2023 年,它彻底从望远镜的视野中消失,光学和近红外成像均无法找到它的身影。


研究人员认为,这颗恒星在诞生时质量大约是太阳的 20 倍, 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仅剩下约 6.7 个太阳的质量。 观测还表明, M31-2014-DS1 正被一个新近才抛射出的尘埃壳所包围,这符合超新星爆炸的特征,但没有证据表明发生了光学爆发。


研究人员相信,他们可能目睹了一次“失败超新星”的恒星坍缩现象。


250万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


恒星的归宿



恒星为何会经历这样的命运呢? 这要从 恒星的 燃烧机制说起。


恒星通过核聚变反应将氢转化为氦,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它们的氢燃料耗尽时,氦元素会继续聚变成更重的元素,直到铁元素。


当恒星的核心充满无法反应的铁元素时,核聚变反应无法继续,恒星内无法继续产生足够的能量对抗其外层物质的引力,导致恒星开始向内坍缩。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坍缩会触发一场剧烈的超新星爆发,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可能留下一个中子星或黑洞。然而, 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无法触发超新星爆发,而是直接塌缩成一个黑洞, 这就是所谓的 “失败超新星” ,恒星 M31-2014-DS1 就是如此。





M31-2014-DS1的消失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科学家得以窥探这种罕见的现象。目前相关研究的论文已经于10月18日发表在arXiv“预印本”网站。


不唯一的“失败”超新星



失败”或疑似“失败”的超新星通常难以被发现,这是因为它们悄然隐秘踪迹,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而超新星则不同,其亮度极高并突然出现在天空中,因此很难错过, 古代天文学家就记录下了多起超新星事件。


NGC 6946 星系(也被称为“烟花星系”)


不过, M31-2014-DS1 并不是天文学家们唯一发现的此类天体。


2009 年,天文学家们曾发现另一颗被确认的“失败”超新星。它是一颗位于 NGC 6946 星系(也被称为“烟花星系”)中的超红巨星,被命名为 N6946-BH1 ,质量约相当于 25 个太阳。在消失后,它只留下了微弱的红外发光。它的亮度在 2009 年一度剧增到 100 万倍太阳亮度,但到了 2015 年,通过光学观测已经无法看到它。


科学家曾使用 LBT 大型双筒望远镜观测了 27 个临近星系,寻找其中悄然消失的大质量恒星。结果表明, 20% 30% 的大质量恒星可能会以“失败”的超新星方式终结。 然而, M31-2014-DS1 N6946-BH1 是目前为数不多被确认的观测结果。


参考资料


  1. https://www.livescience.com/space/black-holes/extremely-rare-failed-supernova-may-have-erased-a-star-from-the-night-sky-without-a-trace

  2. https://phys.org/news/2024-11-star-andromeda-birth-black-hole.html


编译:刘允

审核: 北京天文馆研究馆员 李昕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 蚪五线谱网站 ”阅读更多科普信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