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人类是如何思考和学习的”为线索,阐述了大脑关于学习的若干项基本运作原理,揭示了故事、情感、记忆、背景知识、练习在构建知识和创造持久学习经验中的重要性。
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而是用来避免思考的。
这是一本被书名耽误的好书,本以为是本地摊文学,搜了豆瓣评分后期待很高,确实干货满满。本书副标题更能体现内容:认知心理学家解开大脑学习的运作结构,如何更有效地学习与思考。
书中提出了一个有点反直觉的观点:大脑的设计不是为了让你思考,而是为了让你不用思考,因为大脑其实并不擅长思考。
什么是思考?思考是将信息以新的方式组合起来,所谓的元认知就是你在思考如何思考。思考的前提是大脑中有相关的信息。没有信息就无法将信息进行组合。大脑中已有的信息,即记忆储存的事实性知识与思考的技巧同样重要。在思考“冰面为什么很滑”这一问题时,你需要知道什么是冰,什么是滑,甚至还需要熟悉摩擦力的知识和冰的熔点相关知识。没有相关知识,就无法思考,类似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思考需要记忆中储存的事实性知识,因而背景知识和记忆十分重要。
人类善于通过记忆处理问题,而不擅长通过思考处理问题。毕竟,思考是缓慢的,费力的,不可靠的。
书中也用自动驾驶的例子描述了“快思考”和“慢思考”,在语言不通的地方旅行的时候,一切都是陌生的,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行为也需要我们仔细考虑,例如购买一瓶饮料这样简单的行为,也需要我们仔细辨别异国情调的包装、怎么和卖家沟通,研究付钱用哪种硬币等,这也是旅行让人感到疲惫的原因,所有在家中能够用“快思考”甚至无需思考的小事,在旅行中都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注意力和精力。
一个人看起来在进行逻辑思考,但其实大多数时间他只是在进行记忆检索。比如世界上最好的国际象棋选手之间的差距其实不是他们对当下棋局的理解能力或者是否能走出一招妙棋,而是他们对棋谱的记忆。
读书过目不忘,是因为边读边思考边理解,把新学的知识加工整理后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与原有的其他知识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将新的知识化作长期记忆。读书转眼就忘,是因为瞬间记忆并不能自动转为长期记忆。
我们都是通过联系已知的概念来理解新概念,没有人可以把新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任何新概念都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这个角度而言,理解,其实就是记忆,而且循序渐进很重要。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喜欢问问题,喜欢思考问题。当解决一个问题时,大脑会奖励自己少量的多巴胺,收获愉快的感觉,或者说,只有当我们判断出学习新事物时脑力劳动会给我们带来愉悦感时,我们才喜欢思考。但是,好奇心非常脆弱,在好奇心产生后,我们会很迅速地分析解决问题需要多少脑力劳动,一旦遇到的问题太简单或太难,我们就会哈欠连连,大脑会自动避免思考。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能否持续地体验到学习新东西和解决问题的愉悦感,有趣的问题能保持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好奇心只有在遇到自信能解决的问题时才会被激发,当我们认为自己能够学到大量知识时,我们就会保持这份好奇心。
练习的第一个作用是让思考过程变得省力,甚至自动化,形成肌肉记忆。比如我们刚学会开车时,必须全神贯注,变成老司机了,就可以腾出脑力边开车边聊天。在球类运动里面,如果运动员持球后一直关注着发球的角度、力度这种细节,那么他很难更进一步,这些基础动作和基本功必须成为球员的肌肉记忆,无需思考,这样才能为思考战术策略留出脑力空间。
练习的第二个作用思考防止遗忘,让记忆更持久。在考试前集中学习临时抱佛脚,也能获得好成绩。研究表明,这样学习学得快,考完试后忘得也快。如果换个方式,将学习分散到几天,可能在眼下的考试中不会得高分,但考试后很久都会记得这些内容。持续不断地练习同一项技能是很无聊的事,而分散练习可以减少每次练习的时间,这种变化也会使得记忆会更持久。
练习的第三个作用是促进知识的迁移,一方面,在新问题的表层结构和已解决问题的表层结构相似时,迁移更容易发生。另一方面,重复做很多某一类型的题目(即练习)使得你更容易辨识一个新问题的内在/深层结构,促使迁移发生。
本书以“人类是如何思考和学习的”为线索,阐述了大脑关于学习的若干项基本运作原理,回答了诸如为何我们无须费力就能记住热播剧剧情却记不住知识等普遍学习困惑,揭示了故事、情感、记忆、背景知识、练习在构建知识和创造持久学习经验中的重要性,给出教育工作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精进教学技艺的方法建议。
对于大众来说,了解思考和学习的基本原理,也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学习新的内容。
RDS MySQL迁移至PolarDB MySQL版
RDS MySQL的数据可在线实时同步到PolarDB MySQL版,并且升级切换后的PolarDB集群包含源RDS实例的账号信息、数据库、IP白名单和必要的参数。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