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客
最有态度的城市新媒体。为2000万城市奋斗者提供归属感,只有不甘平庸者才会喜欢的精神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发布  ·  孟凡利与阿联酋阿布扎比扎阿比一行会谈 ·  昨天  
深圳特区报  ·  “比价神器”上线,买药必看! ·  2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民营企业座谈会后,马化腾说…… ·  2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请看,今天的深圳特区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客

送别深圳英雄

深圳客  · 公众号  · 深圳  · 2019-09-03 09:29

正文




8 月24日,因 台风天营救24名被困驴友 圳蓝天救援队 挺秀 起贺 掩护最后一批16名受困驴友撤离时,突遇溪水暴涨不幸遇难。

今天早上,他们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深圳殡仪馆1号厅举行。 家人、朋友和队友从各地赶来,为英雄送行。

圳长所知道的,蓝天救援队入队的最后一句誓词是: 在各种危机面前竭尽所能挽救生命。 因为有了 许挺秀、尹起贺这样的 存在,才 让我们对深圳这座城市充满敬意。

图片:深圳大件事( 南都记者 霍健斌




以下内容转自: 呦呦鹿鸣

原标题: 《深圳英雄》


这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 、小故事。


8月24日20:00,广东惠州惠东县白马山,一个24人的户外探险队出现了意外,一位女性驴友坠崖受伤,困在溪谷无法移动。


此时,深圳蓝天救援队的4名队员,许挺秀、尹起贺、那锐、彭建洪,正好在惠州,就近赶往救援。


其时,台风“白鹿”正在沿海登陆,困在溪谷的伤者危险系数直线上升。


6个小时后,25日1:40,四名队员赶到坠崖伤者所在的溪谷。


雨下个不停,路隘林深苔滑,人只能蹲着前行。队员们将伤员放入卷式担架,利用绳索构建下撤通道撤离。


溪谷中找到坠崖伤员后,许挺秀在帮助包扎


这时,求助的24位被困驴友已有7人先期撤离出山,还有17人在现场。


这条绳索,就是一条生命线。雨越来越大,有经验的探险者已经感觉到洪水将至。绳索最后的位置,就是最后撤离的位置,也是最危险的位置。


尹起贺、许挺秀选择留在了最后,为大家做撤离保护。队友彭建洪坚持说一起留在最后,许挺秀坚决让他在前面护送受伤驴友撤离。“我们心里都明白,那种情况下,晚撤离哪怕几秒钟,危险可能都会随时降临。”彭建洪后来说。


8:00,队伍转移到了第三个悬崖处,10:00,在队伍最后的尹起贺、许挺秀也到了这里,为大家搭建下撤通道。因为过度紧张,位于倒数第三位置的驴友小郑,身上安全扣突然锁死,无法继续下放。他慌乱了。


靠近他的许挺秀摘下自己身上的安全扣给了小郑,迅速将他往悬崖底部下放。更靠后位置的尹起贺,早已将自己的安全绳给了驴友。


现场照片,最高处两位蓝衣救援队员,
上为尹起贺,下为许挺秀。 下方两位为获救人员。



这是队伍最后见到两人的时刻。


此时,山涧水量迅速增加,许挺秀站在高处,对着队友彭建洪喊出了最后一句话:“抓紧撤离!”


山洪来了。卷走了许挺秀和尹起贺。


17:00,所有被困队员,包括伤者,全部安全撤离出山,除了许挺秀、尹起贺。


一位队员说:“如果没有他俩,那17名驴友是没法下山的,如果没有他们留在最后给大家做保护,我们也不可能这么快的安全撤离出来,是他们俩牺牲了自己,救了我们所有人!”


深圳蓝天救援队、惠州蓝天救援队、中山蓝天救援队、珠海蓝天救援队、广东青空蓝天救援水险机动队、深圳应急管理局、深圳森林消防、深汕合作区消防、深圳公益救援队、广东995公益救援队,合计一百余人,搜救许挺秀和尹起贺。


奇迹没有出现。


8月26日12:00,许挺秀的遗体被发现;8月27日12:00,尹起贺的遗体被发现。




蓝天救援队这类组织,是民间的。电话里,我向他们了解到了以下信息:深圳蓝天救援队现在有140人左右,救助是免费的, 装备是队员自带,费用也是自己出,没有捐赠,也没有政府补助。


他们完全是“体制外生存”。除了队员自己购买的救援险,队员遇到伤亡之后没有其他经济帮扶。比如,尹起贺自救援队2013年成立起即自带装备加入,累计已经服务了一万小时。


尹起贺今年35岁,山东曹县人,是深圳的一个IT工程师,他在救援队的ID是“佳贝”,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贝老师”。


帮助整理遗物时,蓝天救援队队友池翔发现,尹起贺的个人生活“一塌糊涂”, 家里除了装备就是装备,电器只有一个烧水壶是好的 ,所有的灯都坏了,没有一个亮的,“他赚的钱大部分都用在了公益上,让自己过得那么糟,却把事做的那么好。真不知道他怎么生活过来的,简直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尹起贺的世界里,除了工作,就是救援,再无其他。他2014年的笔记本上,写的是:
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
戏比天大,命比天大。
在短暂的一生中,
我能做什么,
我为了什么,
我做了什么,
我应该做吗?
那个蓝色的梦还在。
我还是我,
我是尹贺,
我是个高素质的人,
开阔视野、发散思维,
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而不局限在看似唯一的目标上,取得最优效果。
抓住机遇,考验自己,挑战自己。
认真体验自然与社会,及早发现人生规律


看到这些私人笔记本,我们会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他要走在队伍的最后。


他的姐姐说:“ 这两天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弟弟 ,小贺并不是在吊儿郎当的过日子,可是为什么不能早点认识呢?”


35岁的小贺,有一个理想的、傻傻的世界要追。


他担任过救援队地图组组长、督察部部长,队友们说,尹起贺为人低调耐心爱钻研,潜心专业技能,获得资质包括:PADI 开放水域潜水员(OW)、PADI 进阶开放水域潜水(AOW)、PADI救援潜水员、120初级救护员、国家紧急救助员等等。
但最大的特点,还是“总想着别人”。


许挺秀的生活相对丰富,她今年44岁,深圳龙岗人,是一个服装连锁品牌公司的总监,她养了一条拉布拉多,名叫许多多,小名“肥多”。 她在救援队的ID是“无知者”,热爱读书,每次出差就会带一本书,每看一本书就编个号,如今已经编到近五百号了,“读完的书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山”。


她生前曾任队长助理,负责救援队秘书部、培训、救援等,加入救援队一年多,服务时间六百多小时。


尹起贺、许挺秀参加过的救援活动,超过两百次。尹起贺的生活简化到“工作、救援”两个词,而许挺秀多了一项遛狗。但是,他们都是热爱学习的人,身边的人都能感觉到那种不断钻研永不停歇的劲头。尹起贺的高中同学说:“上学的时候,我们叫他‘电工’,他就是这样爱探险、钻研的性子。”


活得纯粹。



有一些人,责怪驴友,“用两位优秀救援队员的命去换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驴友的命,值不值?”


这样的责怪,实在是不了解的缘故。


不论是救援队员,还是驴友,都有一个共同点:对自然和自己那种发自内心的好奇与挑战。这种冲动,是不可止遏的,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救援队员是曾经的驴友,常常是各种领队,他们能理解到:一个人脱离城市回到户外,是多么需要靠谱的同伴,多么需要有人伸出手。救援别人,也是救援自己。在救援过程中,一个人可以挑战自我,并最终确认“我是谁”。


尹起贺多年前在笔记本中自问:“ 在短暂的一生中,我能做什么,我为了什么,我做了什么,我应该做吗? ”他用自己的行动,求得了答案。

▲找到遗体后,队友们很难过

尹起贺的堂弟尹起院说,“2007年,大学毕业后,我哥就去深圳工作了,2013年加入了救援队,我基本上每次打电话,他都说在救人。”他常劝说尹起贺:救援队比较危险,应早日退队、成家过正经日子。但都被拒回。“我哥每次都这样说,‘我有我自己的追求, 只想做我喜欢又有意义的事情 。’”


这样的人很少,但仍然有。接近二十年前,那时还没有什么户外组织,我在学校草创过一个,和这样一种人相处的体验,给我带来很多能量。


什么是英雄?


那些拿着工资做一些职责所在理所当然的事情的人,不管被吹得多么天花乱坠,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因为他们的功利心太盛了,还常被包装上一些不明不白别有用心的外衣。


真正的英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是将弱者放在第一位的人,更是勇敢面对本我并挑战它、战胜它的人。虽千万人,吾往矣。


非常纯粹。


很多人很难理解尹起贺、许挺秀这样的人。但我始终相信, 这个世界仍有人为理想活着, 哪怕,这个理想很温和,很谦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