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共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HINADAILY  ·  World丨Cease-fire ... ·  昨天  
纪法指引  ·  【镜鉴】2名公安局原局长被查! ·  2 天前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微纪录:开启中巴关系下一个“黄金50年” ·  6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共享菜园乐陶陶 | 人民评说 ·  6 天前  
政事堂2019  ·  平台经济重回“新质生产力”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评论

【睡前聊一会儿】垃圾电影,这锅谁来背?

人民日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6-22 22:26

正文


睡前聊一会,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

 

今天呢,我们来聊一聊电影的话题。最近,冯小刚导演在某论坛上言辞激烈,指责因为有很多垃圾观众,才产生了那么多垃圾电影。这样的言论,自然是引起了不少争议。支持的人说,话糙理不糙,反对的人则说,这个锅我们不背。

 


不可否定,当下的电影市场确实有被“粉丝经济”裹挟的迹象。开口“IP”,闭口“小鲜肉”,好片无票房、烂片成“黑马”……如此种种,的确让人生气。但若因此就质疑观众审美“垃圾”,恐怕也没那么理直气壮。就拿前一段时间爆火的《摔跤吧爸爸》为例,在低排片量的情况下,票房却一路逆袭,这说明观众并非不辨妍媸。

 

当然,观众在观影时可能确实存在非理性因素,但“垃圾电影”的责任却不能全部推给观众。在电影产业的链条中,观众其实处于弱势地位。资本、院线决定着什么样的作品和观众见面,有限的选择不仅带来被动和无奈,也让观众审美品位提升的空间被大大压缩。

 

其实中国电影的成长,不应该寄希望于每一位观众都有不俗的品位,而应该反思电影人是否扛起了自己的责任。对于华语音乐的发展,李宗盛曾经说过,“这是我们热爱的行业,我们成就它的样子”,“听众是无辜的,所以我们给他们什么样子的东西,这是最要紧的”。对于电影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电影人的精神面貌、艺术修养,对生活的体悟,对人性的感受,这才是决定电影好坏的根本。

 

每一位观众的需求都应该被尊重,“看明星”并不比“看艺术”就低人一等,但是不能因为做“粉丝电影”能赚钱,整个行业就对“小鲜肉”趋之若鹜。成熟的电影市场,应该有足够多元化的电影,足够多元化的观众。但是在这样一个成熟市场到来之前,需要有一批电影人守住创作的初心,用作品去引领、塑造观众的需求。

 

当然,即便不为塑造观众的雄心,也应有无愧于自己职业的坚守。哪怕认真地打磨一个剧本,诚心诚意地拍好一部作品,尽心尽力地演好一个角色。

 

中国电影,需要和观众一起成长。

 

正所谓,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不顾质量,最为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