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秦朔朋友圈
秦朔朋友圈是由中国著名媒体人、财经观察家秦朔牵头创立的一个新媒体与专业服务品牌,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节目、音频节目等。内容聚焦于经济、金融和商业领域,关注重点为全球和中国财经商业热点、企业家精神、创新与发明创造、商业文明探索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秦朔朋友圈

在洗钱窝里潜伏是种什么体验

秦朔朋友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8-04 0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作者:鲁舒天 / 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 这是秦朔朋友圈 的第 1445 篇原创首发 文章


“要不是因为还有教堂,这片土地早就死亡了。《圣经》上说的‘不偷窃、不撒谎’是写给谁看的?我们祈求有行为规范的、正直的生活,而我们的举止却像动物,人人都是这样。” 在电影《潜伏者》中,那位把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形容成“两面派毒贩子”的顶级毒品线人在说了上述这番话之后便惨遭杀手灭口。或许这是电影创作者留给观众的一个略带黑色幽默的隐喻, 这位倒霉蛋之所以身死是因为他口无遮拦地道出了一些真相。



由布莱恩·克兰斯顿主演的 《潜伏者》 改编自前联邦探员鲍伯·梅热的真实卧底经历,在对上世纪80年代美国缉毒往事的还原上,本片比一般的同类型片显得更言之有物。《潜伏者》以真实为轴,以批判人性与反思制度为纲,因此显得发人深省、不落窠臼。


“如果我们从钱上追查坏人呢?”


电影中的 梅热 是一名海关公务员,他从事的是风险度极高的卧底工作。在一次任务中,录音设备漏电严重烧伤了他的皮肤,本可激流勇退安享晚年的主人公基于犯罪集团依旧猖獗的现状,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留任。梅热正是这样一个不懂得明哲保身的人,他代表不了社会的多数派,他那个市侩的、批评他安于清廉的 姑妈 才是主流。 “别做废物,要做大人物” ,有钱姑妈的这句浑然天成的伏笔其实揭示了秩序沦丧、价值观扭曲的原因,世道总不是无缘故地变坏的。



梅热与姑妈不同,他更关心的是大人物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成为“大人物”的,他这个无名小卒的使命就是打击那些作奸犯科的“大人物”。 不过姑妈的话无意间也启发了梅热,这天他和同事商量一直以来的办案思路也许该做个调整: “我们一直从毒品上追查坏人,如果我们从钱上追查坏人呢?” 为了查到幕后的大毒枭,而不是只抓几个小马仔,梅热与线人搭档 奥布雷 更名换姓装扮成可以提供洗钱服务的不法商人,开始打入泥潭内部。



这次卧底活动不同于以往,因为假扮洗钱商人的梅热需要在亦正亦邪之间游走。那些非黑即白的中间地带,往往充斥着更多的诱惑和危险,分身乏术乃至投敌变节的例子也是常有。困难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梅热太有底线的坚持必然会给他刀尖上行走的卧底身份带来诸多不便,他此前在批判奥布雷的哥伦比亚线人时还曾说过: “这些出卖情报的人,他们走在街道的泥泞一边,然后来到清扫过的街道一边。但他们的鞋会一直沾着泥巴。”


洗钱帝国


梅热参与卧底活动的新名字是 穆塞拉 ,奥布雷则化身 多明戈斯 ,这对搭档一层一层地打入犯罪集团的过程可谓险象环生。话说对了,黄金万两;话说错了,三刀六洞。在这个过程中,梅热逐渐看清了犯罪分子背后商业人士与银行家们的丑恶嘴脸。可以说 《潜伏者》是借着梅热的视角,揭示了贩毒走私帝国死而不僵的真正原因。



主人公的潜伏装备非常简单,只有一个夹层是磁带录音机的手提箱,需要手动旋转箱子外侧的金属飞鹰标志来开启录音模式。 上世纪80年代,联邦探员就是靠着这玩意儿获取证据,最终侦破了美国史上最严重的洗钱案件。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梅热告诉贩毒集团一线工作的 莫拉父子 ,自己的公司投资房地产是合法生意,制度非常健全,洗钱模式可以瞒天过海逃离联邦调查局的法眼。当莫拉父子意识到梅热的业务比通过航空公司洗钱更安全之后,他们约见了自己的上层奥斯皮纳。


在奢华的私人会所里,梅热向奥斯皮纳表示自己可以直接联系到包括巴拿马银行在内的国外银行,那里严格的保密法对彼此之间很有用处。在被策反的黑帮打手 和美女卧底 凯西 的帮助下,梅热蒙蔽了表面浮夸内心多疑的 奥斯皮纳 。经历重重考验和惊吓后,梅热终于得到了面见哥伦比亚大毒枭 埃斯科巴 的主要经销商 阿尔卡诺 的机会。



与此同时,经营着洗钱商人角色的梅热在另一条线上也颇有斩获。国际商贷银行巴拿马分行的负责人 比尔格拉米 主动致电,他发现了梅热账户的问题:一张支票收款人是空白,另一张的数额前后不一致。没等梅热解释,比尔格拉米就主动告知梅热他们可以替那些为特殊客户理财的顾客处理好这种问题,他用了一个词叫 “能够提供全面服务” 。梅热顺水推舟地问巴拿马银行在美国境内的负责人是否可以提供帮助,并以下调流动资金的说辞象征性地威胁了一下,以防对面怀疑。当双方在迈阿密会面的时候,巴拿马银行拉美分行负责人比尔格拉米又向梅热介绍了北美分行的负责人 阿万 ,阿万告诉梅热,他们的控股人是中东富商,和美国政府的关系很密切,所以他的钱存在这里很安全。



梅热试探性地告诉这两个负责人自己的客户是毒枭这一事实,对面果然有了反应:比尔格拉米和阿万立刻离席而去,不一会儿他们引来了一个更有派头的家伙,即巴拿马银行欧洲区的负责人。来者直接告诉梅热: “我们买黄金和钻石存在金库中,或者把您的钱送去巴黎和伦敦的总部,或是世界各地的分行。存起来,再电汇给巴拿马银行。我们喜欢对客户的钱灵活处理,您觉得如何?” 梅热回应道: “看来我是来对了银行。”


纠结的收网


电影《潜伏者》不仅塑造了哥伦比亚毒枭的穷凶极恶,也揭穿了银行高层的伪善嘴脸,他们的利益链条如蛛网般交织,主人公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看清了这张大网。在破案的过程中,假扮梅热未婚妻的女卧底凯西贡献甚巨,其睿智与极富感染力的一系列表现衬得梅热的形象也愈发逼真,这一切都是为了赢得大毒枭最重要的同伙阿尔卡诺的信任。《潜伏者》对大毒枭们的塑造非常立体,这些犯罪分子除了生意上的谨慎多疑与心狠手辣,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想要保护和爱护的人,有自己对于友谊和忠诚的定义。阿尔卡诺是一点一点地相信梅热的,当他终于选择接纳梅热的时候,那就不仅是把他当成提供稳定洗钱保障的商人了,而是把梅热当作自己的至爱亲朋。



所以电影中出现了这一幕,那个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毒枭和眼前这个卧底推杯换盏乃至推心置腹。在厨房中切菜的时候,阿尔卡诺拉家常一般对梅热说道: “我本来会当厨师,是美国让我干了这一行。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上帝给了人们自由意志,我凭什么阻止别人吸食一些自甘堕落的毒品呢?政客都说这是一场缉毒战,零容忍。但我认为这和其它行业并无不同,有利润就有人干,反之则不会不择手段。唯一的不同之处是干这一行,人与人之间必须更加信任,否则不会有好下场。” 如果说阿尔卡诺的这段戏谑无意间嘲弄了世俗明面上的规则,他在一次家宴后对梅热的另一番话就更限制级了: “经济已经离不开毒品了,你知道谁是美国最大的洗钱人吗?是你们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这叫匿名窗口,他们接收大量贩毒挣来的比索(哥伦比亚比索是哥国的法定货币),从我们国家的中央银行接收亿万美元,不作任何审查。 如果你们的政府没有我的黑钱,你们的经济会崩溃。



为了引出阿尔卡诺的幕后老板 埃斯科巴 ,梅热答应了阿尔卡诺提出的替埃斯科巴解冻被美国政府冻结的一千万美元的要求。梅热约见巴拿马银行的比尔格拉米和阿万,于是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梅热: 你们能不能找到方法帮我的客户把钱拿回来?

万: 是你们政府冻结的,这个锅我们不背。


梅热: 调整你那边的记录,让我客户的一千万是在冻结日期之前就存入你们银行的。

比尔格拉米: 你是让我们篡改记录吗?


梅热: 对的。

阿万: 我答应你,但作为回报,我们需要你提升存款额。



看到这里,可以讲这些坏人没有一个是被冤枉的,所有的道德和行业操守全被他们抛到了九霄云外。海关认定已到收网之时,于是设计了一出瓮中捉鳖的好戏——梅热和“未婚妻”凯西举办一场假婚礼,把涉案的毒枭和银行家都要邀请过来。这场抓捕大戏显得很另类,一团祥和的背后,是主人公惴惴不安的那颗心。原因很简单,台下的坏人可都是专程来为他的喜事道贺的。其中已经被通缉的阿尔卡诺更是冒着被逮捕的风险前来,他认为这是 朋友的大日子 。阿尔卡诺拥抱着穿着新郎礼服的梅热说道: “没有家人和朋友,这个世界会成什么样呢?就没有活着的意义了。”



此节正为《潜伏者》的升华之处,望着婚礼上那些如约而至的犯罪分子们,主人公究竟会把自己当作 卧底还是叛徒? 电影将人物内心的矛盾用极简的方式精准呈现,梅热不但没有收获将对方束以法网的快感,还因此背叛友谊、辜负别人的信任而倍感愧疚。这是非常真实的笔触:抓捕的关键时刻,出卖了朋友的卧底英雄站在风暴中心,表面上安然无恙、内心却激流涌动。虽然这一刻早已注定,但当一切真实发生的时候,梅热发现自己在情感上很难一下子就与这些犯罪分子撇清关系。



当然,这并不是电影留给观众唯一纠结的地方,更纠结之处在于这些涉案分子只在监狱里关了十几年就出来了,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出狱之后继续从事洗钱活动。 说到底梅热只是事出有因地背叛了友谊,但洗钱专业户们却周而复始地欺骗着整个世界的善良。同样的事情还会发生,会毫不拖沓,会变本加厉。 而梅热式的潜伏者,从社会的角度看仍处于一种潜伏的姿态。沧浪之水仍旧浑浊,梅热们冥冥之中坚持的那些信念,从未曾真正浮上水面。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 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