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风景读书的罗德胤专栏。这期节目推出的时间,应该是农历正月初八,我在这里祝大家新春大吉,狗年旺旺行好运!
我们这期接着说台湾游学的后半程。
第五天的上午,我们从妖怪村出发,驱车大约两个小时到了台南市。我们先是参观了台湾文学馆。这是将日据时期的台南市政府改造为博物馆的一座建筑。老建筑的规格是相当高的。因为,台南本来就是台湾早期的文化经济中心;而台湾在1895年甲午战败割让给日本之后,被划分为北、中、南三个行政区,台南是依然是南部地区的首府,日本对台南市政府的修建也是非常重视的。市政府改成文学馆之后,还将两翼之间的庭院改成了室内的中庭,这个加建的设计也是很成功的,新旧并置和空间光影的效果都很好,学建筑设计的人去了一定会喜欢。展览的内容也很有品味,也很注重跟观众的互动性。
从文学馆出来,我们就步行去到附近的度小月原始店,吃了这里的招牌菜——虾汤担仔面。度小月是一家连锁店,而且很早就已经进入大陆了。我在读研究生的阶段,清华东门外就有一家杜小月,那时候我常去那里吃午饭。后来清华东门外拆迁,那家杜小月就消失了,没想到时隔多年后我居然跑到它的发源地来吃了一顿饭。虾汤担仔面的味道确实好得很,我一个人就吃了两碗。
吃完担仔面,我们接着散步。贴布导演说,台南就是个适合散步的城市,我们这两天在台南主要的任务就是逛街散步。我们来到一家名叫“窄门”的咖啡店。真的是一个窄门,要从40厘米宽的巷子门口钻进去,才能到达的一家咖啡店。店主Jessica,是翎芳女士的老朋友。可能是翎芳女士已经提前打了招呼的缘故,Jessica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还专门抽时间跟我们坐下来聊了一会天。很难想像,这么一位温婉可亲的女士,十五年前居然是她给开创了台南民间古迹保护的运动的风气。Jessica说:“是啊,他们都觉得我疯了,都劝我别干这样的傻事。我开始是租了这里开了咖啡馆,这样的咖啡馆在当时的台湾也是第一家啦,因为那时候喝咖啡都是很隆重的约会,要去到五星级大饭店里的,我是第一个把老房子拿来开咖啡馆的。咖啡馆开了两年,发现房子已经太破了,因为这是1930年代建的老住房,当时的质量就不怎么好,过了70多年就更不好了。我问房东,能不能修好了再租给我。房东说我不修,你想用你就修。我就只好自己修了,我也没学过建筑工程之类的东西,只好整天和工人师傅商量着干,好容易干完了,你看是不是修得还可以?”我是仔细看过这里的墙面、地板和梁架的,何止是可以,简直比专业的还专业。
从窄门咖啡出来,我们去参观了近年来声名鹊起的“晒蓝图文创园”。这是一处由眷村改造的文化创意基地。眷村是国民党政府为了安置入台军人及其家属而兴建的房舍,质量是相当低的,但是台南的这个眷村,现在已经是年轻人最喜欢来休闲的一个时尚之处。入驻这里的文创小店,可以说是争奇斗艳,不但拼店内的产品和空间设计,连户外的小庭院也是各显奇招。而眷村本来规则单调的宿舍式布局,在经过各家前后不同位置开门和设置庭院之后,整体的空间流线变得极为灵活多样,跟北京的三里屯有得一拼。
从晒蓝图文创园,我们又去到了蜗牛巷,开展了一场“找蜗牛”的游戏;临近傍晚,我们到了林百货,这是一家“全台湾最小、最老的百货店”,其实是把始建于1932年、在二战期间破坏严重的老百货店修复之后,改造成的一家文创商品店;当晚,我们入住一家老城里的民宿——忠孝街84号,店主也是一位温婉可亲的女士,叫Mina。
第六天,早上我们步行去体验了两公里长的小吃一条街——国华街,顺便解决了早餐;国华街附近就是神农街,这里是台南早期开展社区营造活动的一个典型案例;之后,我们去参观了建于1900年的知事官邸,这里也是一个修复很地道、文创有品味的地方;这天的午饭,我们是在一家名叫阿龙意面的老面馆吃的,也是地道的台南小吃;下午我们去了奇美博物馆,这里的乐器收藏和兵器收藏都属于世界一流。我们还正好赶上奇美博物馆正在举行的荷兰现代画家哈勒曼特的特展。哈勒特慢的绘画把日常和宗教进行了融合,是一位极有特点的现代画家,他的画作非常值得细细欣赏。
临近傍晚,我们去体验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废墟美术馆——安平树屋。安平树屋,号称是台湾版和迷你版的吴哥窟。一家洋行的仓库,因为废弃时间太久,里面长满了榕树。榕树不但长在地上,还从墙壁上长出来,形成树屋一体的奇观。设计师又在其中安插了钢架的空中步道,让人穿行于榕树枝杈之间。在钢架和废墙以及榕树枝围合成的空间里,设计师将其作成了展览馆,不定期地更换展览内容。在这里看展览,真有一番奇妙体验!
第七天,我们开始踏上回程;从台南往北,先是参观了让人大开眼界的一座大庙——南鲲鯓代天府。台南的很多地方都值得看,很多文创都值得学习,但是我认为就文化而言,最应该看的还是这个南鲲鯓代天府。为什么呢?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这里代表了台湾文化的起点。南鲲鯓代天府,里面供奉着五位曾经为当地做过贡献的五位“王爷”。王爷,其实就是地方神了,更准确的说,是曾经为当地老百姓做过好事的英雄。老百姓尊称其为王爷,这是福建地方信仰的特点。南鲲鯓代天府始建于1661年,现在的规模很大,占地有19公顷。全台湾一共有一千多做王爷庙,都以这里的五位王爷为领袖。在南鲲鯓代天府的后面,近些年有新建了一座供奉玉皇大帝的凌霄宝殿,建筑规模也很大,民众的捐资踊跃程度极高,里面的彩画把篮球明星林书豪也画上去了,特别能反映台湾的民间信仰。
看完南鲲鯓代天府,贴布导演领我们去到台湾田妈妈推行的一个家庭餐馆吃了午饭。台湾田妈妈是台湾农会推出的一个专门培训农村妇女烹饪技能的项目,目标很明确,就是让她们拥有开家庭餐馆的技能,同时也要求所有挂田妈妈品牌的餐厅,菜品都必须做到三低,也就是低糖低油低盐。我认为这个模式对我们大陆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所以特意在这里说上几句。
吃完午饭,我们驱车来到苗栗县的南庄乡,在雨中参观了桂花巷。当晚,我们入住一家名为“山行寄野”的民宿。
第八天,早上起来我们参观了“山行寄野”旁边的“山行玫瑰园”,这是一家非常漂亮的山中小园林兼咖啡馆,2000年就开业了, “山行寄野”是在这家园林咖啡馆兴旺起来之后才开的民宿。因为要赶下午两点多的飞机,我们只在这里做了简短的参观,就出发去桃园机场了。当天下午和晚上,团员们各自返回大陆,本次游学活动结束。
以上是向大伙报告了我们的大致行程。下面是说说我本人的感受。翎芳女士给我们设计的这条线路,确实是综合考虑了台湾的文创产业和本土文化这两条线索的。而翎芳女士本人就是美食家的身份,也让本土文化这条线索在美食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在之前的专栏里提到过薰衣草森林的王村煌先生发给过我的一段文字,里面总结了台湾最近几十年文化发展的两个关键词,那就是在地化和风格化。这一趟游学,让我对这两个关键词有了更加真切的体会。我个人认为,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如此发达,原因就在于在地化和风格化的结合与互动。艺术家和文化学者对地方文化的挖掘,其前提是这种地方文化依然存在于民间,依然为当地民众所使用。而艺术家或者文化学者对台湾各个地方的文化挖掘,是基于其个人的努力的,也充满了个人的风格与色彩。这种个人风格和个人色彩,由于现代传媒业的传播特性,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放大了地方文化的特点,甚至是品牌效应。这样一种放大效应,又让当地民众对地方文化产生了更为强烈的认同。从这个角度来说,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有多发达,台湾人民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就有多强烈。
今天就聊到这里,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