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译言
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钱紧!英国航母或被封存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博雷利:“我已无话可说”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武契奇深夜给中国工人送夜宵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译言

中国尼采翻译“第一人”

译言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2-24 12:31

正文



尼采是谁?几乎无人不晓,那个说出“上帝已死”的人,那个说出“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的孤傲之人。但是这位引起梁启超、王国维、鲁迅、矛盾、郭沫若等一众知识分子关注的德国哲人,又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



在这里一定要提到一位不为大家所知的学者大师徐梵澄,他是从德文翻译尼采著作的中国第一人,其个性倔强狷介甚至到古怪,曾与鲁迅等人交好,最后却远走印度33年,从尼采跳到佛学,晚年一心扑在古印度哲学《奥义书》等著作译介上,其诡异和孤独路径难怪现在无人知晓。



◆◆◆


徐梵澄出生于1909年的湖南,比毛泽东也就晚了十几年。但是徐梵澄出身于一个湖南的世家,享受传统的私塾教育,又条件好好地最早进入新式教会学校,中文、古文、外文在那个时候都是一级棒。他之后考入复旦大学西洋文学系,也是此时因为一次演讲跟鲁迅结识,之后去德国海德堡大学留学,博士论文都写好了,忽闻老父病危,遂放弃学业回国奔丧。


徐梵澄木刻自画像


因为与鲁迅相识,并在德国开始对版画感兴趣,回国之后徐梵澄跟着鲁迅写写稿,拿些稿费过日子,颇有些像今天的自由职业者。鲁迅对年轻有才华的青年之爱戴大家也都早有听闻,何况这个在他眼里颇有尼采之风的青年呢。


与尼采结缘,正是缘于此。


当时国内对尼采的介绍,已经有了梁启超、李石岑等人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鲁迅也开始翻译尼采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1883-1885)的序言,先是用文言文,后来又译成白话,不知道是不是觉得自己翻译的还不够,便让这个德国回来的青年从德文重新翻译。



那时仿佛是“笔所未到气已吞”,学肤而气盛。不到半年,便已全部译完。一往求时间经济。每天从早到晚,坐在窗下用毛笔佳纸写正楷小字。慢慢一字一句译出,很少涂改,不再誊抄,便成定稿;一部完了,检阅一过,便发出去。


徐梵澄在鲁迅的授意下,接连翻译了《尼采自传》、《苏鲁支语录》(通译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朝霞》、《快乐的智识》以及长文《宗教生活》和《启蒙艺术家与文学者的灵魂》(两篇长文选自《人间的,太人间的》,又译《人性的、太人性的》)等尼采著作。


这伟大底思想家,颇识一切法虚妄,空无所有;也意识地或不意识地体会着不生不灭义;却在空茫无际里,将世界,历史,人类,权威,需要,碎为微尘;因大超悟(Theoria),孤往,绝诣,独自沉酣于无上底寂寞中,以庄矜底法度统驭着整个底生活,思想之动静,使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因而不断地发表他的著述,如江河之奔赴,以涤荡以扫荡以灌溉以滋润全人类之思想,凡二十年。 ——《尼采自传》序


徐梵澄在序言里说:“好的字画是不能摹写的,无论怎样精审,传神,最高度下真迹一等,何况以一种绝不相伴的文字,翻译一异国伟大底哲人的思想,内心,和生活的纪录?原著文辞之谤沛,意态之丰饶,往往使译者叹息。然为求不负著者和读者起见,竭力保存原作的风姿;所以句子每每倒装,或冗长,或晦涩。又凡遇原文字句太激昂的地方,直达反有伤本意,则稍与曲折一点,这是译者自知的错过。”


当时的翻译可谓“只求大旨明确,不必计较文字细微”,可当日文人作品,不就赢在这大旨和气息么。


今天我们看到的尼采作品大多已是后来人重新译过的,文字也都将过去那种半白半文的强调全部修正了。但是当时不少人认识尼采正是得益于徐梵澄的作品,再加上英法和日本人对尼采的热情,他的超人思想和打破一切偶像,重估一切价值在时局震荡失守之中国赢来了大批“粉丝”。



翻译尼采之后的一小段时间里,德语文化著作还在徐梵澄的翻译范围,如《歌德自著之浮士德》,但很快,他就开始全面转入印度文化,如果细读上面的《尼采自传》序言,便不觉得他这一转变有多么奇怪,“一切法虚妄”“不生不灭义”……尼采只是半途啊,之后还要穷其精神的源头。


徐梵澄抗战期间他任教于中央艺专,1945年受国民政府派遣,赴印度泰戈尔大学任教,后来又后来再转到贝纳尼斯深研梵文,再到琫地舍里的阿罗频多学院(南印度国际教育中心),辗转半生,做哲学的“苦行僧”,直到1978年才归来。


徐梵澄在印度


徐梵澄从留学期间就开始实践一天工作14个小时的律条,生活高度自律,年轻时独来独往,抨击时弊,译介尼采,中年后则致力填补空白的学术领地,补足中国人不甚了解的印度古文化,虽然越走越远,但精神其实一以贯之,并以尼采为高标准和榜样。正如他在《尼采自传》1934年版《序言》的末尾处说“……当能使我们因此更为’真理’‘真知’奋斗;正如在旅行的长途偶尔发现一两片小标志,指示前人曾此经过,则当能更有勇力前行,而且突过以往的限度。”



“译言会推出一个每日阅读5分钟的栏目,帮助您每天得到一个最好的见解和知识。您是否愿意每天跟我们一起阅读五分钟?”




扫描二维码关注译言,获取优质译文资源,享受优质便捷的即时译服务。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译言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