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杨晓渡,中组部副部长齐玉就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关情况接受媒体采访。
杨晓渡介绍,十八大以来,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上新高度。十八大以来,巡视利剑作用明显。中央巡视开展12轮,共巡视277个党组织,对16个省区市开展巡视“回头看”,对4个中央单位进行“机动式”巡视,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全覆盖。
在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方面,推动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设立47家派驻中央一级党和国家部委纪检组,监督139家中央单位党组织,实现中央纪委派驻监督全覆盖。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党和国家自我监督体系,圆满完成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改革试点任务。
杨晓渡介绍,
五年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267.4万件,立案154.5万件,处分153.7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5.8万人
,体现了执纪必严,违法必究,使党的纪律真正成了“带电的高压线”。
“我们现在已经形成反腐败压倒性的态势,还要赢得反腐败的压倒性胜利。”杨晓渡介绍,十八大以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县处级干部6.3万人。
此外,推进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共追回外逃人员3453名,“百名红通人员”中已经有48人落网。
在19日上午的发布会上,“政事儿News”(微信ID:zsenews)提问到,
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高压态势之下,有些地方出现了为官不为,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官员“辞职下海潮”,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另外,我们现在是否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来遏制这种问题?
齐玉回应称,从统计来看,近年来公务员队伍总体稳定,平均每年辞职人数只占公务员总数的0.1%,或者稍微多一点。
我们一共是700多万公务员,每年辞职大概就是1万左右。因此,不存在“辞职下海潮”的情况,“潮”也没形成。
齐玉表示,“一定数量公务员辞职,也是人才流动规律,各国都是,这是正常的流动。”他说,
虽然每年有一些公务员辞职离开,但是也有许多优秀人才通过考录或调任等方式进入公务员队伍,这就形成能进能出的良性机制,符合公务员制度本身设计的初衷。
关于为官不为的问题,齐玉说,应该承认这个现象存在,但是必须说明这种现象在整个干部队伍中是极少数,是有的地方的个别现象。
齐玉说,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气象更新,在新形势下,我们的干部队伍精神面貌正在发生良好的新变化,绝大部分干部都能立足岗位尽职尽责。“我们感受更多的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局面。”
他坦言,为官不为现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难以完全杜绝。目前,在极少数干部中存在这个现象,主要是有些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认识不足,理解不足,对管党治党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不适应,主动调整不够,一时出现工作中不敢为不想为的问题。
“当然,也有面对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要求,有的干部确实不会为,不知道怎么办。”他说,虽然“为官不为”现象在干部中属于极少数,而且数量还在持续减少,但还是引起了党中央高度重视。齐玉介绍说,按照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已经或正在采取一些措施,包括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学习培训、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问责力度等。
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杨晓渡补充回答到,任何一个岗位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都要有公仆意识。也有一些干部,因为能力原因,在作为上努力不够。还有就是腐败官员,往往是乱作为、谋私作为多,而不是人民需要的作为多。
“我们现在查处的干部,很少是好好为群众办实事的,很多是自己狠命地搞腐败的。”
杨晓渡表示,反腐败只会让干部更好地作为,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要有非分之想,非分之举。“反腐败能够使得好干部更好地作为,使得工作不太到位的干部能有动力改进自己的工作。”去年出台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对党员干部责任有了明确的规定,如果是既身居高位又不想为人民服务,我们就要把他请下来,把他从干部队伍里撵走,或者把他改造过来,让他重新好好地为人民服务。
10月19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中纪委、中组部负责人介绍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相关情况。图为新京报首席记者郭超提问。新华网 郝广鹏摄
“政事儿News”(微信ID:zsenews)
撰稿/新京报记者
郭超 编辑 李困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