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研习社
顺时针研究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核集团  ·  中核集团2025届春季校园招聘正式启动! ·  17 小时前  
深夜书屋  ·  每天睡觉枕它,舒服太多了! ·  昨天  
星火之声网  ·  ​人生金句,句句戳心 ·  昨天  
Alisha全球出海日记  ·  他好棒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研习社

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 | 西南联大纪念书单

历史研习社  · 公众号  ·  · 2018-11-01 14:10

正文

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微信公众号:历史研习社


原创-N0.1104

作者:逆北

审核:喵大大   编排:小猫



中国只有一所西南联大,有且只有一所。


不是双一流,不是985,不论影响因子,不管出过多少领导干部。


它诞生在中国最命运多舛的时代,它却像一个永不熄灭的火把,照亮了八十多年后的中国。


多少年过去了,提到这段往事,曾求学于西南联大的科学家杨振宁先生这样说道:“彼时的情形现在的年轻人大概已经很难想象,但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


81年前的11月1日,是西南联大建校的日子。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又该如何去认识联大的历史意义与价值?接下来的这些书目,也许会给你提供一个答案。




No.1《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谢泳 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

豆瓣评分:7.7



西南联大是研究学术的最高学府,也是知识分子们酝酿舆论、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思想阵地。作者由此入手,从学术史的角度研究这群人的言论与行为,进而揭示其浮沉背后时代之因。联大的知识分子群体如何兴起,又如何衰落?他们的时代之惑又是什么?读过本书,你就知道。


No.2《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美)易社强 著,饶佳荣 译

九州出版社,2012年3月

豆瓣评分:8.9



该书为美国学者研究联大校史的著作之一。作者认为,相对中国学者而言,自己的优势在于能从不同的文化背景来考量西南联大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提供不同的视角与点滴之见。他认为,联大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战争中的坚持办学,更在于她对自由精神的坚持与弘扬。从联大学术的争鸣到闻一多的慨然赴死,她的精神中无疑倾注了多少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热血,而这正是应当予以重新发掘的。


No.3《西南联大行思录》


张曼菱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6月

豆瓣评分:8.4



张曼菱是一个才女,当她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发表了文学作品。为了写作本书,她呕心沥血,通过对海内外联大校友的寻访,来重构这段历史。在本书中,她不仅想告诉我们联大的故事,更是希望通过讲这段历史,来影响今日大学精神的建设。


No.4《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


陈平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豆瓣评分:7.2



与张曼菱女士一样,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挖掘那段尘封的往事,更是为了通过“讲故事”来影响当代大学的精神建设。作者关注西南联大在教育学子过程中独特的方法,关注专家教授们工作处事中散发出的人格魅力,也关注这笔丰厚的人文遗产对今日教育的启迪作用。把联大放置于教育史的长河中重新定格,这正是本书的目的之一。



No.5《南渡北归》


岳南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年9月

豆瓣评分:8.1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民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发展历程,其中尤以联大生活的一段为重。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西南联大成为了他们人生中的中转站,也成为了他们心灵依托的港湾。作者笔下的民国文人们著书立说,寻找知识的真谛;为了捍卫属于自己的一片思想的天空,他们与各种政治势力相博弈,他们有些从此再无声息,有些却坚定的走了下去。西南联大的过往,熔铸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酸甜苦辣。



No.6《上学记》


何兆武口述,文靖执笔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4月

豆瓣评分:9.3



何兆武先生的本科与读研岁月,是在西南联大度过的。在求学的时光里,几乎每一位在当时叱咤风云的学坛大佬,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当然了,何对其中一些人的“负面评价”,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部口述史,他一定能触发我们更多积极的思考。何用他那犀利而不乏温情的笔锋,为我们讲述了一代人追逐梦想中的苦难与辉煌。


No.7《自由与包容:西南联大人和事》


任继愈 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2017年5月

豆瓣评分:暂无



作为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第一批研究生,任继愈先生对联大求学的时光,充满了很深的情感。在他看来,正是联大自由与包容的精神,成就了她的名声——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书中对钱穆、郑天挺等名人都有回忆叙及,这也是一部西南联大人文史。


No.8《西南联大的背影》


余斌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7月

豆瓣评分:7.4



西南联大虽然已经停办了,但在昆明,仍可以见到不少她的痕迹。名人的故居、联大曾经的校舍、以及昆明的大街小巷,他们都参与了那一段历史,也保存着尚可计数的往事。作者由此出发,通过对与这些地点相关的人和事的叙述,为我们勾勒出了联大人文精神的基本轮廓。


No.9《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


郑天挺 著

中华书局,2018年1月

豆瓣评分:9.1



郑天挺是我国著名的清史研究专家。抗日军兴后,他随北京大学迁往西南,并转而兼任联大的总务长。教书期间,他挣扎于物价飞涨的经济困境中,也曾被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所扰,但这些更加坚定了其本人对学术的热忱。读先生的日记,我们既可感受到先生生活中的酸涩,亦可一窥其治学的风格。


No.10《知中·西南联大的遗产》


罗威尔 著

中信出版社,2018年8月1日

豆瓣评分:9.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