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大支持中国商飞等在沪“链主”研发、生产以及相关条件建设,积极做好地方配套,服务国产大飞机批产提速,目前第二条C919总装生产线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建设,2025年一、二季度将完成5架C919交付运营。
C919进入规模化运营新阶段:2024年交付12架C919,东航、国航、南航三大航全部投运,累计订单1061架,交付16架,载客突破100万人次,首次飞出国门,首次飞抵拉萨,正式开通沪港航线,成为旅客出行的热门选择。
大飞机规模化系列化建设
:
中国商飞公司在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举行大飞机规模化系列化建设项目启动活动。中国商飞公司在加快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依托大飞机项目促进更多航空企业和资源在沪集聚。
C919开启多用户运营新阶段
: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在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同时接收首架C919飞机,标志着C919飞机进入多用户运营新阶段。
上海是国家重要航天基地之一,较早布局谋划发展商业航天产业,产业链环节齐全,研发、制造、服务体系完备。截至目前,商业火箭发射次数、发射载荷质量和入轨商业卫星规模等方面保持国内领先;“智慧天网”助力南极科考通信应用,“千帆星座”加速组网;闵行商业火箭、松江和临港商业卫星产业集群基本成型,构建星、箭、端联动发展格局。
“上海箭”快递“上海星”:
2025年1月23日,“上海造”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千帆星座”第四批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千帆星座”在轨组网卫星数量达到72颗。
商业航天“国家队”落沪: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火箭有限公司在上海市闵行区注册成立。作为商业火箭“国家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火箭有限公司正在加快重复使用商业火箭研制攻关,将发挥中国商业航天运载火箭发展的引领者和主力军作用,支撑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复使用火箭研制突破:
航天八院抓总研制的重复使用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圆满成功,完成国内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最大规模的垂直起降飞行试验。
智慧天网助力南极中山站首次实现自主卫星网络通信:
智慧天网01星成功实现南极中山站和上海极地科考中心之间高速通信,两地相距12000公里,网速提高至近100兆,视频电话延时仅0.3秒。智慧天网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泛同步轨道,智慧天网01星是我国第一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
中大型重复使用火箭攻关项目和智慧天网创新工程是上海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的重大创新项目,对上海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上海是我国现代船舶工业的诞生地和海洋工程装备科研创新的前沿阵地,具备迈向全球船舶海工产业高地的基础优势。作为全球唯一一座集齐三大高端船型“皇冠明珠”的城市,正在推动LNG运输船国际竞争力提升、大型邮轮产业链建设、高端海工装备突破,持续引领船海先进制造业发展。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全船贯通:
1月15日,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2号船坞内,实现了全船贯通,全面转入全船内装工程、设备、系统调试“下半场”。从入坞总装搭载到全船贯通,“爱达·花城号”仅用时不到9个月,较首制船缩短了2个多月,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在初步掌握设计建造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向着系列化、精益化和高效化建造的大型邮轮2.0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全球首制甲醇双燃料低速机通过型式认可:
1月24日,由中船集团下属WinGD研发、中船动力建造的WinGD全球首制大功率甲醇双燃料低速机顺利通过型式认可试验(TAT),标志着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甲醇机系列产品正式进入市场应用阶段,为未来全系列甲醇机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LNG船研发设计世界领先:
江南造船、沪东中华正在加快LNG运输船研发制造,目前22艘大型LNG运输船在建,2024年共交付10艘大型LNG运输船,2025年将继续引领规模化发展。
沪东中华累计签获卡塔尔能源集团24艘全球最大27.1万方超大型LNG运输船订单。该型船由沪东中华自主研发设计,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型LNG运输船,意味着中国LNG运输船研发设计建造正式跨入超大型领域,也标志着上海高端船舶研发设计能力向着世界领先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打造“深海神器”:
近日,上海中车艾森迪完成我国首个海缆应急保障船舶项目中深海铺设及维修挖沟机器人、铺设犁和布缆机的海试交付。该批次深海作业机器人的交付,标志着深海装备关键技术难题得取得重要突破,打破了国外市场垄断,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加速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和实现海洋强国战略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海试水深首次突破4000米:
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深入4102.8米海底,成功取回深海多金属结壳与结核,在国内首次突破深海复杂海底地形高机动行进深海多矿类复合钻采等深海采矿领域多项技术,创下我国深海采矿领域多项纪录。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上海正在加速布局,2024年印发《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到2027年上海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适航检测、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商业应用高地和运营服务高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在全球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
作为“民航第一城”,上海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优势基础,在低空经济涉及的技术支撑、人才资源、企业集聚、应用场景以及适航审定资源等方面,正在形成全方位综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