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剧帮
网剧帮成立于网络剧元年2014年8月,是国内第一家服务于网络剧、网络大电影的专业互联网影视平台。网剧帮,帮助互联网影视人成长;致力于中国网络影视产业的商业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晚报  ·  创造历史!与天津有关! ·  昨天  
新华网财经  ·  两个“哪吒”,顶峰相见! ·  2 天前  
湖南省广播电视局  ·  【悦读】2025春节档《哪吒2》领跑,票房口 ... ·  2 天前  
湖南省广播电视局  ·  【悦读】2025春节档《哪吒2》领跑,票房口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剧帮

粉丝文化“病态”显现,网络综艺不该催化放大这种“浅薄”

网剧帮  · 公众号  · 电影  · 2018-04-25 17:30

正文

提示 点击上方 " 网剧帮 " 与互联网影视人在一起

【每一条微信直击网络影视产业】

文丨王彦    来源丨文汇报


网络综艺《偶像练习生》收官时,官方宣传了一把流量:78天,九人出道,微博热门话题阅读量超过137.5亿。业界惊叹,粉丝经济又达到了新高度!


流量至上的警钟已敲响


一个“又”字,表象是如今越见疯狂的偶像市场。实质上,警钟已敲响——当网络、商家与娱乐圈共同并且反复确认“流量至上”,一种非理性甚至近乎病态的粉丝文化正让越来越多青年人被推向无限的“浅薄”。


这种“浅薄”的表征就是,无节制无底线地挥霍金钱、挥霍时间。



以《偶像练习生》 为例,其运作方式是由网站用户为自己喜欢的练习生投票,最终依据人气挑选九人组合出道。为了获取更多投票权,粉丝们可以购买赞助商产品或者视频网站专用投票定制卡。换言之,所谓才艺比拼,不过是流量决定胜负;所谓“公开投票”,不过是拼钱拼时间。


既然规则如此,那么钱和时间就成了不少粉丝最不在乎的事物。为偶像直接打款、哄抢代言商品的,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除了金钱,他们为此浪费的更有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无独有偶,去年的《中国有嘻哈》,内容一片狼藉,但在流量制胜的法则下,观众为了获取投票权而购买指定商品,仅一期节目就砸下了数百万元。去年暑假,拥趸反复排队几小时,重复购买专辑,以换取与自家偶像握手十秒钟的机会,最终为一场“女团”总决赛套上估值50亿元的金钱光环。



粉丝文化的病态显现


当这些“借鉴”自日本、韩国娱乐市场的“偶像养成”节目反复强调“流量至上”,用炫富斗富来彰显偶像影响力的做法,已被粉丝默认为最佳途径。凡是与明星露脸相关的地方,都是各家粉丝豪掷千金比拼财力的战场。由此还经常引发各类网络骂战。


当类似的“流量影响力”被一次次宣扬,演艺圈疏于创造、只愿遵从“流量至上”的懒惰逻辑,也就不足为奇。就像 《偶像练习生》,虽然喊着“越努力,越幸运”的口号,但票选结果证明,用钱堆出的流量才是制胜关键。


这些练习生,还没练好唱功,就被粉丝经济驱赶着成为利益链上的一个零件;平均20岁的艺人,还未真正成才,就被虚空的流量崇拜毁坏了成长期应有的心态。


节目中出现的文案


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产生非比寻常的认同甚至钦慕,是人之常情。“我花我的钱,我追我的星”,也是如今许多花大钱追星者的心理画像。只是在精神文化消费的领域,倡导什么、引领什么,还是应当有清醒的思考,冷静的眼光,来区分高下优劣。尤其需要从业者警醒的是——什么样的节目机制,就会催生什么样的粉丝文化。


无节制地放纵粉丝经济的狂欢,恐怕真正得益的只有赞助商和播出平台,输了的却是荧屏内外的花样少年。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