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太空与网络
卫星与网络专注军民融合的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依靠社会力量,为推动我国航天技术民用和卫星网络通信的规划、建设、应用以及研发、生产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春国航  ·  分享图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太空与网络

郭华东院士:全球85%的大灾发生在“一带一路”,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将发挥重大作用

太空与网络  · 公众号  · 民航  · 2017-05-15 21:18

正文


 

值此首个“中国品牌日”之际,卫网君重新推荐此文:

行业观察 | 浅谈军品、民品市场打法的异

 

作者 |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

来源 | 中国科普博览(ID:kepubolan)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

科学中心主任、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郭华东院士

“一带一路”建设是全球治理中的关键一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是一个突破性、全局性的全球倡议和国家战略,具有范围广、周期长、领域宽等特点。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态环境格局和发展潜力进行宏观、动态分析,这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基础性、宏观性环境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技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大范围的地物进行成像,对应急突发事件进行实时成像,对大区域范围内的现象提供定量的信息,这成为为“一带一路”服务的前提。


目前空间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空间遥感技术,空间导航技术,空间通信技术等等,这些统称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具有宏观、快速、准确、客观获取数据的特点和能力,是实现环境观测的有效手段。提供空间信息技术研发,可为沿线国家提供空间信息技术支持。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郭华东院士从空间技术角度来聊聊“一带一路”以及如何打造“数字丝路”。




空间技术如何为一带一路护航?

郭华东院士提到了三个方面

资源、环境、灾害


环境上,“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卫星所探测的大数据进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检测和模拟,它就能为政府制定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础。


郭院士介绍了环保部与中科院科学家一起做生态十年变化的例子,如果把它放到“一带一路”国家来做,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资源上,涉及的领域比较多,利用空间技术进行资源的本底调查非常重要。比如,在农业领域,最重要的是进行粮食估产,对地观测技术可以观测它的种植面积,监测它的长势,最后把产量估算出来。


这样对期货贸易和粮食安全贡献比较大。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粮食问题的挑战,空间技术就可以提供这样的信息支持。


灾害监测上,根据统计,全球85%的大灾都发生“一带一路”地区,而根据研究,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经济受损失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风暴潮和水旱灾害),80%也都发生在这个地区,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对大面积的水旱灾害、火灾、地震及风暴潮等进行检测和评估,作用是非常大的。


当然,在其他方面,比如,城市化的发展、交通布局、自然文化遗产的监测和保护等等,空间技术都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我国的对地观测:未来将迈进第一梯队


我国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自主卫星遥感技术、北斗导航卫星技术等数据获取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相应的地面接收基础设施和数据处理系统水平、规模与服务能力也走在世界同行前列。


我国是对地观测的大国,但还很难说是一个强国。不过,我国具备成为对地观测强国的条件。


一是40年的发展历史有了深厚的积淀;二是空间技术是一个大国的事业,无论陆地和海洋都需要;三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资源贫乏,需求程度很高;四是政府对空间技术一直比较重视,最近几年对地观测技术发展很快,整体上在向世界先进水平逼近,某些领域已经走在前面。



郭华东院士打了一个比喻,这就像跑马拉松,有时我们能跑到第一梯队,但大部分时间我们还在第二梯队,总体上来讲,我们在第二梯队的前沿,10年以后,我们成为一流的对地观测强国是可以期待的。


“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


以“一代一路”计划为契机,由中国科学家发起的数字丝路合作项目,可以说是个机遇。


2016年5月,一带一路空间认知国际会议发起了“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简称DBAR,得到多个国家的响应。


发起后,经过半年工作,“数字丝路”核心计划成型,DBAR科学委员会成立,建立九个工作组任务组,通过DBAR科学计划的草案,2016年12月,DBAR计划正式开始。



“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以地球大数据为科学支撑,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科学研究问题。


郭院士介绍到,DBAR计划首先是国际大计划,其次是为了促进沿线国家交流合作,为一带一路服务,同时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DBAR是一项以支撑“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分享数据、技术、知识和经验的对地观测和地球大数据领域的开创性国际计划,将针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展行动,利用对地观测技术,采用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法,实现“一带一路”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科技决策支持贡献。


【 猜你想读

高端访谈 | “一带一路”,航天发展新通路!

题     abcdefg


推/荐/阅/读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新常态下的“航天+”》《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社评文章: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种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联系我们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dingyue@yinhexi.la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