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导演、投资人、观众、市场,该怪谁?
▼
《大卫戈尔的一生》里有句台词:“所谓的真正的快乐,来自对未来快乐的白日梦”,观众通过电影提供的这种白日梦体验了与自身不同的另一种生活,电影作为当代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影响和改变了不少人对待这个世界和人与人之间的看法。
对于在电影世界里身经百战的当代年轻人而言,老套的人物形象既违背观众的观影初衷,反复强调刻板印象也会加深人们对特定人群的误解。那些不断重复出现的角色,很难不让刚从一部电影里出来的观众一转角就发出“咦怎么又双叒叕是你”的惊叹。
结合好奇心研究所此前的三个关于国产影视剧刻板人物的调查,我们整理了11个国产影视剧常年出现的老套角色。
1.【如果人物设定是gay,一定塑造成“娘娘腔”】
瘦、白、娘,就差时刻把兰花指伸出来当扇子挥舞了。豹纹紧身衣黑皮短裤衩通常是 gay 的标配制服,为了将人物的性取向外显,一个比女性还女性化的 gay 总是不会错的。
2.【只要是家庭暖男设定,一定怕老婆】
春晚小品式的爱意表达,主要靠卖怂,“不要跟你的爱人讲道理,爱她就为她跪碎九十九个键盘。”
3.【玛丽苏大男主气息,强调“撩”属性,不顾剧情任何时候都在撩】
邪魅狂狷的秘诀是笑的时候嘴角只向上弯一边,以塑造黄晓明1.0,黄晓明2.0,黄晓明3.0,黄晓明6s。
4.【淳朴傻式乡村人,什么都懵懂不知,专注扮丑角】
只要涉及乡村与都市题材,总能看到一个枉顾互联网潮、复古 20 年的灰头土脸在一座写字楼下的马路口不知所措。
5.【深陷桃花阵的万人迷男主角,处事很渣,却不会被人打】
即便观众阅片渐丰开始对烂片抵制又吐槽,仍旧能看到层出不穷的国产新剧依然给主角套着“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古老恋爱观光环。而男配总是怀着备胎的命操着安全气囊的心,中邪一样以为女主牺牲作为人生头等大事。
6.【跟男二总是暖男相反,女二总是贱人】
如果女二不幸遇到宫斗戏,通常总得披上闺蜜外衣,一脸人畜无害,直到最后才露出獠牙,成为最终大反派。
7.【时代变化剧集里的变革派,都是坑爹的傻白甜。言情剧里的清纯女孩都是视钱财如粪土的迷糊傻白甜】
即便女性意识觉醒如今,也没能阻挡国产编剧对女性审美从一而终的倔强。
8.【40岁以上的妇女的形象单一,大多是“婆婆”】
话很多,总在干涉自己的小孩,家庭伦理剧矛盾支柱,爱好除了嗑瓜子就是刁难媳妇和催着生孩子。
9.【“贤妻”都安分守己、顺从听话、包揽家中大小事务,并选择原谅】
一个“好的妻子”不是一个开拓者,而是作为家庭的守护者存在的。模范母亲总是秉承“年度最美人物颁奖典礼”的评选标准,越惨越伟大,为孩子忍辱负重自我牺牲不断妥协,否则就是“对不起孩子”。这种的贤妻良母刻板人物的塑造,让不少观众产生了“婚姻即束缚,即牺牲,即坟头除草”的印象。
10.【职场女强人总是不分场合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会管理情绪】
生气必须瞪眼大喊,着急必定自乱阵脚,而男boss作为对比样本,却总是气定神闲。
11.【谍战剧一正一反双男主再加一女共党,浓妆的一定是国军】
突出只有国军才有钱烫卷发涂斩男色,我方女战士虽然睫毛眼线美瞳一字眉一个都没少但马尾朴素,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一门清。
杨德昌的电影《一一》里有句台词:“电影将人的生命延长了3倍”,按照这种说法,影视剧里频频重复出现的人物形象减少了观众对新体验的预期,无异于杀人时间害人命了。
国产剧作为和国足一般处于行业鄙视链下游的虐恋选项,长期处于观众怒其不争、影视人迎合大众品味的尴尬境地。
一方面,观众对模式化的国产套路早已审美疲劳,看了开头就能拍着大腿分毫不差地猜到结尾。没能从国产剧里得到新惊喜反而不断强化单薄老套的刻板形象。贩卖新瓶装旧酒的八点档幻想,在某种程度上也加深了年轻人的经历焦虑。而时不时钻进镜头里的特写广告植入,更让原本就以市场为导向的影视剧离“创作优先”更远了。
另一方面,即便国产版《深夜食堂》评分低到 2.3,作为公认烂片仍赚得盆满钵满, 5 天就拍完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仍有 7 亿票房。如同李安和冯小刚说的““观众品位需要慢慢培养。”,“中国怎么这么多垃圾电影?还不是因为有那么多人看”。
(END)
- 动图来自:GIPHY -
▲
- 与有气质的你共勉高尚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