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不少人都闹过这样的笑话,用取景器取景,发现一片模糊,以为镜头出问题了,但对焦又正常。然后怀疑相机出问题,但拍出来的照片又是清晰的。然后着急万分,四处求救,原来只是一个小设置的原因?明白后,哈哈大笑。
这个问题就出在屈光度上,可能你不小心动了屈光度,只要调清晰就可以了。对屈光度很少人去了解。
屈光度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调整?不调整的话,后果是什么?哪些情况下需要调整?调整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为你说清楚!下次你身边的朋友遇到这样的问题,你给他好好讲一下,立马对你敬仰,高人呀。
1. 什么是屈光度?
屈光度是个光学概念,指光线在通过透明介质时的偏折程度,在配近视眼镜时常会用到。而摄影中的屈光度调整,也和人眼的近视度数有关。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的视力正常,而妻子是度数较高的近视眼;如果她想用你的相机,就必须调整好屈光度,否则她在取景器里看什么都是模糊的。
当你租、借相机,或别人把相机还给你时,调节屈光度都是必要的,毕竟每个人的近视度数都不一样。
如何判断是画面本身就是模糊的,还是屈光度没调好呢?很简单,看一看取景框里的拍摄信息是否清晰,就可以了。
未调整屈光度
调整屈光度后
2. 调节屈光度的步
带有光学取景器的单反相机,和带有电子取景器的无反相机,都可以调整屈光度。
屈光度调节装置一般在相机取景器旁边,是带着“+”“-”符号的拨轮或旋钮
。
当你需要调整屈光度时,最好把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或放在稳固、平坦的基底上(如窗台、桌子)。
在进行取景时,你需要一些具有高对比度的物体,以方便你的相机轻松地完成自动对焦。如果你使用的是没有自动对焦的相机或镜头,也可以查看取景器中的对焦提示。
当合焦完成后,如果你的屈光度调节不准确,将无法在取景器中看到清晰的图像。
当取景器显示合焦完成后,转动屈光度拨轮或旋钮。图像会逐渐清晰,然后再模糊。通过对比,找到图像最清晰的那个点。
有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取景器里看到的画面是清晰的,拍出来的照片却是模糊的,那就有可能是自动对焦系统出了问题,需要进行相关调整。
你可以逐条尝试这些解决方案,对问题进行排查:更换镜头或重新调整焦距;确认镜头已开启自动对焦;尝试手动对焦;使用实时取景,在液晶屏上检查焦点。
3. 超出屈光度调整范围怎么办?
取景器的屈光度调整范围有限,一般在 200-300 度的范围内,不超过 400 度。近视度数过高的人,可能无法通过调整屈光度来在取景器中获取清晰图像。
随着电子产业和互联网的发达,近视的人也越来越多。如果度数比较高,超出了屈光度调整范围,怎么办?你可以尝试这些方法:
如果你的近视度数过高,可以先戴上眼镜,用校正后的眼睛屈光度来适应取景器屈光度。
戴着眼镜使用相机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眼睛会和取景器产生一段距离,可能会导致你眼睛所看到的取景器视野范围缩小。
如果不想戴眼镜用相机,担心影响视野,你可以考虑购买一些屈光度配件(如装载在取景器前方的屈光度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