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人们熟睡时,唐真亚已经开始了一天的投递工作
风“乌拉拉”怒号,打着旋,卷出大朵大朵的乌云。云尚未铺开,极亮晴午已黯淡成夜。风携带着雨星,仿佛在寻觅什么,东一头西一头向下俯冲——天地之间全乱、全响、全迷糊,十步之内不辨方向。广阔的洪泽湖,顷刻间被暴风骤雨挟持,灰茫茫,冷飕飕,混沌不堪。
一条船逆水前行,不断被风浪抛起又摔落,孤寂而无助。迎着噼里啪啦的雨点,他半眯着眼,攥紧用塑料袋包扎严实的邮件。此时,船桨几乎失去作用,船内积水眼看要与湖面齐平……
淮安市洪泽区老子山镇三面环水,300平方公里面积90%为滩涂水面。全镇1.8万居民中,六成左右是散居湖荡滩头、从事捞捕或养殖的渔民。作为当地唯一的投递员,唐真亚20年如一日,每天起早贪黑、“水陆两栖”为大伙儿投递邮件,被当地人称为“大湖鸿雁”。
篓,用绳子拴在腰上;娃,用绳子拴在船上;船,用绳子拴在岸上……渔民们常年过着“船底无刮子”的漂泊生活,内心都渴望一处温暖的港湾,危难时可以依靠,需要时获得帮助。他们因此习惯在船上挂一面国旗,这是湖上生活的精神寄托,也是四季平安的护身符。
“他是党派来的人。”
在当地渔民们心里,唐真亚也是洪泽湖上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有他在,有他的服务在,大家的生活就多了许多便利。
▲安淮村八旬张大爷赞不绝口:唐真亚热心助人,有事他总会主动帮忙。什么代缴电费、水费、电话费;帮存款、取款;关爱老人等样样都帮,真是个好人。
一人一舟,30万公里,100多万份报刊、10多万封信件,零差错……20年来,唐真亚用青春和汗水诠释了对邮政事业的初心坚守和无限热爱,用爱心和善行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一片赤诚和无私奉献,用热血和奋斗书写了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仰和无限忠诚。
2019年9月,唐真亚当选全国道德模范。
“宁走十里远,不走一里浅。”唐真亚指了指长满青草的湖滩,“很多原本能走船的地方都没法走了,得绕远路,给投递带来不少麻烦。”
受干旱少雨、农业灌溉用水增加和上游无客水等影响,今年入夏后,洪泽湖水位跌破11.50米的最低通航水位,长时间处于枯水蓝色预警状态。台风“利奇马”兴风作浪,却未带来多少雨水“解渴”洪泽湖。
“船不行,舵不灵”。没了水,新换的快艇骤然失了身手。“到了浅水区,还得靠老方法。”唐真亚操起备在船上的一支长篙,熟练、灵巧地把控着船的走向。
偌大的湖上无荫可躲,当空烈日很快灼红皮肤。“老船长”唐真亚头戴遮阳帽、身穿长袖工作服,泰然处之,“大湖里开机动船,河道里划桨,水再浅点就撑篙。无论撑篙还是划桨,都是有技巧的……不能着急,着急会中暑”
。
一个人对着无边无际的水,寂寞会比湖景更先侵占人的感官。有时候,他会“喊水”排遣: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歌声清晰嘹亮,惊动苇塘中的鸟儿四散。
脊背因长期摇桨而弯曲,头发中夹杂着不少银丝,掌心布满厚厚的老茧……在他身上,隐约能感到几分艰辛与沧桑。可是,这种感觉很快又在他爽朗的笑容里消散殆尽。
做投递前,唐真亚是代课老师。拿着40元工资,他当的是全能教师——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三、四、五年级都教。16年间,学校从船头迁到滩涂,从茅屋变成瓦房……就在条件越来越好时,却最终撤销。他无奈告别讲台。
何去何从?有人给他提供了一个消息:镇上邮局招投递员。
“投递员风雨无阻,每天把大量的信件和报刊送到千家万户,是在用传递的方式,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他说,
“投递员和教师都是传播文化的职业,只不过一个间接,一个直接。”
就在他兴冲冲跑去报名时,有人善意提醒他,投递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不只因为工资低,更因为陆路加水路的投递太熬人。对此,父亲唐保忠不以为然:“我看这个工作能干,虽然收入不高又辛苦,但能给乡亲们带来方便和快乐,和做教师一样光荣!”
父亲的话,儿子听在耳里、记在心里。1999年,在老子山镇支局几乎一年一换、先后走了11名投递员后,唐真亚接下了这份“辛苦活”,直至今日。
湖区不同于地面,一旦信件名址不详,投递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是陆上的几倍甚至十几倍。“那也得送,邮局就是管送信的,最不能忘的就是个‘信’字。”唐真亚说。
有年夏天,他送“长山村杜中祥”的录取通知书。“长山村”有6个组,组与组之间相隔15公里水路,他划船一个一个跑,总算打听到杜中祥家的船泊在盱眙县附近一个叫“剪草沟”的芦苇丛中。时值洪水期,他没多想,背上水和大碗面就出发了。途中,风力陡升至七八级,他奋力划了2个多小时,眼看要到达目的地,小船忽然被彻底掀翻,弃船游泳的他爬上岸时几乎虚脱。
看着这个从芦苇丛中钻出来的“水人”,杜中祥的父亲又感激又后怕:
“通知书重要,你的命更重要啊!”
老子山镇是淘宝卖家不发货的偏僻角落,许多寄到这儿的包裹地址不详、错误、变更,按规定做退件处理即可,可唐真亚从不轻易放弃。正是靠着“投好每一封信”的信念,唐真亚赢得了广泛的信誉。靠着广泛的信誉,他又赢得了渔民的信赖。如今,很多渔民都能说出他的手机号码,还有很多渔民干脆把收件人地址写成“唐真亚收转”。
“说实话,跟他在一起工作,压力挺大的。”老子山支局投递员、唐真亚徒弟丁后龙说。这个2017年5月入局的“90后”,打小就见过老唐骑自行车送信送报,常听父母说“这人不错”。
小丁送过一封录取通知书,好容易联系上考生一名非直系亲属签收,本来还挺高兴,谁知老唐知道后一脸严肃:“这可不行啊,必须得直系亲属签收!”老唐随后打了几次电话到考生家里,直到确认考生本人拿到了通知书才放了心。
工作两年,小丁不仅体验到老唐的心细要求高,还见识了独门的“剪刀”工作法:当年投递需回收邮袋,老唐每集齐10个就拿把剪刀压着,提示营业员可以直接处理了。这一习惯沿用至今,但凡需要紧急处理的东西,他都用剪刀压着。“一开始没注意,后来明白,那是‘快’的意思。”受此影响,小丁做事习惯从先挑好做的做变成了统筹做。“唐老师说得对,尽力把自己的事做好,也就没多少压力了。”小丁说。
如今,薄雾蒙蒙的清晨或霞光荡漾的傍晚,当唐真亚出现在河道中,沿途的渔民都会放下手中的活热情招呼他。当老人们高兴地听子女读失联亲朋的来信,当年轻人悠闲地坐在船头拆包裹,当学生们兴奋地接过录取通知书,唐真亚总是无比快慰——渔民们的种种满足,让他忘记了长期摇桨渐弯的脊背,忘记了布满掌心的老茧,忘记了那些惊心动魄的风浪。每当渔民问“邮局会不会撤啊”“你会不会调走啊”,老唐总是坚定地回答:“只要你们需要,邮局的服务就不会断!”
世上三种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在湖区投递,唐真亚没少受罪。
有回他逆水行舟,给“洪明村唐庆”送录取通知书。近10公里的路程刚走一半,暴雨如注。小船在风浪里颠簸,不断被抛起又摔下,只一会儿工夫,船舱内就积了半尺多深水。他边向外舀水边奋力划船,折腾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一上岸,他就瘫倒在地半天没爬起来。
毕业后,唐庆去了市区工作——那封通知书,让一位渔家姑娘变成了有文化的城里人。“孩子是渔民全家的希望,也是洪泽湖的未来。”唐真亚说,“孩子们好了,走上社会,社会也会更和谐。”
冬天,空旷湖面比岸上冷得多。特别是下雨天,船没遮没挡,冷雨打在脸上生疼,湖水溅上甲板很快结成了冰。送一趟邮件,船成了冰船,人成了冰人。
即使在陆上,也有两怕:一怕打雷下雨,二怕狗咬。
有天唐真亚从邮局出发,骑车赶往张嘴村送邮件。行程刚过一半,身后跟上来一辆三轮车,他一门心思赶路,压根没注意到,三轮车后面还跟着条齐腰高的黑色大狼狗。两车齐头并进时,大狼狗冷不丁窜过来,照着他的小腿肚就狠咬了一口。一阵钻心刺痛后,他感觉一股热流顺着小腿肚往下淌。到了镇卫生院,医生眉头一紧:“这么严重,赶紧转县里!”在盱眙县防保站,唐真亚再三恳求医生:“麻烦您仔细弄,还得靠这条腿跑邮路!”
“还有摔下坡的,被手扶拖拉机撞的……”唐真亚妻子闫玲说。她好几次看不下去,劝说丈夫:“咱也去承包个鱼塘吧,风不盖头,雨不打脸,一年也能挣个三五万块钱,你这天天累死累活一个月就那点钱,图个啥?”
“你不干,我不干,总得有人干。”唐真亚不同意,“人活在世上,不能总算计划不划得来。”
在唐真亚心里,“敬民如父母、爱民如赤子”是周恩来总理一生的光辉写照。“同为家乡人,我一直牢记周总理的一句话,我们共产党人要切实关心人民疾苦。”他说,“入了党,更感觉身上像贴了标签,群众时刻盯着。”
一度觉着“秀才不在衣襟”,出门不爱修边幅的老唐,如今出门前总会认真佩戴好党徽、工号牌。闫玲打趣他“睡觉也要躺得笔笔直”。
“党员是啥,是先进,能吃得了别人吃不下的苦,做得了别人不愿做的事!”唐真亚说。这么多年来,他从没向组织提过困难,也从未因私事请过假。
有段时间,闫玲感到腹部疼痛难忍,经诊断后,医生给安排了囊肿切除手术。唐真亚从医生的语气中,了解到妻子病情的严重性,但所有的担心、牵挂只字未提,一个人扛着。适逢高考录取通知书投递高峰期,他白天下湖投递,晚上又匆匆赶往医院照顾、安慰妻子。
丈夫瞒着妻子,妻子也瞒着丈夫,“我比较敏感,通过医生和护士的言行神态,多少也察觉到大致病情。很绝望,但是不能说,怕影响老唐工作。他走邮路,鞋垫老是破,我怕自己时间不多了,出院后就开始做鞋垫,做做歇歇攒了一百多双,够他用很长时间了,也希望他用的时候能想起我……后来,病慢慢好了,早就过了医生说的危险期,就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很幸福。”
2012年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之后,唐真亚成了湖区渔村党建工作辅导员,投递之余常常就地开展“船头党课”。针对老党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等情况,他从大家熟悉的生产生活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着大家学党章,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号召大家“创先争优”。
新滩村70多岁的朱德荣有着40多年党龄,年轻时做过村妇女主任,多次受到地方党委表彰,被渔民们称为“铁大嫂”。如今,因为年龄大了,出门不便,又不会使用手机,朱德荣经常错失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机会。得知这一情况后,唐真亚只要到新滩村开展党建活动,就专门划船将“铁大嫂”带到村部和大家一道参加。
“我们这代人出身贫苦,文化水平低,有些新说法我们不是很懂。多亏真亚,他每次都划船上门带我参加活动,又用我能听懂的话辅导我,让我找回了当年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感觉。”朱德荣感慨,“真亚戴着党徽做事、做人,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让我看到了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形象,让我更加坚定地跟着党走。”
2016年8月入局、现为老子山支局营业员的马婷婷,至今没想明白一个问题:那么多人,一有事就找唐老师帮忙,不管什么时间,不管什么地点,唐老师从不嫌麻烦,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可能人跟人的思想境界真的不在一个层次上。唐老师作为一名优秀党员、一名劳模先进,有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更高的思想境界。”马婷婷说,“大家都喜欢叫他唐老师,是因为他身上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唐真亚助学路上不忘思想引导,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家乡教育。
老子山镇镇中心,矗立着一座老子的石雕像。相传2500年前,淮夷部落发生瘟疫,牵动老子的心,他骑青牛驾临此地,漫山遍野采集药草,苦心熬制拯救百姓的灵丹妙药。后人不忘其善,遂将当地命名为“老子山镇”。
唐真亚土生土长在这里,“上善若水”的济世情怀似乎与生俱来。
镇上的张洪喜,父母身体不好,孩子正上初中,自己又被查出鼻癌,妻子觉得生活没奔头与其离异。重重困难导致张洪喜产生厌世情绪。唐真亚送报纸时得知这一情况,上门劝说:“你要调养身体,要照顾父母,要教育孩子,更得积极面对生活啊,困难总会过去……”
除了精神上疏导,物质上也帮助。唐真亚先后联系了关工委和妇联,帮张洪喜孩子申请了助学资金。又联系洪泽当地的“爱心基金会”,给予他们一家生活补助。2012年至今,在唐真亚这位“生活顾问”的帮助下,张洪喜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精神和身体状态都越来越好。
还有一回,唐真亚去镇自来水厂送报刊,听人说郭井杰家自来水管道出现了问题,但没钱修。唐真亚追问详情,才得知郭井杰有严重肾病,爱人患类风湿病瘫痪了十来年,父母也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儿子郭敏刚念完小学……唐真亚心一沉,找来维修师傅说:“给修修吧,钱我出。”
翌日,唐真亚又带上些日用品,抽空去了趟郭井杰家。简陋的小屋内,瘦小的郭敏罩着件“千疮百孔”的衣服。为补贴家用,孩子小学一毕业就去当了电焊工,衣服上的洞都是火花烫的。唐真亚看不下去,又给买了套牛仔服:“牛仔的牢,烫不到肉。”
“积水空明浸太虚,轻舟闲泛进徐徐。菰芦绝岸柴门小,终岁生涯业捕鱼。”在湖区,借助小钩、小卡、小罾、小篮、小网这“五小”工具,渔民们终日捞虾捕鱼,生活更是清苦。
“我是喝着湖里的水长大的。”唐真亚说,“渔民们都不容易,我的能力虽然有限,但我愿用一生去追求乡亲们的幸福。”
每次离岸上渔民的船,唐真亚总习惯先抬脚在水泥砖上刮掉泥,“就像要进城里铺地板的人家,弄干净脚是一种礼貌。”对渔民的感情可见一斑。
▲唐真亚对渔家留守儿童更关心备至,暑期为他们补课,教育他们从小养成学习、生活、守纪的良好习惯。孩子有高兴的事也喜欢跟他分享。
8月11日,“利奇马”推倒了新滩村的电线杆。电停了,网停了,渔民们的生产生活“漆黑一片”。接到求助电话,唐真亚迅速赶往农电站协调抢修事宜。当天17点多,工程队赶到事发地点。21点多,供电恢复。
“再拖延一阵子,蟹塘里的螃蟹很可能因为增氧泵停止工作大批死亡。”新滩村村委副书记王言贵说,“我们遇到难事,第一个就想起唐真亚。有什么难事交给他,心里就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