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CIIS)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成立的首家专门从事外交和国际问题研究的智库,也是唯一直属中国外交部的专门研究机构。CIIS是二轨外交的重要平台和公共外交的积极参与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美军有望全面撤离 ·  昨天  
参考消息  ·  涉及“普特会”,普京表态 ·  昨天  
参考消息  ·  马克龙:已准备好与普京对话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哪吒”火遍全球,台媒急了!| 参考独家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康杰:北约频繁军演难掩过度扩张困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 公众号  · 国际  · 2019-07-17 17:47

正文

近年来,北约军演频度显著上升,演练科目强度持续加码,在波罗的海、北极海域、黑海等大规模军演趋于常态化。北约不断升级军演、过度东扩,不仅加剧地区紧张局势,更将使其深陷“集体行动”的困境。


动机——抹黑对手,主动“设置地区议程”

作为美国全球霸权的支柱,北约框架下的军演,一直是美国用以设置地区议程的重要工具。所谓“设置地区议程”,即在某一地区的战略博弈态势出现微妙变化时,利用军演使地区紧张局势升级,借此破坏盟友与对手的潜在合作,增强同盟体系凝聚力,并抹黑对手的回应和反制行动,从而主导地区未来议程。北约自去年以来大幅提升在北极海域和黑海的军演规模,就是鲜明的例证。

近年来,随着北极冰盖和海冰的消融,北极地区军事战略价值、通航潜力和资源开发前景开始显现,北极国家相继强化北极地区军事存在,北极战略博弈随之升温。北极冰川消退为俄军提供了前出大西洋的新通道,也增强了俄北极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美国将北极视为围堵俄罗斯的新战略方向,积极拉拢其他北极国家,形成对俄“北方绞索”。

“黑海—南高加索”一带是北约与俄罗斯地缘拉锯战的“楚河汉界”。在克里米亚事件后,俄罗斯实施新的对欧能源出口战略,努力将黑海打造成为新能源通道。目前,建设完一线工程的“土耳其溪”项目通过黑海海底可将天然气输送到土耳其。项目二线工程完成后,可再通过土耳其、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等将天然气输送到中南欧。在这一背景下,北约近来在“黑海—南高加索”地区展开大规模演习,核心意图便是挑动地区紧张局势,搅乱俄能源通道战略安全。


行动——频繁军演,激化地区安全局势

近年来,北约军演不仅频度显著上升,参演人员与装备规模、演练科目强度等也不断加码。继去年10月在北欧举行的规模空前“三叉戟接点2018”军演后,日前开始的“波罗的海行动-2019”军演的规模也刷新了纪录。

北约通过在北极地区升级军演,激化地区局势,炒作“北极军事化”议题,将进行防御性军事建设和部署的俄罗斯塑造成地区稳定的威胁。2017年起,北约和瑞典、芬兰在北极圈内的“北极挑战”系列空军演习,开始成为北约框架下最大规模的空军演习。2018年10月,北约重量级年度军演“三叉戟”系列移师北极圈附近的挪威和冰岛海域。冷战后首次进入北极圈的美“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领衔的北约海空力量,演练了冷战时期“抗击(苏)俄军在挪威登陆”和“封锁(苏)俄军潜艇活动”科目。今年3月,美、英、挪三国参加了瑞典“北极挑战-2019”陆上军演,模拟“极地条件下的高强度陆战”。

与此同时,北约一直在尝试出台黑海军事战略,建设黑海多国部队,增强黑海地区军事存在,将与乌克兰、格鲁吉亚两国的军演常态化。今年3月,北约在罗马尼亚举行了“海神”系列联合扫雷演习,4月在罗马尼亚举行了由环黑海成员国和希腊、荷兰、加拿大等参加的“海上盾牌-2019”海军演习。而且,北约每年与乌克兰举行“快速三叉戟”系列陆军演习、“晴空”系列空军演习和“海风”系列海军演习,与格鲁吉亚举行“北约-格鲁吉亚”系列演习。

影响——多线竞争,深陷“集体行动”困境

如前所述,从北约军演地域可以发现,其在欧洲面临北极—北大西洋、波罗的海—波兰、黑海—南高加索和地中海这四大地缘战略方向。但对北约而言,多线竞争不仅带来战略资源分配的难题,使北约面临严重资源困境,更放大了成员国间的战略分歧,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

以黑海为例,北约的三个环黑海国家——土耳其、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在安全利益上存在结构性差异。罗马尼亚对北约的黑海战略最为积极。罗马尼亚是完成北约国防预算标准(占GDP2%)最好的欧洲国家之一,除采购“爱国者”反导系统、高机动火箭炮系统外,还承担了大量美国驻军和北约多国部队的开支。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则几乎是北约成员国中最“亲俄”的。两国是建设中的“土耳其溪”跨国天然气管道项目的最大受益方。乌克兰地缘政治乱局的加剧,客观上只会使这两国受益。这种结构性利益分歧,是举行多少次联合军演都无法弥合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