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叁里河
关于财富的一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叁里河

害人的毒性教条

叁里河  · 公众号  ·  · 2021-01-23 12:1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导语:


本文节选自 John Bradshaw 《家庭会伤人》。这本聚焦于家庭教育的书,是一本需要鼓起勇气去读的书,因为它历数了家庭可能带来的伤痛和阴影,充满着苦涩痛楚。


作者 John Bradshaw 是“内在小孩”概念的开创者,也是“内在小孩”疗法的国际代表人物,除本书外还著有《别永远伤在童年》等。John Bradshaw 本人就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受害者,年幼时他被酗酒的父亲抛弃,青年时则因为毒瘾被强制送入戒毒中心。这段经验也因此成为他印证人会受伤亦会康复的治疗理念。


我们节选的这节来自第一章《危机潜藏的家庭》。作者认为,在最近几十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生活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人类婚姻的平均寿命是 15 年,通常一个孩子长大到 13 岁父母已经离世,大部分家庭没有机会经历青春期带来的冲突。于是一些所谓的“规则”和教条“,在漫长的时间里被神化为不可侵犯和改变,同时让大部分人忽视了“规则”一直都是有适用范围的。


本节列举的这些“有毒教条”虽然出自美国人之手,但我们读来也格外熟悉。很多人成年后无法理解的行为,大都可以通过追溯家庭教育的线索,得到一些预示。

——


艾丽斯·米勒(Alice Miller)在她的着作《都是为你好》 (For Your Own Good)中,曾把陈腐不宜的家庭规则统称为“毒性教条”。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儿童抚育中的凶残及暴力”。她认为那些害人的教条是一种侵害儿童权益的暴力,而这种暴力常会重复出现;当那些受虐的儿童长大成为父母后,历史往往重演。


“毒性教条”视服从为最高价值。在服从之外还有整齐清洁、控制情绪和欲望。当孩子们能依照指示去思考和行动时,他们被认为是“好”孩子;当他们谦恭、讨喜、会替人着想、毫不自私时,他们被认为具有美德。小孩越是“有耳无嘴”、越是“说话适时”越好。米勒将“毒性教条”摘要如下:


1. 对需要照顾的孩子而言,成人就是他们的主人。


2. 成人像上帝,可以决定是非对错。


3. 孩子要为成人的愤怒负责。


4. 父母犯错可以免受责难。


5. 孩子在生活中的自主独立,对权威的父母来说是一种威胁。


6. 孩子太好强的个性要及早“化解”才好。


7. 管理孩子要早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就开始,以免孩子发现而抗拒父母的行为。


以上这些规则,如果完全遵守,家庭中的某些人(父母)就能完全控制另一些人(孩子)。在现今社会中,除非有严重虐待儿童的行为出现,否则没有人会为了孩子的权益而干涉父母的管教方式。


“毒性教条”灌输给孩子一些错误且未经证实的知识和观念。这些错误信息代代相传,例如:


1. 有责任感就会有爱。


2. 憎恨可因压抑和禁止而消除。


3. 父母理应享有尊重,只因为他们是父母,而任何15岁以上的人,不经训练就能胜任父母的工作。(一个接线生为他的工作所受的训练,可能都多过许多为人父母者。)


4. 儿童不值得尊重,因为他们只是小孩。


5. 服从能使孩子坚强。


6. 过高的自尊是有害的。


7. 较低的自尊能使人较有利他之心。


8. 对孩子温和(宠孩子)是有害的。


9. 对孩子的需要有所反应是错误的。


10. 对孩子严厉和冷漠,能让他对现实生活有较好的准备。


11. 与其坦白说出心中的不满,不如假装欣赏感激。


12. 表现出来的行为比真正的为人来得重要。


13. 父母不能忍受被触犯。


14. 人的身体是肮脏的。


15. 强烈的感觉是有害的。


16. 父母没有欲望,也没有罪恶感。


17.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今日的父母可能不完全接受上述观点,甚至有些父母持有极端相反的信念,造成另一种不利于孩子的结果。然而上述许多信 念仍不知不觉地被执行,这些信念在我们面对危机和压力时格外活跃。事实上,父母本身也无所选择,除非他们自己面对或处理过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否则,在下意识里,许多信念已经代代相传。


- THE END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