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旗扬时事
主要分析国际国内各种时事和走向预判,包括政治、时事、经济、股市、楼市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求是网  ·  双语视频丨中国济南:千泉之城 ·  2 天前  
CHINADAILY  ·  Editorial丨China ... ·  2 天前  
新京报评论  ·  3357元机票实际票价1070元,涉消费欺诈 ... ·  4 天前  
CHINADAILY  ·  Sports丨Mbappe ... ·  3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如何打开《再见爱人》? | 睡前聊一会儿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旗扬时事

难民,一张中国要不起的牌

旗扬时事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6-23 16:55

正文

6月20日,是“世界难民日”,自从2001年设立难民日后,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主题,以期唤起全人类对难民的关怀。


今年主题是“我们与难民同在”,联合国难民署也用中文在微博上发声。

一名中国女艺人也进行了互动,作为响应,微博话题设置为:和难民在一起。


本是期望利用她的巨大影响力来为话题推波助澜,然而,几乎所有网民都一边倒的反对将难民推向中国。


从宣传角度看,这是一次舆论试水,试图将国际难民问题对中国人进行道德绑架,而有意避开对难民产生根源的问责。


难民问题到底是个什么问题?我们不妨看一看2016年的主题:


“移民与难民质问我们;慈悲福音的答覆”。


有没有一股浓浓的宗教味?没错,难民(REFUGEE)这词从一开始就带着宗教色彩。


13世纪以来,西方一般称这些人为ALIENS(外来人),他们因为天灾或战争逃入别国。


1661年开始,法王路易十四大规模迫害新教教徒,强迫其皈依天主教,近10万名新教徒逃离法国,越过英吉利海峡,来到英国。


英国将他们称为难民(REFUGEE),在西方人眼光中,难民脱离不了宗教色彩,否则,也不会有2016年这种主题。


今年是“我们与难民同在”,把难民换成“神”,或许更加通顺。


至于向难民致敬,总让人觉得有点不对劲。


我可以向中国女排致敬,向航天人致敬,希望这样的团队越多越好。难道难民署在暗示难民越多越好?


说穿了,这是一种道德虚无主义。

 

国家利益和救助难民


二战之后,旧秩序被摧毁,建立了新的全球政治格局,许多国家获得了独立,也产生了许多新兴国家。


所有国际法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国家主权之上,而国家主权的核心是国家利益。


任何国际组织都不能超越国家主权,换句话说,难民问题是一个国际协商问题。


但到了美国独霸世界时候,在它眼中国家主权变成不再重要,人权变成了一张牌。


以人权为借口,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可以肆意践踏小国主权,蹂躏小国人民。


1963年时,全球难民仅为130万人,联合国难民署的确尽了力。


然而到1993年,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南斯拉夫解体,海湾战争等重大事件之后,全球难民升至2741万,单单波黑地区就有270万。


而这时,收容难民最多的国家并不是某个欧洲国家,而是伊朗(207.5万阿富汗难民),卢旺达,布隆迪等非洲战争难民大部份挤在扎伊尔。


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难民有129万被约旦收容。


俄罗斯,巴基斯坦也收留了大批难民。


那时候西方媒体并不没有宣传他们,而是往自己脸上贴金,说自己国家福利好,待遇好,难民得到了优待。


欧洲后来入戏太深,玩脱了,把难民政策与移民政策混为一体,直到今天,难民成了德国,法国,瑞典,英国身上一个沉重的包袱。

锅往哪里甩?美国可不吃这一套。


对美国这个视别国主权为无物的超级大国来说,难民无非是他们劫掠财富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而已。


1951年的《联合国难民公约》制定后,美国是唯一不肯签字的大国(中国1982年加入),美国只加入了后来的《难民地位协定书》。


美国从本国利益出发,基本不接收难民,它只要有价值的“难民”,中国不是有好多“政治难民”躲在美国吗?这些才是它们要养的工具,顺便吹响“价值取向”的法螺。

事情变成了:发动战争,摧毁别人家园,劫掠财富者,制造了难民,却不必负任何责任,也没有人敢去指控。


救助难民的责任则扔给了国际。实际上,被摧毁的国家失去了主权,同时,被难民涌入的国家的主权也受到了破坏。


保护国的治安,经济,福利,环境都会因为难民到来而受到损害。


而难民自身也得在压力中挣扎。互相伤害,何必呢?


欧洲最大难民潮产生于二战结束之后,但到了1950年就基本告一段落,有的被保护国吸收(用工荒),有的回去重建家园。


纳粹德国发动战争给欧洲带来的难民,还有重头再来的机会。而美国发动战争带来的难民,却永无出头之日。


伊拉克战争已经过去十四年了,难民是多了还是少了?还不算叙利亚。


难民是张政治牌


联合国难民署本身不具有政治性,它禀承的宗旨应当是:客观,中立,专业。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一,联合国难民署的财政主要依赖于G7集团,特别是美国。


二,它的难民政策制定会受到某些国家影响。


三,政治压力。


在苏联时代,难民问题一直与意识形态挂钩,是攻讦,诋毁对方的工具,像索尔仁尼琴这样一位在苏联过得不错的作家,在美国可以成为政治难民。而真正的难民无人问津。


苏联犹太人也成了美国口中的受迫害者,难民,成了政治棍棒。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难民问题,已经成了和平演变的重要道具之一。


它跟人权问题,环境问题,核问题一样,都沦为美国手中一张张扑克牌。


联合国难民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促使难民问题得到永久解决。


然而,他们显然跑偏了,如果西方国家仍然视别国主权为无物,难民只会越来越多,这是根源所在。


难民署根本不敢去责备这些国家的暴行,总是顾左右而言,摆出一副道德圣母的样子,用价值观取向来混淆是非。


如果萨达姆还在伊拉克,卡扎菲还在利比亚,阿萨德在叙利亚稳稳掌权,这些人民过得会比别人差?


退一步说,就算他们胡作非为,那也是他们家的事,哪会有上千万的难民四处乱入?


好,一涉及到萨达姆这些人,有人马上义正言辞的要跟你讲民主自由。


可你要是谈难民问题,他们又跟你讲世界和平,宽容关爱了。


现在跑到中国来找明星,找媒体,找专家,想在中国炒作难民话题,制造舆论,无非是想寻找机会撕开口子。


表面上是道德绑架,实际上是政治压力。


中国与难民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仁爱”之心,当西方人还在当海盗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建构自己的道德规范,道德体系。


但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就没有一个繁荣的国家,就不会有安居乐业的人民。所以“稳定压倒一切”。


中东难民涌入中国,是有利于稳定,还是不利于稳定?答案不言而喻。


欧洲已经快疯了,伦敦今年流年不利,巴黎血光四溅,柏林是打断牙齿往里咽……


这说明什么?再完善的福利制度,再优厚的难民制度,也无法减少难民存在的现实。


再看美国,别说战争难民,连墨西哥边界都要修墙,加州阳光这么明媚,马里兰空气这么香甜,怎么就不肯让难民来熏陶一下?


美国知道难民产生的治理成本太大,而要把中东难民真正归化又是一种奢望。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还要长时间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经常被美国挂《人权白皮书》,人均GDP简直拿不出手,茶叶蛋只能闻闻。


专家说难民能带来人口红利,拉动消费,提升国际好感度……笑话,怎么不说中国就业危机了?怎么不说中国人四处撒钱了?国际好感度这些高帽热得很,戴不起。

中国对难民帮助一直力尽所能,1977年开始东南亚掀起排华浪潮,这些难民大部份都由中国来安置。


那时我们还没加入《联合国难民公约》呢,30多万难民不是照顾安排得好好的?华侨农场,华侨林场,华侨渔业社,华侨村。


最典型的是广东清远英德市英红华侨管理区,这里有英红茶场,红卫小学,英红医院,政府定期走访难民家庭,组织他们选村长,选干部,表现好的还能入党,工作,生活都融入到社会中来。

等战乱结束,愿意留的留下,愿意走的离开。这样的治理欧洲能做到?谁说中国排斥难民?


今天有人想把中东难民引向中国,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那些配合西方鼓噪的中国专家,明星们,你们也许能得到XXX奖,名利双收,但你们对自己国家的责任呢?

硬要让文化背景,宗教背景完全不同的群体,从中东来到中国长期避难,这既不科学,也不道德。


难民问题怎么治理?中国正在给全世界做榜样,我们是要治本。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国家,地区,让它们繁荣安定,让它们安居乐业,只有这样才能让难民回家。


有的国家见不得中国影响力增加,生怕损害到自己在中东的强盗生意。他们不是去平息战乱,而是东一个千亿美元军火大单,西一个百亿美元军火大单。


我们讲“全球利益共同体”,美国讲“美国利益至上”,联合国难民署你觉得哪一个才是真正解决之道?


不要把难民当牌来打,这牌中国要不起。


他们还在催,“快点呐,我等于花儿也谢了!”


“要不起!”


“决战到天亮!”


“要不起!”


“你的牌打得也忒好咧!”


“下次再玩吧,我要走了。”


这牌局将是一场持久战,要不起很正常,而舆论战正在开展。


有些指责中国一带一路撒钱的人,同时却是高喊中国接收难民的人,挺有意思。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无原则的玩弄道德,只能使道德变成廉价,那叫伪善。

苹果专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