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
在进行安全性鉴定评级时抗力效应比明明大于1.0,为什么评级结果却是bu级?
A: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55021-2021第4.1.1条规定:“安全性符合本规范及现行规定与标准的要求,且能正常工作时评为au级”,程序针对此条要求做了相应处理,即当抗力效应比不小于au的评级要求且参数中设计规范选择的为“10系列设计规范”时该构件才会被评为au级,当参数中设计规范选择“10系列设计规范”以外的其他系列规范时,构件最高评级限定为bu级。
图
2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第4.1.1条
图3 安全性鉴定参数设置
Q2:鉴定加固通规5.3.2条规定采用现行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同时不应低于原建造的抗震设计要求相应值怎么实现?
A: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5.3.2条规定:“采用现行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A类建筑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不低于现行标准相应值的0.8 倍,或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不低于现行标准值的0.85倍;B类建筑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不低于现行标准相应值的0.9倍。同时,上述参数不应低于原建造时抗震设计要求的相应值。”
图4 鉴定加固通规第5.3.2条
关于此条的执行,需要进行两次计算及包络设计,即:按现行规范计算时将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进行相应折减并进行第一次计算,再按原建造年代的规范进行第二次计算最后两者取包络。程序根据此条要求,也可以自动进行包络设计,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选择设计规范为“2010系列规范”并勾选如图所示参数“与原设计自动进行包络设计”,并根据建筑类型(A类或B类)填写正确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折减系数及选择原设计规范系列,程序自动将模型在原设计与抗震鉴定时所选设计规范条件下做包络计算,生成对应子模型,并取其较大值作为包络结果,方便设计人员更准确地完成抗震鉴定,更加便捷地执行本条规范的规定。
图5 前处理中鉴定加固相关参数
Q3:软件在加固计算时可以考虑应变滞后的影响吗?
A:
不少设计师来电咨询程序在加固计算中是否考虑了二次受力的影响,当然,相关加固规范也有明确的规定,如下: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第6.1.3条、《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第3.2.2条规定:“验算结构、构件承载力时,应计入应变滞后的影响,以及加固部分与原结构共同工作程度”。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第3.0.3条规定:“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时,应计入实际荷载偏心、结构构件变形等造成的附加内力;并应计入加固后的实际受力程度、新增部分的应变滞后和新旧部分协同工作的程度对承载力的影响。”
PKPM鉴定加固模块提供了考虑加固前后二次受力的选项。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加固中新增的抗震墙、支撑等构件在前处理中设置为“新增构件”;(2)在计算参数设置中选择“考虑恒载、活载加固前后二次受力”进行计算。
图6 考虑恒载、活载加固前后二次受力
Q4:JDJG模块可以支持圆柱的加固计算吗?
A:
支持,程序支持圆形截面柱的鉴定计算、加固计算及相应加固施工图的出具。软件不仅支持圆柱截面的鉴定与计算,还支持非对称加固柱截面的加固计算及选筋出图。
Q5:在鉴定加固模块中的加固施工图中绘图及柱选筋相关参数的含义是什么?
图8 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图相关参数
A:
柱增大截面法选筋参数中增加选筋相关参数,部分参数解释如下:
(1)加密区与节点核心区箍筋面积是否取大
控制加密区与节点核心区箍筋是分别选筋还是包络选筋,当选择取大时,加密区与节点核心区包络取大配置相同的箍筋。
(2)计算值过大时是否超出选筋库范围选筋
解决配筋面积过大但设置的选筋库范围不足的问题,当选筋库中最大面积最大根数钢筋依然不满足配筋要求时超出选筋库选择合适的实配钢筋。
(3)角筋是否按照SATWE配筋结果选筋
控制柱角筋是否按照计算结果数值选择钢筋,当选择“否”时,仅控制柱两边纵筋面积(包含箍筋面积)满足计算值要求。
(4)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时纵筋直径是否不小于20mm
控制抗震等级在二级及以上时,纵筋选筋直径是否不小于20mm的要求。
(5)选筋时是否考虑体积配箍率
控制加固选筋时是否控制体积配箍率。体积配箍率计算考虑原实配钢筋及新增箍筋面积满足规范相关体积配箍率的要求。
供稿丨
赵彦波
审稿丨
刘孝国
编辑丨
王蕊
责编丨
张跃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