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及团队发表研究报告称,近期AI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科技题材叙事,投资者重估AI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的带动效应。
恒生科技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在过去1个月分别大涨27%和19%。高盛预计,未来12个月,沪深300指数有19%的上升空间。同期,人工智能有望为中国股市吸引2000亿美元(折合超过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净流入。
近期,DeepSeek-R1横空出世,其他具有全球竞争力和成本效益的中国AI模型亦纷纷推出。这改变了中国的科技题材叙事,投资者情绪获重估。过去一个月以来,恒生科技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分别大涨27%和19%。
AI进展提振股市的逻辑已在美国上演。例如,自2022年11月ChatGPT面市以来,美国股市飙升了50%。相应地,美股市值增加了13万亿美元。高盛研究部预计,未来十年,随着AI的普及,整体而言,中国股票年化盈利水平有望提高2.5%。此外,未来一年,增长预期改善加之潜在的信心提升或推动中国股票的合理价值提高15%—20%,有望为中国股票带来超过20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资金流入。
高盛股票策略分析团队将MSCI中国和沪深300指数目标点位分别上调至85点和4700点。这意味着未来12个月,MSCI中国指数拥有16%的上涨空间,沪深300指数拥有19%的上涨空间。不过,尽管高盛承认AI为中国增长前景赋予了更多可能性,但为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宏观挑战并推动股市的可持续上涨,强有力的政策刺激不可或缺。
对于宏观投资者和指数投资者来说,主要基准指数中,恒生科技指数和中证1000指数的科技或AI相关股票占比最高。题材方面,由于AI资本支出速度放缓,但应用场景创建和变现步伐加快,高盛研究部看好数据和云、软件和应用主题。
根据高盛经济学家的预测,人工智能将显著驱动生产率增长。未来十年,人工智能或累计推动中国生产率提升9个百分点。高盛结合趋势GDP增速以及收入与GDP增长的乘数效应估算出人工智能对企业收入的影响。该项估算显示:若中国企业能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未来十年,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的年度盈利增速有望平均每年额外提升1.1%。
假设效率提升通过自动化和劳动力优化实现,高盛测算显示,MSCI中国指数企业可在保持相同收入水平基础上降低3%的劳动力成本。未来十年,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公司盈利有望每年增加1.8%。
人工智能还可能带来新的收入机会。新技术催生的新商业模式和增值服务为股市带来利好——人工智能并非新进入者,它并非与现有企业间的零和博弈。
基于资本支出与销售增长模型,据高盛估算,中国企业在技术投资增加背景下,未来十年每年盈利增速可提升约1%。
若人工智能潜力兑现,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的公允价值或提升15%—20%。高盛通过以下方式交叉验证人工智能对估值的影响:
首先,基于股息贴现模型(DDM),若将中期每股收益(EPS)增速假设上调2.5%,将推动公允价值提升25%;其次,实证研究表明,若企业年化利润提升2.5%,将带动股本回报率(ROE)上升0.3%,股市估值或提升13%;第三,若中美科技股每股收益增速与股本回报率差距缩窄,当前中国科技股相较于高达75%的市净率(P/B)折价或收窄至47%。这将推动中国科技股及基准指数估值分别上行56%和16%;第四,基本面外,技术突破预期可能提振私营部门信心并利好科技领域投资。若表征中国新兴行业企业信心的EPMI指数从当前低位48向均值55回归,指数市盈率或提升5%。
来自美国财政部和全球资产配置和基金资金流跟踪服务商EPFR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来,美国及国际投资者净买入美股约6600亿美元,同期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上涨20%和24%。美国市值增长逾10万亿美元。
高盛表示,尽管将“美国例外论”简单套用于中国人工智能叙事存在一定风险,但市场乐观情绪已初现端倪。全球对冲基金正在增持中国股票。近期,南向资金也在大举买入港股科技板块。
依据高盛修正后的指数目标,未来12个月,如果中国企业总市值能增加3万亿美元,那么将美股“净流入与市值增长比率”套用至中国市场,高盛估算,中国人工智能主题或为股市吸引高达2000亿美元净买入,其中包含南向资金。这有望部分扭转全球资管机构对中国股票的保守态度,他们对中国股票低配的态势也有望得到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