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沉寂多时的薇娅,又重回公众视线。
先是4月13日,谦寻被曝出豪掷2200万在杭州滨江竞得工业用地。
谦寻买地,是为了建新零售电商直播产业基地。
本是公司行为,结果很多媒体和网民用「谦寻=薇娅」公式进行自动转换,把薇娅变成了行为主体:
薇娅2200万拿地,买楼盖楼成大主播标配?
直播的尽头是盖楼?薇娅杭州拿地大反攻
薇娅买地,网红的尽头也是房地产?
随后网上出现了部分「对冲」稿件,口径也
很统一:
谦寻购地,不该牵扯「薇娅」被抬上热搜
谦寻杭州购地引热议 刻意误读薇娅实属低级
谦寻买地引热议 薇娅旧事不该影响企业发展
几
乎可以肯定的是,薇娅不想跟谦寻买地这事产生太多关联。
一旦关联上,别说「炒地皮」的歪曲理解了,就是「实体经济的钱,都被网络直播赚走了」这样翻旧账后的粗暴结论,都够她喝上一壶。
后是这两天,多时未公开露面的薇娅,现身杭州的某个「老字号国潮数字沙龙」,作为首席导师进行经验分享。
▲薇娅现身杭州老字号国潮数字沙龙。
虽然舆论反响比不上马云归国,可昔日「直播女王」再度现身,话题性也是拉满。
有些媒体干脆用上了「薇娅‘复出’」之类的字眼。
这多少有点标题党的意味。
薇娅并未宣布退出哪个江湖,说她「复出」,指的只能是她复播。
可她有重回直播间吗?并没有。
就目前看,薇娅也挺忌讳「复出」这词。
她很清楚,她跟「复出」二字关联上后,会招来多少大批判的飞镖。
要知道,即便她只是出来做做分享,新闻留言区里都不乏诸如「教人逃税?」之类的质疑声。
或许正因如此,早在去年10月,薇娅就给中华老字号掌门人研修班授课了,但却没有走漏风声。
如今,薇娅未必想把身子探到外面去,可外部舆论却将头伸了进来。
在显和躲之间,薇娅的最优选择当然还是「躲」。
反正躲一时不会卵巢囊肿,退一步不会乳腺增生。
如果薇娅没陷入税务问题的深坑,最适合她的地方自然是直播间——她可以趁风头正盛时,将IP变现最大化。
可现实容不下那么多「如果」。事情既然已发生,那现阶段最适合她的或许就是低调——闷声发财比试图回到之前要现实。
薇娅低调,对谦寻是好事。
薇娅出事后,很多媒体都扒出了薇娅背后的「商业版图」:
「美妆界茅台」巨子生物2022年11月在港股上市,摘得港交所「胶原蛋白第一股」的头衔,股东名单中有薇娅董海峰夫妇的身影;
「小米生态链企业」德尔玛电器今年3月IPO获批,薇娅董海锋也是股东
(持股2.27%)
。
所以有人说:薇娅消失一年多,貌似赚得更多了。
说白了,谦寻之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薇娅——她是谦寻的「商业飞轮」,只有她转动起来,谦寻在商业上的增强回路才能跑通。
但随着「多条腿走路」的多元化策略落地,薇娅身后的谦寻已经变成了涵盖供应链基地、电商主播培训营、店播服务、经纪服务等子业务的平台级公司,而非只依赖单个大主播和单一业务。
而今,在淘宝、抖音两大平台上,谦寻已经形成了助播团、达人、明星等的多账号架构,其中淘宝直播账号有13个,抖音直播账号有11个,24个账号中超六成粉丝量都达到百万量级。
▲谦寻签下了大量明星主播。
这次谦寻买地建产业基地,也是为了将业务触角伸向产业链更前端:光在末端带货,固然能赚快钱
(坑位费+佣金)
,但根基不稳;打造自身供应链,才能确保供货环节不出岔子不掉链子。着眼长远看,供应链的稳定,已成直播带货行业最后的红利点。
当谦寻不再只靠薇娅而薇娅可以靠谦寻时,就算薇娅赋闲在家,谦寻也能靠着N个业务线实现非线性、指数级增长,薇娅复出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已大为降低。
薇娅低调,对自己也是好事。
有报道就说,工作狂薇娅此前一年直播动辄超350次,几乎全年无休。她每晚8点开始直播,凌晨12点下播,随后复盘、开会、试用新品,等到早上六七点才能下班,睡到下午3点起床,回公司继续准备直播……
2019年双11当天,她连续直播11个小时,下播后几近晕眩,吸完氧才能继续工作。长时间说话导致她嗓音嘶哑,但她还不能想做手术就做手术,因为直播不能停——要是骤停,厂家、员工、粉丝可能都承受不了。
以前薇娅是不能歇,现在是想不歇都不行,为身体计,她没必要再全功率运转了。
薇娅低调,对蜜蜂惊喜社们同样是好事。
尽管薇娅方跟蜜蜂惊喜社在撇清关系,但蜜蜂惊喜社部分承接了薇娅打下的「半壁江山」是真的。
亿邦动力曾讲道,有商家保守估计,薇娅方拥有9000多个私域社群、超过145万的私域用户。她全网的账号消失后,这些私域流量就导给了蜜蜂惊喜社。
所以蜜蜂惊喜社能快速填薇娅留下来的流量真空,开播3天涨粉67万,跻身淘宝直播排行TOP3;去年6·18,在淘宝场观仅次于李佳琦。
在蜜蜂惊喜社在淘宝主播中已成仅次于李佳琦的存在时,薇娅还有必要出来跟自己的原班人马抢地盘吗?
某种程度上,税务问题主要牵连薇娅一个,让谦寻跟薇娅助理团都得到保全,对她而言,已是不坏的结果。
说她出来讲课是为
「复出」放试探气球,也不过是臆测——谁说在其他领域发挥余热,不是比继续出来带货更好的选择?
反过来看,在当前的舆论气候下,「复出」对薇娅也只会是贸然的做法。
别看薇娅的铁杆粉在她离场后都盼着她早点复出,可她的粉丝基本盘在普罗大众中也只是一小撮人。
她能不能复出,不是取决于这一小撮人「难时不黑」之下的力挺声音,而是受制于海量网民意见在网上形成的舆论风向。
最终拍板的,并非舆情,但舆论会将风向传导到拍板者那。
薇娅要是低调复出了,迎接她的,恐怕也多是对「劣迹红人」的洁癖化指责,而非「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包容。
在时下的舆论场,「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算是社会舆论的基本特征。
虽说「放××一条活路」跟「处理不严就是导向不良」的争论不止不休,但最终从道德制高点传出的「零容忍」声量,总能盖过其他声音、起到一锤定音之效。
至于比例原则、责罚相当,在「踏上千万只脚让其轻易不得翻身」的道德快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
改名韩朴俊的演员含笑,纵然成了「戒毒形象大使」,十多年前的涉毒前科,照样让他在「对涉毒艺人宽容就是对缉毒警察残忍」式拷问的施压下,不得不选择退圈。
薇娅出事之后的职业前景,可参照对象只会是范冰冰,而非刘晓庆。
在「1薇=13.41亿」的新计量单位跟「不患寡患不均」的流行情绪碰撞后,薇娅还能以自己在幕后的「隐」换来谦寻和助理们在台前的「显」,已是她的运气。
要知道,舆论给犯错之人上的「墨刑」,是可以扩大化的。
▲薇娅偷逃税被罚13.41亿,已成直播带货行业的节点性事件。
即便网民能给予足够宽厚,平台也很难再像之前厚待薇娅了。
考虑到超级主播「挟影响力以令平台与品牌」的风险和摊上事后带来的牵连,「去大主播依赖」是平台的不二之选。
谁知道瞄准「超级主播」的抨击箭头,会不会扩大射程后对准平台?
鉴于这些因素,薇娅要保身,就得「事未了也拂衣去」,努力不被再次搅入舆论漩涡。
她需要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安全感」。
为老字号品牌传授「如何利用直播电商赋能老字号」的经验,显然不是为了回到舆论中心,而是在自身能力区间、资源条件、人脉积累与助力实体企业复兴、体现社会责任感之间找到契合点。
究其想法,跟范冰冰这几年坚持做公益差堪仿佛:人可以暂时不复出,但形象不能一直不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