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字力场
抵抗熵增,打捞有趣。你的内心,就是力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数字力场

薇娅才不想「复出」

数字力场  · 公众号  ·  · 2023-04-25 12:00

正文

薇娅需要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安全感」。



| 佘宗明



助播越火,薇娅越躲


去年2月12日,薇娅助播团的账号「蜜蜂惊喜社」在淘宝开播,「新熵」随后发出了这番感慨。


当时薇娅已停播45天。


薇娅为什么要躲?


原因很简单:在涉税问题被点名通报后,「薇娅」这两个字有些敏感。


因为够敏感,所以得切割。


由于「蜜蜂惊喜社」跟「薇娅惊喜社」高度相似,出镜主播又都是薇娅原来的助播或模特,选品也是「熟悉的味道,原来的味道」,一时间,「薇娅变相复出」的说法四起。


▲蜜蜂惊喜社主播是薇娅团队原班人马。


薇娅所属主体公司谦寻文化方面急忙澄清,「蜜蜂惊喜社」是自孵项目,和薇娅没有直接关系,属于员工的内部创业。


天眼查显示,蜜蜂惊喜社账号主体不是谦寻文化,而是柏峰文化,由自然人何卫华全资持有,跟薇娅董海峰似乎没什么交叉。


薇娅得避慊。事实上,自从深陷偷逃税风波之后,薇娅就竭力保持着低调。


一个犯错者的自我修养,就是努力远离社会的话题中心。


但媒体跟舆论还是没放过她——毕竟,「薇娅」这个名字的热搜体质仍未消散。



01

连日来,沉寂多时的薇娅,又重回公众视线。


先是4月13日,谦寻被曝出豪掷2200万在杭州滨江竞得工业用地。


谦寻买地,是为了建新零售电商直播产业基地。


本是公司行为,结果很多媒体和网民用「谦寻=薇娅」公式进行自动转换,把薇娅变成了行为主体:


薇娅2200万拿地,买楼盖楼成大主播标配?


直播的尽头是盖楼?薇娅杭州拿地大反攻


薇娅买地,网红的尽头也是房地产?


随后网上出现了部分「对冲」稿件,口径也 很统一:

谦寻购地,不该牵扯「薇娅」被抬上热搜


谦寻杭州购地引热议  刻意误读薇娅实属低级


谦寻买地引热议  薇娅旧事不该影响企业发展


乎可以肯定的是,薇娅不想跟谦寻买地这事产生太多关联。


一旦关联上,别说「炒地皮」的歪曲理解了,就是「实体经济的钱,都被网络直播赚走了」这样翻旧账后的粗暴结论,都够她喝上一壶。


后是这两天,多时未公开露面的薇娅,现身杭州的某个「老字号国潮数字沙龙」,作为首席导师进行经验分享。


▲薇娅现身杭州老字号国潮数字沙龙。


虽然舆论反响比不上马云归国,可昔日「直播女王」再度现身,话题性也是拉满。


有些媒体干脆用上了「薇娅‘复出’」之类的字眼。


这多少有点标题党的意味。


薇娅并未宣布退出哪个江湖,说她「复出」,指的只能是她复播。


可她有重回直播间吗?并没有。


就目前看,薇娅也挺忌讳「复出」这词。


她很清楚,她跟「复出」二字关联上后,会招来多少大批判的飞镖。


要知道,即便她只是出来做做分享,新闻留言区里都不乏诸如「教人逃税?」之类的质疑声。


或许正因如此,早在去年10月,薇娅就给中华老字号掌门人研修班授课了,但却没有走漏风声。


如今,薇娅未必想把身子探到外面去,可外部舆论却将头伸了进来。



02

在显和躲之间,薇娅的最优选择当然还是「躲」。


反正躲一时不会卵巢囊肿,退一步不会乳腺增生。


如果薇娅没陷入税务问题的深坑,最适合她的地方自然是直播间——她可以趁风头正盛时,将IP变现最大化。


可现实容不下那么多「如果」。事情既然已发生,那现阶段最适合她的或许就是低调——闷声发财比试图回到之前要现实。


薇娅低调,对谦寻是好事。


薇娅出事后,很多媒体都扒出了薇娅背后的「商业版图」:


「美妆界茅台」巨子生物2022年11月在港股上市,摘得港交所「胶原蛋白第一股」的头衔,股东名单中有薇娅董海峰夫妇的身影;


「小米生态链企业」德尔玛电器今年3月IPO获批,薇娅董海锋也是股东 (持股2.27%)


所以有人说:薇娅消失一年多,貌似赚得更多了。


说白了,谦寻之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薇娅——她是谦寻的「商业飞轮」,只有她转动起来,谦寻在商业上的增强回路才能跑通。


但随着「多条腿走路」的多元化策略落地,薇娅身后的谦寻已经变成了涵盖供应链基地、电商主播培训营、店播服务、经纪服务等子业务的平台级公司,而非只依赖单个大主播和单一业务。


而今,在淘宝、抖音两大平台上,谦寻已经形成了助播团、达人、明星等的多账号架构,其中淘宝直播账号有13个,抖音直播账号有11个,24个账号中超六成粉丝量都达到百万量级。


▲谦寻签下了大量明星主播。


这次谦寻买地建产业基地,也是为了将业务触角伸向产业链更前端:光在末端带货,固然能赚快钱 (坑位费+佣金) ,但根基不稳;打造自身供应链,才能确保供货环节不出岔子不掉链子。着眼长远看,供应链的稳定,已成直播带货行业最后的红利点。


当谦寻不再只靠薇娅而薇娅可以靠谦寻时,就算薇娅赋闲在家,谦寻也能靠着N个业务线实现非线性、指数级增长,薇娅复出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已大为降低。


薇娅低调,对自己也是好事。


有报道就说,工作狂薇娅此前一年直播动辄超350次,几乎全年无休。她每晚8点开始直播,凌晨12点下播,随后复盘、开会、试用新品,等到早上六七点才能下班,睡到下午3点起床,回公司继续准备直播……


2019年双11当天,她连续直播11个小时,下播后几近晕眩,吸完氧才能继续工作。长时间说话导致她嗓音嘶哑,但她还不能想做手术就做手术,因为直播不能停——要是骤停,厂家、员工、粉丝可能都承受不了。


以前薇娅是不能歇,现在是想不歇都不行,为身体计,她没必要再全功率运转了。


薇娅低调,对蜜蜂惊喜社们同样是好事。


尽管薇娅方跟蜜蜂惊喜社在撇清关系,但蜜蜂惊喜社部分承接了薇娅打下的「半壁江山」是真的。


亿邦动力曾讲道,有商家保守估计,薇娅方拥有9000多个私域社群、超过145万的私域用户。她全网的账号消失后,这些私域流量就导给了蜜蜂惊喜社。


所以蜜蜂惊喜社能快速填薇娅留下来的流量真空,开播3天涨粉67万,跻身淘宝直播排行TOP3;去年6·18,在淘宝场观仅次于李佳琦。


在蜜蜂惊喜社在淘宝主播中已成仅次于李佳琦的存在时,薇娅还有必要出来跟自己的原班人马抢地盘吗?


某种程度上,税务问题主要牵连薇娅一个,让谦寻跟薇娅助理团都得到保全,对她而言,已是不坏的结果。


说她出来讲课是为 「复出」放试探气球,也不过是臆测——谁说在其他领域发挥余热,不是比继续出来带货更好的选择?



03

反过来看,在当前的舆论气候下,「复出」对薇娅也只会是贸然的做法。


别看薇娅的铁杆粉在她离场后都盼着她早点复出,可她的粉丝基本盘在普罗大众中也只是一小撮人。


她能不能复出,不是取决于这一小撮人「难时不黑」之下的力挺声音,而是受制于海量网民意见在网上形成的舆论风向。


最终拍板的,并非舆情,但舆论会将风向传导到拍板者那。


薇娅要是低调复出了,迎接她的,恐怕也多是对「劣迹红人」的洁癖化指责,而非「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包容。


在时下的舆论场,「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算是社会舆论的基本特征。


虽说「放××一条活路」跟「处理不严就是导向不良」的争论不止不休,但最终从道德制高点传出的「零容忍」声量,总能盖过其他声音、起到一锤定音之效。


至于比例原则、责罚相当,在「踏上千万只脚让其轻易不得翻身」的道德快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


改名韩朴俊的演员含笑,纵然成了「戒毒形象大使」,十多年前的涉毒前科,照样让他在「对涉毒艺人宽容就是对缉毒警察残忍」式拷问的施压下,不得不选择退圈。


薇娅出事之后的职业前景,可参照对象只会是范冰冰,而非刘晓庆。


在「1薇=13.41亿」的新计量单位跟「不患寡患不均」的流行情绪碰撞后,薇娅还能以自己在幕后的「隐」换来谦寻和助理们在台前的「显」,已是她的运气。


要知道,舆论给犯错之人上的「墨刑」,是可以扩大化的。


▲薇娅偷逃税被罚13.41亿,已成直播带货行业的节点性事件。


即便网民能给予足够宽厚,平台也很难再像之前厚待薇娅了。


考虑到超级主播「挟影响力以令平台与品牌」的风险和摊上事后带来的牵连,「去大主播依赖」是平台的不二之选。


谁知道瞄准「超级主播」的抨击箭头,会不会扩大射程后对准平台?


鉴于这些因素,薇娅要保身,就得「事未了也拂衣去」,努力不被再次搅入舆论漩涡。


她需要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安全感」。


为老字号品牌传授「如何利用直播电商赋能老字号」的经验,显然不是为了回到舆论中心,而是在自身能力区间、资源条件、人脉积累与助力实体企业复兴、体现社会责任感之间找到契合点。


究其想法,跟范冰冰这几年坚持做公益差堪仿佛:人可以暂时不复出,但形象不能一直不改善。



04

不复出,也许才是薇娅对自己最后的温柔。


在复出的ROI (投资回报率) 小于1的情况下,她自己未必有复出的动力。


说起来,薇娅、李佳琦、辛巴,都是「普通人」在热土上搭上时代快车实现阶层跃迁的经典。


换个时代背景墙,以她的聪明、勤奋、意志和长相,她或许依旧能成功。


但她很难成为一个时代鼓点上的代表性人物,也很难实现财富从一个断层跃上另一个陡峭的断层。


时至今日,许多人仍会循着人物传记与采访视频,去拼凑她跌宕起伏的经历:


2001年,因相依为命的外婆去世,16岁的安徽姑娘黄薇独自北上,投奔早已和母亲离婚的父亲,之后做起了批发店的导购。


后来她遇到了中国农业大学法律系大三学生董海峰,两人在一起后,在北京郊区租了间平房,没有卫生间,也不能做饭,每天吃一张2块钱的煎饼,抹一抹豆腐乳,一人分一半。


2003年「非典」接近尾声时,二人想开个服装店,于是在北京动批市场租了间六七平米的小铺,卖杂志上的嘻哈风服装,三个月攒下了十万元。


受其激励,两人又做起了服装批发生意,「每天披着星光,赶往大红门,等工厂出货了,公交车也已经停运,再费力蹬三轮把货运回家,第二天凌晨三点半又起床,准备开店……」


在《超级女声》正火爆的年代,黄薇又迎来了转型机会:20岁时,黄薇遇到了某唱片公司老板,在对方鼓励下开始逐梦演艺圈,去了安徽卫视《超级偶像》中参加选秀。结果一举拿下冠军,签约环球唱片,成为陈奕迅与潘玮柏小师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