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涛,
S1440510120015
7
月末
M2
增速回落至
9.2%
的低点,已连续
3
个月为个位数增长。
M2
持续走低是否会冲击实体经济?未来
M2
将如何变化?我们认为,当前
M2
走势是近几年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膨胀后的一次深度调整,有助于抑制资金“脱实向虚”,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负面冲击。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随着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已成为
M2
重要派生渠道,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
M2
波动,影响到央行货币供应量目标的稳定性。加之金融脱媒日益明显,弱化了数量型目标的调控效果。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央行放弃了货币供应量目标,而选择短期利率作为调控目标。
各国
M2
呈大幅波动态势,与名义
GDP
之间的相关性较弱。
二是随着我国新旧动能转换、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不断发展,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匹配关系不断变化,数量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和有效性趋于下降。尤其是
2012
年以后,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以及各类资管、通道业务快速发展,进一步暴露了
M2
内在不足。
期间我国央行虽两次修订
M2
统计范围,但
M2
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仍在持续弱化,货币政策更加注重价格型调控。
三是近期
M2
回落表面上因证券类投资大幅下降所致,
但本质上却是前期相关业务大幅扩张后的一次深度调整,其触发因素是金融监管强化和货币政策边际收紧。
M2
下降更多体现了抑制监管套利、资金空转和脱实向虚等不合规行为,没有从根本上限制实体经济有效资金需求,社会融资规模仍保持稳定增长。
基于此,我们认为:
中长期看,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
M2
的波动会进一步加剧,其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和有效性还会继续下降,最终央行将淡化
M2
指标,更加依赖价格型调控目标。
短期看,
下半年
M2
的主要派生渠道在于信贷和债券投资两个方面,股权及其他投资可能仍是拖累因素。考虑到信贷和债券投资的增长,下半年
M2
或可以维持
9.0-10%
左右的增速。即使
M2
保持个位数增长,在金融监管强化和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能力会持续增强,
M2
走势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明显拖累,也不会改变经济增长态势。
但同时,也要密切关注金融监管强化等因素可能导致信用创造过度萎缩,波及实体经济,把握好金融监管的力度和节奏。
近期
M2
增速持续下滑,
7
月末
M2
增速下降至
9.2%
的历史低点,已连续
3
个月为个位数增长。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当前
M2
增速下滑是金融去杠杆的宏观背景下,金融机构减少证券类投资所造成的结果,这虽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但也可能伤害实体经济增长。未来,随着金融去杠杆的不断推进,
M2
将如何变化?又将对实体经济造成多大影响?我们认为,分析当前
M2
变化及其影响效应,不能仅局限于
M2
的短期变化,更应该从
M2
演进的一般性规律中(非线性波动)寻找答案。研究发现,近期
M2
的变化仅是近几年
M2
趋势性变化中的一次深度调整,主要体现了抑制资金“脱实向虚”的政策目标,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