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商业航天很热。民营商业航天运载火箭公司蓝箭发射了首个入轨商业火箭“朱雀一号”;商业微小卫星研发与服务商天仪研究院陆续发射了7颗商业小卫星;一站式网络连接服务商连尚网络也宣布了“密谋”两年的商业航天计划,预计组建连尚网络蜂群星座系统,为全球联网服务提供新的破题思路……
在2018年12月13日,珠海大剧院小贝壳音乐厅举行的2019快公司Reloading“破局·狂奔”主题大会上,也邀请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前来分享商业航天中的创新机会,并为大家科普了商业航天知识点。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
这次,编编总结出商业航天七连问,看看你能答对多少问题吧?
1、商业航天过去为啥存在感比较低?
杨毅强:这些年全世界的航天基本上是围绕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军事,第二个是国家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但商业航天较少被提及。这是因为航天产业本身相对封闭,一般都是国家行为;其次,航天是一个封闭的小众市场,和公众生活有一定距离。
2、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欧洲的商业航天发展有何不同?
杨毅强:美国发展商业航天有一个逐步加强和深入的过程,是政府和企业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受经济利益和技术创新的双驱动。为了规避国际法的限制,“寓军于民”是美国发展太空力量的策略,美国将大规模的太空资产分布在除军意外的民、商等不同领域,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商业航天的发展和太空领域的民商融合发展。
而欧洲航天比较特殊,因为欧洲国家比较小,财力不足,所以主要以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四个国家为主。从军商关系来看,欧洲的策略是“先商后军”,虽然军事特色不是很明显,但是欧空局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欣欣向荣,实力雄厚。
3、我们能从美国、欧洲的商业航天发展历程中收获哪些启示?
杨毅强:首先,从国家的层面来谋划,制定法规来支撑商业航天的发展;其次,成立航天机构来协调军民的融合发展,减少重复投资,提升效率;最后是不断拓展商业航天的应用范围,世界航天强国通常把商业航天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并对军民商团队的资源加以利用整合,并且注重军用技术向民间民用领域转移;
4、我国的商业航天发展的现状是?
杨毅强:
从历史进程来看,我国商业航天其实起步很早。早在80年代,我们就在国际的发射领域发射了一系列国外的卫星。近几年中国商业航天又迎来了一轮热潮。有人说2015年是中国商业航天的元年,很多商业航天企业诞生了。 这几年我国的商业航天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特定⽤用户需求向市场多元化需求发展,由⼩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转变;其次,航天的科技也从技术专属向引领社会科技发展转变,与其它跨领域学科融合发展的同事,航天技术与产品还将逐步实现技术专利利市场化、产品货架式市场化。
5、所谓商业航天与传统航天相比,有什么差异性?
杨毅强:商业航天是以市场为主导,采⽤用市场手段、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市场规律开展的航天活动。也就是说,商业航天的活动要按照市场来配置技术和资金,这些资源的要素要以盈利为目的,要有成熟的盈利的模式和成熟的商业的模式。
与商业航天相比,传统航天相对封闭,这种模式在质量进度上,在航天的这种研发的质量进度上可以有效地保障,但是在技术上不利于向更深更细化的发展。另外由于航天成本比较高,周期比较长,技术进步比较慢,在制造上特别是在产品的产业链的布局上,还是以定制化为主,产品化和货架式程度不高。另外经济上多是向和政府申请超算或者涨价来保护自我,市场的影响比较小。
6、那么我们还面临哪些问题呢?
杨毅强:首先,国家整体政策设计不够科学,战略和统筹的谋划有待进一步加强;立法上也存在缺失,政策制度不够完善,航天行业的壁垒没有彻底消除利益藩篱。另外,航天机构管理比较分散,军队、政府、商业的航天活动共享机制没有形成,存在重复建设,航天资源应用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整个行业相对封闭,航天人才的流动也很困难。同时,安全问题也成为业内很多专家的疑虑的焦点。
与此同时,目前商业航天领域也存在一些乱象。一些企业思路乱,业务乱,言辞也乱,市场路线从生。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要理智地看待资本的力量。商业航天业内都说第一要有专业的团队,第二要有创新的管理,第三有真实存在的市场。强大的资本无疑支撑了商业航天这几年的发展,但是某种程度上,现在商业航天发展也被资本所绑架。为了博取资本市场的眼球,低水平的重复现象出现,造成一些企业技术创新困难。另外也存在着“估值过高”。
中国的商业航天发展要避免盲目的低水平的发展和低水平的重复,要高度关注国家的安全和公众的安全,否则有可能造成“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
7、您对当今商业航天从业者有哪些建议?
商业航天就是要烧钱,而且还要烧很长的时间。但是资本方不要老盯着火箭和卫星,更要关注配套的部件和软件以及新型结构和低成本的发动机,可能会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
航天本身是个高技术领域,商业航天绝对不是一个低端的重复,也绝对不是一个低价的比拼。Space X的模式在中国不可复制,因为我们的政治制度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商业航天在我国的发展还有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
我们国家商业航天的发展最现实可行的道路应该是把中国航天60多年积累的技术、产品、人才体系等传统的航天基础,通过激励机制快速转化成商业的航天产业链体系和人才模式,进行商业模式研制流程和供应体系的再造。
国有企业,也就是我们的国家队应该对非国家的非重点项目逐步进行商业化的改造,打破传统的自我封闭的科研生产体系,打破制约发展的传统供应链,打造适应商业特点的系统设计系统和集成模式,充分利用全社会的现代化的供应链。国企发展商业航天必须是纯商业思维,不能有发射失败带来政治风险的这种担忧,要面向盈利来选择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
2018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榜单揭晓 《快公司FastCompany》找到那些不在风口也能飞的仔
连续五年推出“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榜单,快公司创造了些什么?||MCP2018回顾
一切设计,应为未来设计||破局·狂奔2019·快公司大会
大颜色矫龙:媒体向去中心化转变,未来人人皆得社交货币
为何年年出爆款?深度解析爱奇艺制作攻略
传统电力公司如何助推上海成为“能源硅谷”
腾讯徐炎:腾讯全球专利申请量超2.5万件 全球互联网企业中排名第二
文 | 快公司编辑部
图片 | 快公司
在即将走完的2018年,我们为您带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创新之路——破局·狂奔——在流荡世代中挖掘商业机会,如猎豹般瞄准目标便全力以赴。
那么
《快公司》2018Reloading破局·狂奔大会
了解一下。
大会于12月13日在广东·珠海歌剧院举办,已进行
2018年度中国创新设计大奖、最佳创新公司50、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颁奖典礼
。除此之外,《快公司Fastcompany》的美国(英文版)和中国(中文版)
主编进行了创新对话
,众多
中美创新企业家
也带来了演讲和分享。
想见证这场头脑风暴吗?敬请期待
公众号的后续推送。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