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作者:斯文的
樊学长
制图:孙绿 / 校稿:朝乾 / 编辑:养乐多
4月20日,美国总统拜登声明支持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建州,
到22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在该特区建立美国第51州的法案。
一旦通过参议院投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就将改名为华盛顿道格拉斯州,并将获得选举一名众议员和两名参议员的资格。在特区生活的70万人按时纳税却在国会没有投票权的现状将被改写。
虽然人口不多,但这里是美国政治的心脏
虽然是政治的心脏,本身却在国会没有投票权
(图:shutterstock)▼
特区人民不想保持特区身份,反而想让自己生活的地方成为普通州,背后的原因也非常简单。
行政区划的变化意味着政治权利的变化,而政治权利的变化可以带来真金白银的利益。
毕竟,作为一个影响世界的城市
利益必如影随形,驱之不散
(K街,图:shutterstock)▼
哥伦比亚特区本就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
在美国独立之后,工商业相对发达、支持废奴的北方和依靠种植园经济、支持蓄奴的南方分歧已经出现。二者都希望将首都定在靠近己方的地方。经过两方折中,最终由华盛顿选定了
哥伦比亚特区的地址。马里兰州与弗吉尼亚州分别让渡土地,建立一个直属于联邦的联邦城。
此时美国联邦政府依旧是小政府,
作为当政者的美国国父们,希望美国的小政府传统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所以特区并没有选在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也没有选在明显具备地缘优势,发展大城市潜力明显的地区。
1792年的华盛顿,其实遍地都是树,城小得很
(图:wiki)▼
特区占地面积也非常小,仅仅有259平方千米。
这座城市在19世纪上叶发展速度缓慢,以至于到1846年时,生活在波托马克河南岸原本属于弗吉尼亚州部分的居民,认为自己不受重视,
退出了特区,重新合并进入弗吉尼亚州。
从此,特区的面积缩水为177平方千米。
大量民众自愿退出,可见特区的重要程度很一般
(现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就不包括左边灰色部分了)
(图:Thomas Gamaliel Bradford)▼
所以,哥伦比亚特区虽然叫特区,但是与中国人默认的经济特区并不相同,并没有发展经济、对外开放、政策扶持等相关优势。
它最初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专门为联邦政府服务的政治特区。
因为联邦政府长期保持小政府的状态,而州权力较大,所以各种政策导向性明显的行业也没有呈现出向华盛顿聚集的特点。
即使被英国人一把火烧了
广大美国人也未必就有多心疼
(图:wiki)▼
产业少,能够吸引来的人口自然就少,
1800年特区刚建立不久时仅有8144人,到美国内战前夕的1860年,首都也仅仅有75080人。
人口少,当地的管理难度自然不高。
继续执行几十年前颁布的法律,如《 1801年哥伦比亚特区组织法》,让联邦政府直接管理首都依然是可行的。
在成为特区几十年后,也没有很繁华的景象出现
因政府需求而划分出来的这块地
似乎也并不能给普通民众产生多大的首都光环
(图:NAID)▼
然而美国内战爆发极大改变了华盛顿的命运。为了动员、指挥、保障内战中庞大的联邦军队,美国联邦机构的权力和雇员人数开始急速扩张。内战之后,随着美国领土扩张、经济发展,
现实对联邦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北方首都华盛顿和南方首都里士满其实非常近
都处于美国南北方之间的过渡地带上
(南北战争前的禁奴州、废奴州、摇摆州)
▼
内战期间也没暂停建造的国会大厦
(图:
NAID
)▼
同时,美国的猪肉桶政治传统——人人都要求分一块肉,又导致联邦机构不断扩张。
在多种现实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注定了美国联邦的小政府传统无法维持。
联邦机构的人数和权力都在扩张。
一同扩张的还有首都的人口,到1870年时已经突破10万,经过罗斯福新政后联邦政府的进一步扩张,到1940年时人口达到66万,1950年则膨胀到了80万。
然而如此庞大的哥伦比亚特区依旧由美国国会直接管理,连自己的市政府都没有。
人多了,政府的治理能力也要随之提升才能避免民怨
但是联邦政府站得高看得远,偏偏看不到脚下
(图:NAID)▼
哥伦比亚特区还存在自己的特殊性
。在内战结束后,美国对于黑人的歧视依旧没有结束,南方各州通过一系列歧视性的《吉姆·克劳法案》,希望将黑人继续作为廉价劳动力留在南方种植园。北方城市中留给黑人的出路同样不多。
内战的起因更多还是经济和领土扩张的矛盾
南北方的白人对黑人都是无法在真正平视的
(图:Wiki)▼
买卖人口是不被允许了
但是官方照样可以出台种族隔离的法律
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和压制从来都没消逝
(图:Russell Lee/Wiki)▼
随着联邦机构的逐渐膨胀,人口的持续集中,特区对于服务人员和低技术劳力的需求不断上升,这里有大量刚被解放的黑人所渴求的工作机会。
特区作为国家首都自然要起到模范作用,不能带头驱赶黑人,
黑人来到首都又增加了一重政治保险。所以特区成为了黑人人口占比最高地区之一,一度占到人口的6成。
欢迎来华盛顿投票
(1867年,黑人和白人在华盛顿一同投票)
(图片:shutterstock@Everett Historical)▼
在不少白人政客的眼中,华盛顿变成了一座黑人城市。在内战后的一百年中,美国国内的种族主义依旧猖獗。选民和政客既不想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改善黑人聚居区的项目,更无法想象让这座“黑人城市”成立自治机构,选出黑人官员。
这种有意无意的忽视进一步加剧了华盛顿黑人的贫困和不满,
基层治理失序的问题愈演愈烈。
1926年,3K党在华盛顿游行
这里已经是全国最政治正确的地方了
黑人仍然不能完全免于恐惧
(图:wiki)▼
到1968年马丁·路德·金死于枪杀时,华盛顿黑人纷纷走上街头表达不满。
由于当地甚至不存在市政府,自然也就很难做到及时反应。
最终酿成了发生在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和黑人社区的暴乱,军队进入首都才平息暴乱。
这场骚乱曾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骚乱
但2020年的示威活动似乎也可与之媲美
(图:国会图书馆)▼
暴乱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大量中产人口逃离不再安全的首都,
本就受到城市病困扰的华盛顿就此衰落,
很多在暴乱中被毁的建筑甚至到90年代才得以修复。
全国各地陆续都出现了骚乱
作为首都的华盛顿则最为严重
(图:国会图书馆)▼
这次为华盛顿带来重创的暴乱,
凸显了当地治理的严重漏洞。
国会作为日理万机的立法机构忙于全国性事务,并无太多精力去管理一座城市。
国会大厦都冒起了浓烟,
可见小小的特区亟需管理
(图:国会图书馆)▼
这种忽视是由于体制决定的。
按照美国法律,每个州都有2名参议员席位,并按照一定的人口比例选出众议员。人口最少的州只有1位众议员,人口最多的加州则拥有53位众议员。议会中的议员们作为各个州利益的代表,为自己的选民争取利益,在有限的任期内集中精力满足选民期待,才能最大概率保住自己和本党的席位。
相比总统,这些人组成的联合体才是真正的位高权重
(图:shutterstock)▼
美国作为一个在传统上轻行政、重立法的国家,议会的立法工作和各类委员会一定程度越俎代庖,代替了政府的行政相关工作,
所以议会中议员的行动确实可以为本地带来利益。
然而,哥伦比亚特区名为特区,
却只有两个没有投票权的参议员代表,
众议院中仅有一名无权参与投票的代表,和关岛、波多黎各地位几乎相同了。
这些没有投票权的代表也被称为影子代表
特区现任众议员代表是美籍尼日利亚裔奥耶·奥沃莱瓦
(图:Wiki
)▼
代表其他州利益的议员,既没有义务也没有精力为特区争取利益,
本地又无权选出国会议员,特区出现种种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事实上直到暴乱发生数年之后的1973年,哥伦比亚特区才被允许选出自己的市长和市议会。
刚刚获得自治权利的特区人民并没利用好选举权利,虽然黑人市长、女性黑人市长先后当选,平权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但是华盛顿的衰落一直在持续。
当地甚至一度让一位因吸毒进过监狱的候选人多次当选,到上世纪90年代,堂堂首都已经背负了谋杀之都的恶名。
马里恩·巴里,唯一一个当选了两次的特区市长
吸毒也是在第一次任期中被发现的
(图:国会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