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我第一次听说生财有术,是知识星球 CEO 吴鲁加告诉我说杭州有个小伙子叫亦仁做社群很厉害,主题是教人赚钱,势能很强。起初我不以为然,觉得如果一个人自己的赚钱方法就是教人赚钱,那这不是个死循环吗?
后来机缘巧合,有一次曹政老师来杭州张罗一起吃饭,跟亦仁打了照面有了私交,随着深入交流,以及团队之间的业务合作,逐渐扭转了之前对他和生财有术的认识。
他还把我拉到了生财有术的群里做嘉宾,偶尔我也有机会应他的邀请在生财有术社群的线下活动中客串打打酱油,从而有了更近距离观察他和他社群的机会。
必须要说,生财有术社群真的信息量确实很大,
在这里能看到大量一手的赚钱方法和逻辑。其实行业里有许多类似的赚钱套路埋在水面下,大家并不乐意分享,然而亦仁通过一系列社群运营的策略,把这些本来各自私藏的信息变成了相互帮助的资源。
最了不起的是,我看到很多本来没有什么背景和资源的年轻人甚至学生,通过从社群中的学习实实在在赚到了钱。虽然有时只是捣腾流量或利用信息不对称的短期获利,但其实帮很多人种下了「赚钱」的意识,打开了「做生意」的思路。
从去年开始,生财有术开始做《生财日历》:一方面这是生财有术售卖的商品,是一次社群项目的实践;另一方面,它又是生财有术社群精华内容的输出,或许大家可以从这些「不说废话,一心只想搞钱」的人那里,获得一点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至少开开眼界。
顺便说一下,我到现在还印象极深的是在生财有术星球里看到一个哥们儿分享自己如何通过从境外买羊驼,然后在百度投 SEM 的方式转卖给境内的度假村和农家乐赚到第一桶金的故事。
下面是关于生财有术和《生财日历》的介绍,推荐大家了解
说个特俗,但大家心里都想的事儿。
挣钱。
知乎有个热门问题,叫
“你的第一桶金是如何赚
到的”,
有 2028 个回答,近 10 万人关注,被浏览了 2000 多万次。
把前 50 名的答案都看了一遍,有倒卖收藏卡的、有开超市的、有做电商的,甚至还有做展览羊驼生意的。
津津有味的看了一个小时后,才骤然发现:
这些真实的第一桶金,没有敲钟上市,没有西装香槟,全都是接地气的小生意。
原来大部分人的第一桶金,一点都不高大上。
任何一个小生意做好了,也能有几十、上百万的收入。
不光如此,还会发现国内真实的有钱人,并不像抖音、小红书里写的那样,热衷于名牌炫富,恨不得全世界知道自己有钱。
那在国内,真正闷声发大财的有钱人是什么样子呢?
他们低调,粗糙,穿着背心和裤衩买菜,却对世界的每一个细节敏感。
他们可以踩着人字拖穿行于夜市的人间烟火,也可以在掏出手机看到一条隐秘的商机后,夹着人字拖狂奔回工作室通宵。
这样的大佬,微信里有不少,但有个叫亦仁的朋友,他的微信里大佬更多。
三年前,亦仁还在阿里巴巴做运营,后来辞职连续创业、都小有所成,在 17 年的时候做了一个有钱生意人交流的社群,叫「生财有术」。
里面既有真格基金合伙人戴雨森、前淘宝技术大学校长子柳、互联网百晓生曹政这样的知名大佬,也有各行各业、不出名但非常赚钱的生意人。
问亦仁:
那些已经赚到第一桶金的人 ,有没有什么规律?
亦仁说:
每一个赚钱的点子,都是从一个信息演变出来的。
他举个了例子。
有一次他刷抖音,看到有人发修复老照片的视频,评论里很多人愿意付费修复。
实际上修复老照片有没有成本呢?大部分情况下成本几乎为零,网上有现成的工具,一键处理。
亦仁把这个信息随手发到了社群,几天后,
就有人做到 2400 万的抖音播放、21 万赞,一周内光收费帮人修复老照片,就赚了几万元。
这样的例子,在有钱生意人的圈子里,每周、每天都在真实的发生。
比如,一个被大家嘲笑「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软件,有个程序员把它的用法做成一个课程,竟然也有近 1 万多人愿意付费购买。
比如,微信发布初期,有人靠简单的 PS,给微信头像加 V,一个月赚 400w,积累 300w 粉丝。
那为什么处在平凡世界的我们却一无所知?
因为当今世界的阶层,已经从财富的阶层,转化成为信息的阶层。
看上去,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互联网获得很多信息,但其中 99% 都是无用的垃圾信息。
剩下 1% 的有效信息,生意人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传播,绝对不愿意外泄。
你可能不知道,中国第一个炒房团不是北京上海人,而是温州人。
98 年温州本地人抱团炒房,把温州房价炒的比杭州还高,然后又一窝蜂涌入了上海。
你可能不知道,中国大学城的打印店,大部分都属于湖南新化人。
北大博士冯军旗的论文表明,湖南新化的文印军团占据全国高校市场的 85%。
在过去,地域是信息的最大门槛,而现在,互联网已经取而代之,成为了赚钱信息无形的门槛。
大多数的普通人,在自己的领域钻了太久,思维和视野已经形成了定式。
偶尔抬起头,想要改变、想要破圈、想要自己做点什么的时候,懵了,根本不知道该干嘛。
我们不知道世上还有这么多赚钱的生意可以做,不知道今天又有什么有价值的信息诞生,不知道人生有哪些别人已经踩过的大坑。
所以我们重复着别人已经犯过的错误,重复着别人已经活过的人生。
美国气象学家 J·马歇尔·谢博德提出了一个「认知半径」原理,他把人的认知范围比作一个圆圈。
半
径越大,人的认知范围也就越大。
马歇尔认为:认知不足就会有偏见。
我们会寻找证据来支持我们已经相信的事,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忽略对自己观点不利的证据。
真实的有钱人在外表上跟普通人可能没有任何不同,但我们的认知、经验、信息,已经完全不同了。
亦仁之所以有这么多有钱人朋友,是因为他创办了一个叫【生财有术】的生意人交流的社群。
这个社群有多牛?
当然,这不是来推荐大家加入的,毕竟年费很贵,里面的玩家也非常高端,不一定适合普通人。
但无论如何,
生财有术已经是国内成员素质最高、信息密度最大、干货最多的社群之一了。
而且这个社群,不是跟你讲赚钱的大道理,既然叫生财有术,就真的在讲赚钱的方法和经验,真正做到了专注于赚钱的术。
三年来,
亦仁带着上万成员已经分享了 19665 篇赚钱相关内容,其中有 2255 篇都是精华主题
,涵盖自媒体、淘客、跨境电商、产品、投资、社群、写作、技术、微商等各个领域。
生财社群的内容,价值无限,让普通人多看看,也许就能改变不少人的命运。
可惜门票太贵了,普通人只能望而兴叹。
亦仁回去想了想,决定设计一本日历:
我们精选出 365 篇内容,做成日历,让普通人每天看一篇,说不定能让普通人也有所改变。
你说光看本日历就能挣钱吗?
当然不能,但日历上的每一条信息,都是一个线索、一段思路,
365 天,耳濡目染,陪伴着大家改变自己的视野、自己的思维模式。
到那时,日历可能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人生的另一扇大门。
在新的一年的每一天里,当你翻动日历,都能看到一条让你离钱更近的精华内容时,我相信某种变化会随着时间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