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基本实验室
发现全球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Java架构师技术  ·  SpringBoot+Flowable:一个 ... ·  8 小时前  
Java架构师技术  ·  SpringBoot+Flowable:一个 ... ·  8 小时前  
架构师之路  ·  别TM浪费算力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dee ... ·  4 天前  
高可用架构  ·  漫谈DeepSeek及其背后的核心技术 ·  2 天前  
美团技术团队  ·  CVPR 2025 NTIRE赛事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基本实验室

商业的历史和常识

基本实验室  · 公众号  ·  · 2019-01-21 05:59

正文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the Old Man.


最近,创业的主题电影《燃点》迎来了一片掌声。其实,一个人,如果很容易“燃”,多数是心智较弱的表现,要么没有头脑,要么是没有常识。


在商业这条路上,公开场合说真话的几乎没有,就像历史书,正经的没有多少,谎言到处都是。最有良心的话就是上面这段长者的自述,第二有良心的,可能就是雷军的那句浓缩人生经验的“顺势而为”。其他的,全是陷阱。


创业(早期的商业)本质上就是借钱赌博。


用你的信用去融资,加上1000倍以上的杠杆,去换取一个未来,这是比澳门更刺激的赌场。只是,有的人是真的赌,输了就耍赖。有的是老司机,看到底牌或者赔率够好才下注。大部分创业新人,基本上连赌场都没去过,都没输光过,怎么证明自己是一个好的赌徒?一堆创业者动辄押上家底和房本,言必谈All in,来玩1000倍杠杆的游戏,谁给你的勇气?梁静茹吗?


创业的虚火还是有点大,我们不妨从历史细节中探讨一点商业常识,回归本质。


原则:非对称赔率


在毒鸡汤圈,有一个非常高级的段子,来自晚清名臣曾国藩,即“结硬寨,打呆仗”。出处来自于曾国藩围剿太平军时,自认为能力有限, 总是精心选好扎营地,挖壕沟、扎花篱,把自己与敌方隔离开来,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这种非常笨的方式,凭借拼凑起来的湘军和绿营,“轻松”赢得了对太平军的重大战役。


段子里面通常还引用 《曾国藩家书》里的一段话:“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强调专注当然没错,非常主旋律啊,但是,这是错的。


这解释不了为什么太平军被他干掉了,要知道,曾国藩曾因战败想自杀,而那时, 1860年的大清帝国面临全面崩盘,第二次鸦片战争就在眼前。太平天国攻破清军江南大营,主将张国梁战死,和春自杀,大清国最后一支旗人控制的大军彻底溃散,曾国藩带领的汉族地主武装代表——湘军也只是勉强维持着不败而已,根本阻止不了太平天国。


真正让大清翻盘的,不是曾国藩的专注,是军火。


曾国藩 的弟弟曾国荃,外号“曾铁桶“,他 每到一个地方士兵就立刻挖战壕,然后全部进入战壕中,不论是攻城还是野战,他都是这一招。


1862年,外围战事未定,曾国荃带着2万湘军孤军直插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要以2万人包围40万大军驻守的南京。按照常理,这是傻逼找死。但是,单挑20倍兵力,干死太平军5万人,击败名将陈玉成,且伤亡很小,奇迹发生了。

1854年太平天国的占领区


让曾国荃成为奇迹的,是当时的科技进步。19世纪是全球热兵器轻量化升级的大时代,虽然明朝就有红衣大炮,但是洋人们技术好,都纷纷推出了移动版本的红衣大炮——步枪和机枪,便宜,靠谱,杀人快。曾国荃全面放弃了冷兵器和土炮,通过当时的各种洋人传教士去买 最先进的恩菲尔德1853式线膛步枪,率先成为军火贸易领域的大玩家。


皇家轻武器工厂生产的 Enfield线膛步枪


线膛步枪不仅仅稳定,射程远,而且射击速度比 燧发枪和火绳枪提高了2-3倍,这样的武器结合战壕的打法,面对拜上帝教加持的太平天国肉身士兵,那就是屠杀了。


正是因为碾压式的胜利,才有了后面的“洋务运动”,满清全面西化,狂买武器技术升级,而且大量展开仿制,到了1900年,清军主力已经全面现代化,不仅有 加特林机枪,后膛野战炮, 海军则拥有了亚洲最先进的两艘7000吨级的战舰定远号和镇远号,100多年后,2015年,中国才再次造出了比这更大的万吨级055型驱逐舰。


清末机枪部队军训的日常


今天很多老板搞不清形势,鸡汤喝多了抓不住要点,真以为结硬寨打呆仗能赢,或者犯了太平军的错误,仅仅统一思想,拜了上帝就有勇气,会“燃”,就能赢。


真正主宰战场的,除了钱,就是技术,不是什么孙子兵法,更不是鸡汤。


当前,所有的互联网巨头,美团为代表的新贵,个个融资数十亿美元,全副武装到牙齿去抢街边小摊贩的生意的时代,遍地开花的生鲜超市和便利店连锁,他们就像装备了加特林机关枪的清军,在屠杀 基础劳动者。 原来,依靠“长时间的守候+进货”,是可以赚点价差的,如今,普通人连摆摊儿都没法做到成本优势。


要么有好多钱,要么有最先进的武器,否则不要轻易下场。这时候鼓吹不明真相的年轻人在同样的赛道上创业,和单挑机关枪一样,心是够狠的。


商业上一定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一进场就是非对称的赔率。那些讲究技巧,讲求运营效率的赛道/公司要小心,多数都是穷苦行业/公司,力量不够,只能套路/技巧来凑。


一力顶十智,碾压才是最好的战术,非对称作战才值得打,聊到孙子兵法的生意不值得做。


入口:时代边缘和人性变量


我国历来不是一个重商主义的国度,广阔的疆域带来的巨大的地区差异和共识难题, 政治诉求必然选择重农抑商——竭尽全力降低统治全局变量,但是,往往适得其反。


诚然,大国有大国的难处,各种分离主义思潮,或者独立的宗教信仰往往造成了非常沉重的财政负担,仅仅从清末几十年的财政史就能看到,所谓战争赔款都是小数,真正的大头是平定大小和卓及其子孙的后续叛乱、白莲教、捻军、太平天国,损失人口几乎近50%,损失的金钱和军费更是不可胜数。老外们掀起的鸦片战争,真的只能算擦伤。


平定西域后乾隆皇帝在丰泽园宴请官兵与回部王公伯克


归纳历史,商业活动历来只有两个最主要入口:时代变化的边缘(生产要素的变化),还有人性欲望的公约数(需求)。


长期看,商业的天花板,往往是国家管理变量能力的上沿(即,黄仁宇先生说过的数目字管理的能力)。 因此,自秦汉以来,除了宋代,其他时候,商业团体都属于提着脑袋过生活,要么游走于边关贸易,和“犯罪分子”勾结,基本上没什么太好的营生。那时候,技术不发达,游商业务难以管理更难以征税,除了官商一体的特许授权业务(比如盐铁、织造,买官),其他商业行为索性一禁了之。


真正的商业发展,还是衣冠南渡之后。


中国历史上有三次“衣冠南渡”(东晋政权建立,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即北方人向南方迁移。 中原地区一直是政治文化中心,后来伴随北方战乱,军事和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经济中心随着人口逐步南迁。中华大地的文化中心渐渐向江南地区转移,也渐渐形成了很多既诗书传家也精于商业的世家大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