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家-腾讯新闻
精选大家文章,畅享阅读时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李行亮公主抱麦琳摔倒的科学分析 ·  3 天前  
青年文摘  ·  有一个不扫兴的爸爸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家-腾讯新闻

我们的生活是如何被买买买毁掉的

大家-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4-02 16:26

正文


文 | 小绿桑


我望着自己的家发愁。


二十年从未进行过的大整理,使我陷入了焦虑。面对整理出的上百本书,几包衣服,几十样首饰,十几双鞋,十几个包,还有无数用了一半的护肤品、彩妆,我一下子发了愁,我该怎么处理他们?


流行的“断舍离”告诉人别犹豫,扔掉它们,清理自己。


可谈何容易?


首先,我陷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东西的疑问中?


我究竟是怎么买下几只除了试色,根本不会用的姨妈色口红。至于那些熬夜抢券,经过几番盘算才凑够满减额度的书,怎么一次也没有看过?不适合自己身材的衣服,穿着挤脚的鞋,从来没背过的包,我究竟买了多少东西?


所有媒体都在宣扬“买买买”,却很少人告诉我们“用用用”。高兴买、生气买、过节买、做独立女人得买,哄女朋友得买,讨好男人得买,搞好同事关系也得买,买竟成了我们建构主体性的一种方式。仿佛在这个房价高,空气差,交通堵,行政效率低下的城市里,我们拥有的唯一权利就是购买。


经过物质贫乏,限量供应,凭票购买年代的父辈,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如今购买是一件如此便利的事情。大型购物中心,连锁服装店、淘宝网、海外代购、京东、苏宁、送货到家、七天退换,国内买不过瘾可以出国买,没钱也没关系,信用卡、花呗、白条借你买,实在不行还有小额贷款,上传了照片继续买。


只有靠买个不停,我们才感觉活在当下,消费证明了我们存在的价值,买得起成了衡量人生成功的标准。


唯一难买的是房子,贵、限购、限贷、凭户口。


可如果没有房子,我们又拿什么来装我们买的东西?


拿北京房价均价8万计算,存放这些物品的成本太过高昂,更影响生活品质,谁也不想看家里堆满了东西,现代人讲究空间和距离,我们应该和物质保持距离,而不是让它侵占你的生活。


清理掉它们,远比购买困难得多。



清理出来的东西,很少有不能使用的,如若真的坏了,扔掉倒也轻松。但他们都是完好的,只是暂时无法发挥作用,或者在我家排不上用场,换个人家,说不定有广阔天地,还符合环保理念。可从我家到别人家的距离,是那么遥远。


最省事的办法是丢给楼下收废品的。可那中年妇女比我还挑剔,一件件告诉我这个不要,那个不要,如果想请她处理大件物品,借用她的板车,还需要另付费。


费劲拍照,写说明放到二手网站,好不容易收到一条信息,原价800,标价100的衣服,她告诉你50包邮。在鞋子的页面下,会有人问你穿过的袜子卖不卖。好不容易成交了,对方戴着放大镜看你物品的瑕疵。还有数不清的交换请求,让你哭笑不得,难道不是为了清理吗?


想到捐赠,网上找了一圈捐赠信息,告诉我他们精力有限,如果我要捐赠的话,只能自己送到捐赠点。捐赠了也不是送给有需要的人,而是回收加工,再售卖。


我是去过贫困地区的人,看过当地人生活的艰难,几次想帮助他们,可寄送物资并不容易,邮费昂贵,有些地方根本不通快递,也无法保证物品能准确到达需要的人手里。有些部门,更乐意见到真金白银的捐赠,物质捐赠对他们来说反而是种负担。几次天灾,民政部门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渐渐失去了公信力,让人对捐赠也不抱期望。


中国广袤,存在着经济差距的悬殊,物质的拥有也不对等。有人衣柜关不上,也有人挨饿受冻,有人拥有几百只口红,也有人从未拥有追求美的权利,有人书堆得放不下,有人书柜空空荡荡。如何把两者之间建立一种直接关联,是我思考的问题。


境外有成熟的二手产业。乃至二手商店、市集成了行程上的一个重要目的地,因为能淘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代表着最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日本的二手市集,东西大多保存完好,Tiffany的瓷盘,Mikimoto的珍珠饰品,Chanel的复古首饰,和Gucci的丝巾,摊位俨然一座小型奢侈品博物馆。从这些东西里,不难复原日本的繁荣景象。


▲ 日本的二手市集


欧美的二手店,彰显独特的文化特色,摇滚、乡村、朋克、复古,店主按自己喜欢的风格进行整理,墙上贴满了海报,像是一个小型的文化地标。公益机构开设的二手店,价格低廉,产品经过了严格的消毒,所得收益会直接用于慈善。


台湾地区的二手书店,提供绝版好书,可以梳理台湾意识的缘起。二手产业已经成了旧物循环、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刚去国外留学的人,除非大富大贵,大都有去二手商店淘置家具,等离开时,再转手卖掉的经历。


▲ 台湾茉莉二手书店内景


可是中国的二手产业在无序中艰难发展。缺乏有效的回收途径,在小区、校园设立的回收箱,总是被一些人撬开,把东西挑挑拣拣带走。由于租金的缘故,公益组织不能开设二手商店,大家也就不能直观地挑选。网络二手交易存在着隐瞒瑕疵,假冒伪劣的严重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中国人对二手并没有全面的认识,直到现在母亲还会以“破烂”指代二手。


想起小时候家门口有人贩卖旧衣,我跑去围观,母亲拉走我,说那是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洋垃圾。可时代变化,物质极大丰富下,二手很多都是全新,或仅试用的东西,还有很多限量绝版,“二手即破烂”的观点,应该有所转变。对此,我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成熟社区开设二手市集,并把它作为居民生活的一种常态,既交换资源,又促进邻里感情,加强社区建设。


但更值得反思的是,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东西?然后又假装潇洒地扔掉它们?我并不喜欢“断舍离”的概念,那只是一种犯过错误后的弥补,还美化成了生活情趣。


断舍离的前提是,过分拥有物质,可没人去对“拥有”本身进行反思。过分拥有折射出两个问题:一是不会对物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正确的判断,没有做到物尽其用;二是当拥有超出正常使用范围,就变成了某种炫耀,或感官上的愉悦,抑或是不安全感的掩饰。


打开那些购物分享网站,拥有最多的人是能得到肯定最多的人,把每个产品都用完的人反而不会受到太多关注,正是这群人在拥有之前做足了功课,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


有人把拥有当作一门生意,裸条正是瞄准了女学生的虚荣心,而给她们种草的网红,反而可以免费拥有,借出她们的影响力给商家营销。淘宝网上看似不经意的,口语化的文案,实则经过了严格的推敲,一字一句都指向——“不买不行”。那些上新、秒杀,越是得不到越想要,传递着不占有就会被世界抛弃的理念。


作为购物狂,我深知买买买的喜悦,那种对社会无能为力,前途渺茫,只能靠购买获取幸福感的“小确幸”。但我也知道处理起来的艰难,跟每一件你亲手买过的,带来快乐的物品告别,扔掉它就是把它送去地狱,留下它,就是毁了自己的生活。


我只能在买的时候,评估它的真正用处,减少冲动购买的机会,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把注意力从购物分散到健身、阅读、旅行等其他事情上。去懂得欣赏真正的好东西,我记得一位著名研究者在清理图书时跟我说:“活到这个岁数,清楚知道自己还能看多少书,全力与最好的书相伴”。


当我要结束这篇文章时,我发现原来已经有个人迷你仓库的推出,每月交纳几百元,就能继续堆积着。这是一个不错的发明,但还是一种逃避的方式。


物尽其用,或许远比断舍离更值得提倡。



本文原标题为《断舍离,不如物尽其用》,题图为《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剧照,与内文无关。


【作者简介】 

小绿桑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学术女青年、购物狂。

【精华推荐】

拜物神教 | Coach,被中国土豪抛弃的奢侈品

如果穿得耀眼,你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你分得清A货、原单、复刻、山寨、恶搞包包吗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