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煜明/蒋佳霖/徐聪/雷雳/陈冠呈/洪依真
【AI芯片】
9月1日至6日,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举行,华为正式推出其最新 AI 芯片“麒麟970”。
【ICO】
近日,各国政府纷纷发力加强ICO监管。
【刷脸支付】
近日,京东、阿里先后推出线下门店刷脸支付。
【长途漫游费取消】
自2017年9月1日起,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国内手机长途和漫游通话费。
【财报】
近日,三七互娱、联想控股、分众传媒、暴风集团等发布财报。
【兴业计算机袁煜明团队】周观点20170903:9月迎来业绩真空期,继续看多质优股补涨机会!
计算机行业指数上涨4.31%,跑赢创业板指数1.42%,跑输上证综指3.24%,位列29个行业第4名。我们首推的迅游科技本周上涨14.17%,表现非常优异!
目前,中报季已结束。根据我们的统计,按中位数法计算同比增速,计算机行业164家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1369亿元,同比增长17.36%,高于去年同期的15.81%;实现净利润103亿 元,同比增长14.33%,高于去年同期的8.48%;实现扣非净利润78亿,同比增长8.40%,低于去年同期的11.08%。另外,共有54家上市公司预告了三季报情况,增速中值的中位数为 25%。整体来看,板块中报业绩一般。
在IPO节奏方面,上周IPO过会公司为5家;获批文公司数量为8家,环比相对稳定。上周板块的重要股东净减持额为2.04亿元,波动不大。
随着中报季的结束,在当前宏观层面较为稳定的背景下,风险偏好有所提升,上周次新股指数继续大涨8.83%,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市场特征。本月将进入业绩真空期,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的势头有望延续。基于上述判断,我们继续看多前期跌幅深、弹性大的计算机板块。特别是成长确定性强的质优股,不仅安全边际较高,同时在估值切换预期和机构均衡化配置需求升温的背景下,弹性也有望在后续的走势中体现出来,坚定推荐!
在细分领域方面,我们继续看好持续高景气的新疆安防、国产化、移动支付、BAT产业链板块,以及受益于下游制造业周期复苏的计算机公司。
AI芯片
【华为正式发布全球首款移动AI芯片
】
9月1日-6日,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举行。
德国当地时间 9 月 2 日下午 2: 00,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在 IFA 发表了主题演讲,介绍了华为移动端AI解决方案,并正式推出其最新 AI 芯片“麒麟970”(Kirin 970),布局AI终端生态。
在云端AI领域,各大厂商如微软、谷歌、亚马逊、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早已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在终端 AI 部分,各方也已在伺机而动,但竞争远不如AI云端激烈,基本处于筹备阶段:高通收购了机器学习公司 Scyfer;苹果推出“神经引擎”(Neural Engine);三星投资了 AI 芯片设计公司 Graphcore。在这种局面下,华为成全球首家推出AI芯片的手机厂商。
AI 芯片与传统芯片存在巨大区别。第一,传统芯片在运算时只需要根据指令来调用相应系统进行工作,而 AI 指令下需包含大量并行计算与建模,对处理器的计算能力有很高要求。第二,AI 应用要收集大量的数据来对模型进行训练,麦克风、摄像头、重力感应器、定位装置等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加入手机中,需要AI芯片来实时收集、同步处理、连接协调不同传感器。第三,2017 年高端手机方案都先后进入 10nm 时代,手机本地端的学习、反馈的客观环境已经相对成熟。
麒麟 970 将首次整合 AI 模块,包含语音助手功能,图像识别功能、动态图像处理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未来,也会增加医疗、AR、游戏 AI 等多元化应用场景,甚至进入无人驾驶领域。麒麟 970 将使用 ARM 的Cortex-A73,以及Mali-G72,可能会搭配定制的运算加速单元,并配合采用ARM 的多媒体加速单元。在无线连接的性能方面,麒麟 970 支持 Cat.18,频宽表现达 1.2Gbps,是 5G 正式规格推出前最快的上网速度。在制程方面,麒麟 970 使用台积电 10nm 制程生产,目前台积电的10nm制程良品率提升,产能也明显增加。
另外,华为针对自有 Mobile AI 生态布局,打造 NPU 智能计算架构,加上其软件发展资源与终端基础,布局更深层的机器学习应用。据华为透露,NPU 将拥有 25 倍于 CPU 性能,且 50 倍的能耗表现的架构数据。此专用的 AI 类神经加速架构,可在一个指令集的时间同时完成多道神经元分支运算,在台积电 10nm 制程工艺的协助下,直接整合进芯片中也不会对成本或功耗造成太大负担。华为预计将配合此次的硬件设计,推出一系列包含语音、视觉处理,甚至 AR、VR 等应用,让消费者能够在购入手机后,就能直接感受到硬件进化、结合生态所带来的体验优化。
除华为外,高通、苹果都在针对高端 AI 应用布局各种应用平台。但此次华为领先一步,麒麟 970 的推出在智能手机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端,标志着人工智能将从云端走向本地端。
ICO
【各国政府发力加强ICO监管
】
ICO市场火爆,但项目良莠不齐,已经引起世界主要国家的关注。
中国证监会、银监会欲将ICO纳入监管
据新京报消息,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在8月18日,央行、证监会、银监会组织ICO专门座谈会,被业内解读为ICO纳入监管问题的“标志性事件”。据第一财经消息,中国证监会近日正在向部分区块链企业就ICO征询意见。
8月24日,银监会起草了《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列举了一系列处置非法集资职能部门应当启动行政调查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形中,包括以虚拟货币等名义违规筹集资金的行为。
8月30日晚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其官网发布《关于防范各类以ICO名义吸收投资相关风险的提示》称,国内外部分机构采用各类误导性宣传手段,以ICO名义从事融资活动,相关金融活动未取得任何许可,其中涉嫌诈骗、非法证券、非法集资等行为。
8月31日晚间,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和上海区块链技术联盟联合在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官方微信公号上发布了关于ICO风险的提示,向其成员单位提示称,ICO这一新型的筹资方式因缺乏监管而存在一定风险。
在国家加强对ICO监管力度,提示ICO风险的同时,国内部分ICO服务平台做出响应。8月30日,国内ICO平台ICOINFO发公告称,为防范风险,从即日起,主动暂停一切ICO业务,待相关部门监管政策出台后,按照政策规范开展业务。目前,ICOINFO已暂停新项目的ICO。9月2日晚间,国内三大比特币交易平台之一的比特币中国发布公告称,其将于9月3日下午6时暂停ICO币提币业务,请用户于在9月3日下午6时前将ICO币余额提现。9月3日下午,国内最知名的ICO服务平台之一的ICOAGE发布了暂停服务公告,系本周第二家暂停ICO服务的平台。
美俄对ICO警惕提高,监管愈加严厉
早在7月2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其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认为ICO可能适用于该国证券法律监管范围,并提醒市场参与者,由“虚拟”组织提供和销售的数字资产的行为受到该国证券法的要求。
8月28日,美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谨防ICO骗局的警告。据美国证监会官网称,美国证监会投资者教育办公室向投资者预警,部分声称与ICO有关,或者声称正在进行ICO发行的公司,可能存在诈骗。
据华尔街见闻消息,俄罗斯政府对ICO的监管态度也正变得越来越严厉,并计划禁止私人购买ICO发行的数字货币。在俄罗斯的新计划下,莫斯科证券交易所很可能成为机构投资者交易比特币及其他数字货币的唯一平台。不过,俄罗斯央行正在开发的数字货币BitRuble将比已有的数字货币享有更多的市场自由。
刷脸支付
【京东、阿里先后推出线下门店刷脸支付
】
京东率先在门店测试刷脸支付
京东金融在旗下体验店京东之家推出刷脸支付。首先,用户使用“刷脸支付”前,需要先通过京东APP或京东金融APP扫描店内二维码,完成实名认证并上传正面照后,就可开通京东支付中的“刷脸付”;在付款环节,需要先输入手机后四位,验证通过后跳转至脸部验证环节。在系统对用户面部进行对比,并验证通过之后,京东将会从用户绑定的京东支付账户中扣除对应的金额。据测试,从输入手机后四位到付款结束的过程较刷卡支付和扫二维码支付流程更短。
目前,京东刷脸支付尚处于内测阶段,没有开放给所有用户使用。已在上海宝地京东之家、深圳沃尔玛京东之家,北京昌平永旺京东之家,北京通州万达京东之家4家线下零售店开展“刷脸支付”功能的内部测试工作。
支付宝在肯德基KPRO餐厅上线刷脸支付
在京东刷脸支付之后,9月1日,支付宝宣布在肯德基的KPRO餐厅上线刷脸支付。
肯德基KPRO不同于一般的肯德基,在装潢上更偏向于咖啡厅的气氛;肯德基KPRO更多了中餐、沙拉等更加健康营养的菜品。在刷脸支付方面,用户需在自助点餐机上选好餐,进入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刷脸付”,系统进行人脸识别,大约需要1-2秒,再输入与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确认后即可支付。支付过程不到10秒。如果是首次使用,用户需要先在支付宝App上开通此功能。
支付宝方面表示,“刷脸支付”一方面“支付”离资金更近,安全性要求高;另一方面,刷脸支付是在线下公共设备和开放环境下进行,由于光线、角度、姿势等多种因素,识别难度更高。因此行业里多是在特定场景下内测,未能商用。同时,支付宝将人脸识别技术的演进分成辅助核身、实人认证、智能核身、支付核身以及万物互联五个阶段。
刷脸支付正逐渐成为新的支付入口。前几天,苏宁无人店购物的整个过程中从刷脸进店到出门也应用了人脸识别技术,且不需要输入手机号,但需要下载苏宁金融APP绑定银行卡才能开通刷脸支付。但目前,各巨头的刷脸支付只能应用在自家旗下的商店。
长途漫游费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