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明錤:仅苹果三星可能大量采用光学屏幕指纹识别;
2.3D Touch步入市场应用关键期 NDT今年将出货1000万片;
3.苹果频跨界技术研发 不排除联手大陆、日厂抗衡韩系面板厂;
4.国产OLED厂商当旺;
5.富士康百亿美元投资美国并不值得庆幸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郭明錤:仅苹果三星可能大量采用光学屏幕指纹识别;
集微网消息,智能手机识别技术传升级。 分析师预期,苹果和三星将采用大量的光学式屏幕指纹识别。
凯基投顾分析师郭明錤出具报告预期,全球智能手机品牌,仅苹果与三星可能大量采用光学式屏幕指纹识别。
他并预期,光学式屏幕指纹识别单价约为目前主流电容式的3倍到5倍,预计在2018年下半年量产。
报告指出,智能手机脸部识别难以取代指纹识别,未来多种生物识别技术共存可能性高。 在屏幕指纹识别技术中,看好光学式成为主流技术。
郭明錤分析,光学式屏幕指纹识别技术瓶颈在于穿透效能不佳,易被环境光源与屏幕颜色影响。
报告指出,透过定制化OLED面板,可有效解决质量问题,不过考虑三星是目前全球小尺寸OLED面板主要供货商,全球智能手机品牌仅苹果与三星有足够议价力,可要求提供定制化OLED面板,推测仅这两个品牌可能大量采用光学式屏幕指纹识别。
若光学式屏幕指纹识别需求快速成长,郭明錤推测,神盾与台积电将是最大潜在供货商。
报告分析,若苹果采用,应是自行设计,台积电应是晶圆代工供货商。 若三星采用,神盾具有软硬整合优势,可成为最大潜在IC设计供货商。
2.3D Touch步入市场应用关键期 NDT今年将出货1000万片;
集微网/文
“3D Touch从今年开始将迈入实质性进展的一年。”自2015年Apple Watch最早采用Force Touch,随后iPhone 6s/6s Plus问世,带来了我们熟知的3D Touch,压力触控技术开始由平面转向三维,给人机交互带来了新风潮。
然而,在iPhone 6s推出前后,包括中兴、华为、HTC、小米、金立等手机厂商都有推出支持3D Touch功能的新品,但整个市场依旧泾渭分明,不温不火。
跟风苹果3D Touch但受两大因素限制
自苹果把3D Touch功能导入iOS系统后,压力触控技术开始备受手机厂商追捧与跟风。上游厂商也开始跟压力触控技术方案商一道研发新型柔性显示屏,把压力触控作为标准功能内嵌集成到产品里面。
作为国内拥有自主研发的3D Touch解决方案,并在2015年就配合中兴发布全球第一款压力触控智能手机的深圳纽迪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NDT)正在这一波风潮中受益。日前,NDT主办了“Mr.Dale Wedel出任纽迪瑞科技销售副总裁”的新闻发布会,NDT销售副总裁Mr.Dale Wedel向集微网表示,2017年对于压力触控市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从iPhone 6s开始,苹果每一代新品都标配3D Touch功能,3D Touch将会创造了一个人机交互的新风潮。
NDT销售副总裁Mr.Dale Wedel先生
可以看到,iPhone7除了延续iPhone 6s的3D Touch外,又把Home键上加入了压力触控功能。如今iPhone8发布在望,Apple或将对显示屏下面的压力触控器件进行再次升级,带来更好的压力触控体验。
而与之对应的安卓阵营手机厂商,虽然相继都推出过支持3D Touch功能的手机,但市场却反应平平。NDT董事长李灏博士表示,苹果新机型采用3D Touch,而安卓阵营品牌手机没有迎头赶上,市场不温不火,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压力触控技术本身必须要兼容电容屏的所有操作,才能够实现3D Touch功能,技术上存在挑战;第二是因为这项技术鱼龙混杂,导致手机厂商没有更好地预研验证就认为3D Touch还不可靠。
目前实现3D Touch的压力触控技术主要分为压电陶瓷技术、压力电容技术、压力电阻技术,其中苹果3D Touch就是采用压力电容技术,这对加工精度的要求非常高,同时需要特殊的安装结构。而NDT独立自主的微压力应变器技术区别于其他多种压力感应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可以直接检测发生在触控面板的微小形变,无需与系统内其他结构部件产生关联,实现独立模组化。这种单层结构的压力感应解决方案极大降低了堆叠设计的难度,同时在可量产型和产品可靠性上也可以实现大幅提升。这样厂商在整合压力触控功能时工程上的难度将大幅降低,可全力聚焦于应用和交互层面的创新。
压力触控延伸至边框,NDT今年预计出货1000万片
事实上,压力触控从专业领域走向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导入进程要比外界想象的要快,现在更多的产业瓶颈在于应用场景开发上。而除了在电容屏上实现3D Touch外,边缘触控(Edge Sense)也正成为手机导入的方向,这将会取代手机物理按键。
Mr.Dale Wedel表示,NDT最大优势就是第一家把3D Touch和边缘触控技术实现量产的国内公司,同时这将创新性地推动终端导入,下半年我们会陆续看到更多采用3D Touch功能以及导入边缘触控技术的手机上市。
据了解,Edge Sense边缘触控技术直接采用内置压力传感器,在不破坏边框外观的前提下实现边框感知。边框触控有着更丰富的交互形式,如滑动、手势、握压等,可为用户带来更便捷、完美的操作体验。同时,借助边框压感触控技术,手机还可全面实现零机械按键,这为智能手机创新带来了较好的应用前景。取消手机所有接口与物理按键,也是苹果一直追求的方向。
李灏透露,目前NDT的压力触控解决方案在手机市场实现了多点开花,边缘触控技术也打入了多个国际品牌客户的产品,预计9月份将会有手机客户发布新品,我们压力传感器的压力膜今年出货量将会达到1000万片,明年目标预计会达到一亿万片,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
随着近年来终端持续导入,整个压力触控产业链不断拔高,从高性能感压材料的技术创新,到压力传感器器件的设计和制造,再到系统应用端软硬件的整合能力加强,安卓品牌手机的3D Touch体验效果也在同步提升。
李灏表示:“从技术原理上来说,NDT有其自身的优越性,我们自主研发的技术经过验证后是非常易于集成到产品中去,同时实现同样的功能在成本上至少比苹果少一半,从行业应用来看我们的技术方案会很有竞争力。未来NDT的目标将不局限于消费类电子产品,而是瞄准万亿级别的IoT市场,只要有按键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机会。 ”
3.苹果频跨界技术研发 不排除联手大陆、日厂抗衡韩系面板厂;
近期苹果(Apple)不仅加速研发通讯芯片、人工智能(AI)及绘图芯片等半导体零组件,亦传出苹果持续扩大包含Micro LED、OLED及量子点(Quantum Dot)等新世代面板研发及专利申请,有意强化在面板领域自主技术能力及掌控权,甚至不排除联手大陆、日本等面板业者,借以抗衡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及乐金显示器(LG Display;LGD)等韩系面板大厂,业界纷高度关注苹果在新世代面板布局动向,恐将牵动全球面板产业竞局。
目前苹果投入的新世代面板技术研发包含Micro LED、OLED及量子点等领域,根据韩媒Business Post报导,苹果陆续向美国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申请量子点显示器技术专利,最近亦再度提出新的移动装置显示器技术专利申请,在OLED面板上加入量子点材料,以提升画质并减少耗电。
尽管苹果提出的专利申请多仍在理论阶段,是否真能量产及商用化仍是未知数,然因苹果并没有从事智能手机显示器事业,近期却直接进行面板相关技术研发,甚至传出苹果研发的Micro LED面板,将用于Apple Watch 3,苹果后续在面板领域发展动向,备受业界关注。
Micro LED与OLED同样具有可挠特性,然画质与耗电量获得进一步改善,包括三星显示器及乐金显示器都曾透露进行相关研发。目前苹果iPhone OLED面板除了向三星采购外,亦与乐金协商采购的可能性,因此,苹果自主开发显示器技术,业界推测应是有意找出与韩系面板厂抗衡的替代方案。
事实上,近期苹果亦加速通讯芯片、人工智能及绘图芯片等半导体零组件研发,甚至传出苹果已停止与部分零组件供应商的采购关系,面对智能手机持续走向更高规格,零组件成本愈来愈高,苹果必须降低对外依赖度,才能确保获利能力,促使苹果积极从事各项零组件研发。
三星与乐金在全球面板市场具有技术优势,苹果能够取得的价格协商弹性很有限,若苹果与大陆、日本面板厂合作,透过提供技术的方式生产面板,未来与韩厂的协商空间将更大,若苹果取得面板技术的重大研发成果,更将直接影响对两大韩厂的面板采购量。
另外,苹果过去亦曾将LCD技术提供给乐金显示器、日本显示器(JDI)、夏普(Sharp),让这些业者在接近的水准下彼此竞争,进而让苹果取得更有利的协商条件,市场传出苹果已开始支援乐金显示器与夏普中小尺寸OLED技术,借以牵制三星显示器。
至于大陆面板业者在大陆政府支援下积极建厂,但技术水准仍跟不上韩厂,亟需争取外部合作对象,苹果正是最佳救援厂商,韩国分析师认为,苹果为确保面板供货无虞,亟需增加新的供应商,极可能扶植其他面板业者成为合作伙伴。
其中,苹果计划与鸿海合作在美国合建大尺寸面板厂,外界认为该工厂未来可能扮演苹果主要的面板供应来源,对于苹果打算扶植面板供应商,三星与乐金势必会感到紧张,毕竟面板市场变化速度恐较预期快,况且三星与乐金纷纷大举投资发展中小尺寸OLED事业,万一苹果订单减少,恐将对其造成严重冲击。
苹果虽然不直接生产零组件,但在相关领域都拥有高技术与专业人才,近期着重新一代显示器技术研发,或许能缩小面板业者之间的技术差距。DIGITIMES
4.国产OLED厂商当旺;
陈晓光 比富达证券(香港)研究部高级研究员
近年手机荧幕技术不断进步,具备轻薄灵敏、色彩鲜艳及省电等优势的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逐渐受到大型手机厂商的追捧。 不过,目前全球供货量由三星垄断,其产能增速难以满足强劲需求增长,导致手机荧幕供应持续紧张。 为改善困局,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加大投资生产技术及产能提升,料为国产OLED面板厂商带来极大发展机遇,值得关注。
手机荧幕主要有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及OLED两种技术,其中LCD发展相对成熟,为目前主流。 OLED拥有自身发光特性,不需要背光板及滤光器,具备尺寸薄、成像效果好、省电、可弯曲等优势,而AMOLED即Active Matrix OLED,为现今较常用的OLED类型。
凭借成本的出色控制,三星生产的OLED荧幕与LCD荧幕成本相当,促使更多厂商改用OLED荧幕。 目前三星在手机OLED面板市场份额高达95%,尤其在大尺寸荧幕方面,更具垄断地位。 今年起三星旗舰机型纷纷采用OLED荧幕,加上4月份与苹果签署为期两年的小尺寸AMOLED荧幕供货协议,按估算,两者将消耗近68%的OLED荧幕产能,势令全球供应进一步紧张。
国内外厂商加速扩产能
据CINNOResearch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达到3.7亿片,同比大增41.2%,而中国前十大品牌则贡献了26%的份额。 因此,OLED供应短缺对中国手机厂商发展大为不利,同时对国产面板厂商亦是一个良好发展机遇。 华为、OPPO、vivo三大手机厂商组成OLED产业联盟,加大柔性OLED投资,而内地多间面板厂商如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和辉光电等亦积极扩展产能,有望加快OLED荧幕国产化进程。
另一方面,国外厂商亦加速扩展产能。 早前谷歌向LG Display提供8.8亿美元扩充产能,以确保谷歌Pixel第三代手机OLED荧幕有稳定供应。 同时,三星正在扩充AMOLED产能至9,500万块,以应对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
尽管内地多家面板厂商加大技术升级及产能提升的投资,但由于技术水平差距大,供应短缺情况今年难以解决。 不过,预期内地面板厂商需时两年左右有望实现量产,加上国外厂商亦加速扩展产能,目前OLED面板短缺问题只是暂时性。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OLED上游产业链如设备及材料商,以及国产面板厂商,料可率先受惠行业发展,惟量产进程难料,需留意当中风险。 ■题为编者所拟。 本版文章,为作者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香港文汇报
5.富士康百亿美元投资美国并不值得庆幸
上个月,富士康和威斯康星州达成协议,将在当地投资100亿美元并且承诺实现6年创造1.3万个就业岗位,以换取当地政府15亿美元的税收补贴。在威斯康星州与富士康的谈判中,富士康将最多获得30亿美元的补贴。
当地州议员表示质疑,原因之一是用工成本。尽管富士康承诺创造1.3万个就业,但目前立即能到岗的员工最多只有3000人。根据威斯康星州财政部的预估,如果按照1.3万个就业岗位,每个工人每年平均工资5.3万美元的成本来计算,公司要花整整25年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更令当地政府担忧的是富士康在全球的投资信用。威斯康星州的审计报告显示,富士康有时无法将投资进行到底。
据外媒报道,在巴西,当地政府预计富士康扩产能够带动当地10万个就业岗位,但是这个声称位于圣保罗附近的工厂到现在仍未建起来,为当地创造的就业数量不到预期的十分之一。在印尼,富士康曾于2014年宣布一项五年投资计划,投资一座50亿美元的工厂,创造5万个就业岗位,但始终没有实现。2013年,富士康又宣称将在宾夕法尼亚州的Harrisburg建造一个3000万美元的生产基地,雇佣500人,同样没有成型。
现在,富士康据称正在和美国的六个州进行投资谈判,其中还包括在密歇根州设立自动驾驶研发中心的数十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不过该投资未得到当地州政府的证实。富士康也对自动驾驶技术表现出兴趣,去年就曾联合腾讯以及和谐汽车成立投资基金,孵化出FMC和爱驰亿维两家互联网汽车企业。
如果看过富士康在全球包括中国的工厂,就会了解富士康的工厂偏向使用机器人而不是工人,这意味着工厂很难创造政府希望的就业规模。
不过,威斯康星州共和党州长Scott Walker求政绩心切。他在2010年赢得选举时,曾承诺要为当地带来25万个就业岗位,但是现在他的目标远远没有实现。他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富士康身上。
威斯康星州自1976年以来,对当地企业的税收补贴总额高达1050亿美元,但是批评人士指出,这些花出去的钱最终都难以兑现提振经济的承诺,也无法创造足够多的就业。而且即使企业违约,州政府也很难追回补贴的钱。
比如,波音公司赢得了威斯康星州史上最大的长达16年的价值87亿美元的投资补贴后,陆续裁员达1.6万人,而且公司在南卡罗来纳州赢得了数百万美元的补贴后,同样不顾承诺,裁员近1200人。
对此,威斯康星州审计员已经建议,州政府不该轻易相信企业创造就业的承诺,而且应该在企业撤出的时候,有收回补贴的措施。
本周四,威斯康星州议会在辩论后将投票表决是否通过富士康的投资项目,之后还有待法律部门和财政委员会批准。
这样看来,美国政府对“制造业回流”太过心切,甚至有些急功近利,但企业生产线的转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新工厂的投资和建设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包括专业人员的培训也都是现实的挑战。
为了吸引投资而吸引投资,最后很可能变为一场“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第一财经日报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天天IC”个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