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插座APP
职场充电第一站,每晚21点21分准时推送,下载好多课APP学习更多精品课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企业家杂志  ·  《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中国影史累计票房纪录No.1 ·  13 小时前  
中国企业家杂志  ·  一家明星自动驾驶公司的8年:坚守、痛苦与信仰 ·  昨天  
中国企业家杂志  ·  背债200多万去创业,她26岁挣到人生首个1 ... ·  昨天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  开工大吉!复工复产安全提示请收好 ·  昨天  
人力资源分享汇  ·  逼走员工的,实际是这些人! ·  4 天前  
人力资源分享汇  ·  逼走员工的,实际是这些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插座APP

从400到250万,单篇文章阅读量暴增6000倍,真的只靠运气吗?

插座APP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7-06 21:20

正文


作者 | 丰戈望


这篇文章的作者丰戈望,是一名普通的公众号运营者,而且是兼职运营。


正如题目所说, 他一篇的文章阅读量,从平时的 400 多,猛涨到 250 万。除了所谓运气,他一定有特殊技巧。


我们请他写下这篇爆款文章的创作过程, 相信对你有启发,至少能学几招小技巧。


1


我来说,公众号只能算个爱好



我是丰戈望,学过医,搞过科研,当过法医,卖过药,科普过营养健康。


之所以写公众号,主要是想澄清那些总在朋友圈出现的医学谬论、养生谣言。


从 2014 年开始至今,我写了将近 100 篇原创健康科普文,用户数是 300,平均阅读量大概是 400。


我的本职工作和公众号无关,但与健康科普相关,所以, 我一直是以“工作之余顺便写点文章,展示一下文采”的心态在做自己的公众号,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


忙的时候,三五个月不更新,闲的时候,一周更新两篇。有时心血来潮,还会自掏腰包做些活动。


对我来说,公众号只能算个爱好,连副业都算不上,所以从来没想过圈粉,更没想过变现。


2


我写了一篇文章, 阅读量超过250万



6 月 16 日,早上 8 点,我在公众号上发了一篇文章 《注意!电视里这位"神医"可能只是个演员丨强烈扩散!提醒长辈当心!》。


主题是揭露一个虚假医药广告的真相。文章的内容以图片为主 ,且是从微博(@长春新国贸)上看到后借来的。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我没有想太多,只是匆忙关上电脑开始吃早饭。按以往的规律,早上 8 点发出,中午的时候,可能有 200 个阅读量,10个点赞, 5 条留言要回复。如果朋友圈有人分享了,我会去点个赞。


但是,后来的事情发展,立刻超过我的想象!


单说阅读量:

16 日,突破 5 千;

17 日,下午 3 点,突破 10 万,当天60万;

18 日,新增 150万;

19 日,新增 30 万;

20 日,新增 10 万;

21 日,新增 5万;

22 日,新增2万;

下图是具体数据:



至今,累积阅读量,超过 250 万。




这篇文章,就像是扔进军火库的炸弹,不仅自己炸了个大开花,还带着整个军火库炸了起来。


从 17 日凌晨起,类似的文章从各个公众号里发了出来,有的公众号,多方面整理材料,重新申明原创。有的找我开白名单,也有的不要授权直接转发,还有把文字改作图片来绕过原创保护的。


一些大号深挖事件、追根溯源,特别是在 20 日 21 日,人民网、凤凰网、腾讯网等各大媒体均推出了专题报道。


当看到在整个微信网络里,陆续出现追我制造出的热点时,竟然有一种上帝视角的感觉。 从他们追热点的不同方式可以看出,有的号之所以频出爆款,有的却读者寥寥,这都跟运营者对事件的敏感度、对原创内容的付出程度有很大关系。


在这篇文章不断发酵之后,最终迎来了官方的声音:6 月 23 日晚,广电总局发出通知,“立即停止播出‘苗仙咳喘方’等 40 条广告”。同日,工商总局发布《工商总局部署查处“医药广告表演专家”事件》的公告。


更有媒体在 6 月 29 日曝出:某医药广告演员因涉嫌虚假广告最被警方刑事拘留。


3


这篇文章,为什么能这么火?



第一,这是篇能激起民愤的文章,是典型的痛点。


电视上虚假医药广告和大街小巷的会销,不少家庭都是受害者,如果有篇文章不用大量文字来讲解晦涩的知识,仅通过简洁明了的图片来揭穿其骗局, 既降低了阅读成本,又提升了传播效果,这样的文章,大家都很喜欢!


文章的成功,除了内容具有先天优势, 文章的编辑加工,特别是封面图和标题,绝对帮它在第一天就迅速传播。


第二,封面图要简单直接,突出人物重点。


我的公众号已经停更一年、只有 200 多粉丝,基本是“死号”。很少有人会从会话打开文章,事实上,这篇文章最初只有31人从公众号会话打开。 所以设计封面图时,要重点考虑朋友圈传播时的要求。


既然文章的主人公是个老太太,那么封面图的正中央必须要出现这个老太太的清晰大头像,完整的封面图看起来有些别扭,左边文字被切掉部分,右边出现空白,但朋友圈和对话转发的小正方形图片上一定要有她的头像。


文章封面)


第三,标题反复修改,制造反差。


文章的标题是 《注意!电视里这位"神医"可能只是个演员丨强烈扩散!提醒长辈当心!》


最终确定这个标题之前,我还列了不下 10 个备选项,但都被排除掉 。主要是因为这些原因:


有“骗子”等字眼的,这种标题显得过于偏激,很多稍显冷静的人就不喜欢转发;


有“各大卫视”、“养生栏目”等长词的,这些标题过于冗长,显得拖沓;


有“虚假医药广告”这类词,此类标题太过专业, 还不如“神医”、“演员”这两个反差极大的词冲击大;


最后用了“可能”一词,也是考虑到万一事件发生反转,这篇文章也不至于被打脸,一些行事谨慎的人也会乐于转发,“注意”两字更是俗不可耐地套路了一番。


最后系统显示,那 250 万的阅读量中, 53.95% 来自朋友圈,45.01% 来自好友转发。这个数据中,题目起了很大作用。



虽说我没把运营公众号当作正事来做,但看到自己坚持了三年的科普写作,阅读量总是那么惨淡,而有些文章明明东抄西凑,胡说八道,却总是那么火。


面对这种情况,其实也心有不甘, 谁不想把自己的公众号做好呢?所以, 我认为,运营公众号是有套路的,而我之前并不懂这种套路,自然需要学习。


就像这篇文章的封面图和标题,如果没有系统的学习,我不可能有前面提到的那些考虑。


当我们生活工作中需要用到某种技能,而有人早就掌握了,那我们最聪明的办法就是跟他们学习,哪怕花时间金钱,只要在承受范围内,那就值得。


我自认为是个喜欢学习的人,想学某个技能时,首先会买本书来看。我曾经逛了很多线上线下的书店,想找本书来系统学习运营公众号,但是很遗憾没找到想要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