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解放军辽宁舰沿进港路线驶离香港海域,三艘属舰驶过维多利亚港,随后,舰队在外海会合,正式离开香港。自7月7日抵达香港以来,5天时间已有近5万人次登上航母和三艘属舰参观,一睹“国之重器”风采,大饱眼福之时备感祖国昌盛令人振奋。由于参观人数太多,以至于舰上官兵需要不停提醒市民不要聚集在甲板某一侧,防止舰体倾斜发生危险……
▲7月7日清晨,辽宁舰航母编队抵达香港水域。编队700余名官兵在辽宁舰飞行甲板上列队排成“香港你好!”,以海军独有的方式向香港市民表达亲切、诚挚的问候。
这场景,不知让内地人民有多羡慕,毕竟这样的机会对普通人来说一生难得一遇。此刻,香港市民或许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他们在北京眼中是多么特殊——回归20年来,香港人总能近距离感受国家的荣耀,从航天员到奥运明星,在为国争光后总是第一时间来到香港市民身边,分享胜利的喜悦,这几乎已成惯例。只是这一次,辽宁舰访问的意义比以往更加复杂。
▲7月8日,辽宁舰向香港市民开放,首批游客登舰参观。(凤凰网)
毫无疑问,此次辽宁舰访港重要的目的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港人对祖国的归属感。多年以来,每当《七子之歌》响起,很多人的思绪就会飘到1842年割地赔款一纸条约中被迫开埠的香港。百年离合变迁,香港如游子在外,虽然始终未曾远离这片情感、文化、血脉的源流,但毕竟在外多年,对祖国的印象模糊了,尤其是青少年,他们需要更多地了解祖国,了解自己的身份——他们是中国人,香港是中国的一座城市。
这一效果已经达到。很多市民为能成功领取参观券登临航母,冒雨连续排了十几小时的队。领不到券也不要紧,港人便各出奇招,或近望、或远眺辽宁舰雄姿。当他们看到舰队“真身”之际,脸上的兴奋及喜悦之情难以掩饰,纷纷表示很震撼,很自豪。甚至连商家推出的各式模型都很快售罄。
▲在辽宁舰上合影的香港民众
不过如果仅停留在教育的层次看问题,或许出动辽宁舰有些大材小用。很多人忽略了一点,此次辽宁舰并非特意来港,是在进行日常训练期间访问香港,在此停靠并补充供给。而前来出席回归庆典的国家领导人,也在庆典结束之后马不停蹄奔赴德国,出席G20峰会,与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共议全球化大计。这些都无不明白地昭示,祖国真的很忙。
犹如一场盛宴结束,宾客散去,有人会回味热闹,有人会产生几许落寞,还有少数人能明察秋毫。作为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南华早报》就指出,香港应该放眼世界,看得更远一些。因为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香港的内外环境也会出现重大变化,如果不能适应变化并作出改变,可能会错失发展机遇。
▲香港市民在辽宁舰的飞行甲板上留影。
香港必须有这份危机感。回归20年,香港保持了繁荣稳定,马照跑,舞照跳。只不过,风姿依旧背后也不知不觉埋藏了危机。有人说,“东方之珠”已不再耀眼,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目前香港经济在全国的比重的确不若当年,在金融、航运等方面,也被上海深圳等内地城市抢风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部分港人感到失落的来源。
但正如一位熟悉香港和内地政府圈的人士所说,“过去香港的发展是建立在内地不开放、不发展的基础上,但现在情况大不同了”。没错,香港还是那个香港,祖国却早已更加强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香港的“特殊性”其实并不特殊,都是过去式了。
其实无论如何评点过去,都不如抓紧当今要害奋力争取未来。香港即便不再特殊,也依然是特别的一座城市。从二战结束到冷战的年代,无论战火侵扰还是面对西方对华严密封锁,香港都是内地连接海外的窗口,甚至某些时段是唯一的窗口,帮助新中国在漫长的艰难岁月里打通和保留了能源、医药等紧缺物资的进口通道。
如今,香港的“超级联系人”角色依然无可替代,这既取决于它的区位地理优势,也源自百年营商环境塑造的文化传承,可谓香港的基因。港人自己对此也十分清楚。而更重要的是,香港整体市场自由度,国际化、法制化程度,相较内地城市仍拥有短期难以被赶起的巨大优势,发达经济体的社会治理水平是其巨大的软实力。
从经济上来说,香港已经跟内地联系非常紧密了,香港跟内地经济的关联度早就起过了它跟任何一个城市和地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亚投行、大湾区等战略与项目的实施与开展,香港更加与内地尤其是广东省密不可分。包含了港澳和广东9个城市的“粵港澳大湾区”,以不到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中国近12%的GDP,近乎整个澳大利亚的经济规模,完全可以媲美世界顶级城市群,对构建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
未来香港应当抓住“粵港澳大湾区”这个机会加强与内地之间的合作。但是要抓住这个机遇,就要摒弃那些互相争先的心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深港两地在珍惜自己的优势和价值的同时,也要看到对方优势和价值。双方以科技 合作、金融合作及专业服务合作为契机,共建“粵港澳大湾区”。
香港财政司前司长梁锦松曾对媒体说,“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都要承认中国会在15年之内变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要在这个大背景下保持优势不掉队,香港“需要一个有担当的人出来做点事”;他也希望香港年轻人能好好地去思考,未来20年自己的定位。
是的,年轻总是未来的代名词,香港未来的格局自然也握于年轻人之手。今日的香港,人才汇聚,来自各方的人都能在这块土地找到所需,只要有才智就有用武之地。正如不久前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对内地学子所讲:“在高增长机遇巨浪中,愚人见石,智者见泉”。
(以上言论系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号立场。)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