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将这篇文章发到百家,可能因为被推送到百度新闻头条区获得大流量关系,部分评论质量之高超出我意外,当然肯定也少不了被喷,因为我竟然胆敢看空这样一种代表着无限未来的新技术。“火车刚发明的时候也没马跑得快,第一台计算机有商业价值?作者这是在用“地球中心学说”证明哥白尼“日心说”是错误的。因为现状就泼冷水,就太没眼界了,牛逼的人不牛在能看清现在,而是能看到未来。”
文/潘乱 (微信公号:luanbooks)
3D打印真的是制造业的未来没错,但请在未来后面加上之一。创客运动是小众的游戏,是业余爱好的复兴。
“免费”概念倡导者安德森三年前就已经离开《连线》主编的位置投身3D打印创业,他认为3D打印是一件比互联网更大的事情。创业过程中,他用《创客》一书畅想新工业革命的未来:利用开源设计和3D打印技术实现全民创造,硬件将在更小的生产线上以更小的批量被制造出来。这次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使得实体产品创业准入门槛降低,按需生产成为常态,将会冲击和重组全球制造产业链和价值链。《经济学人》杂志刊文指出,3D打印技术对制造业的意义是颠覆性的:就像1750年的蒸汽机,1450年的印刷术,1950年的晶体管,3D打印也将在漫长的时光里改变这个世界。
长尾理论是海量商品和小众需求的完美匹配,而《创客》所提倡的理论就是把长尾从消费端推进到生产端。但未来可能未必就像书中和媒体描绘得那样美好,全民创造也会面临跟许多难题。而且从前几年铺天盖地造势,但直到14年的今天却没有一家明星公司被人甚至媒体记住持续跟踪,3D打印也并未走入普通人生活这点来看,3D打印只是缺少话题又要填充版面吸引读者的媒体炒出来的伪热点。
去年夏天,连制造业大佬、鸿海董事长郭台铭都对3D打印给出否定看法,他说:“如果(3D打印)真的是(有用),那我的‘郭’字倒过来写。”本文试从消费端、生产端和制造端三个维度分析3D打印技术所面临的挑战。
消费端:消费集中,导致长尾的尾部商业价值不大
长尾理论是指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 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经常为人遗忘的长尾。
制造它,传播它,帮助我找到它,这是长尾的三种力量。在当时亚马逊被视为长尾理论的成功实践:在书影音等文化/数字消费领域,依靠“无尽的货架”,所有产品都能够被人取得,消费者无尽的选择需求都能得到满足,长尾商品往往可以累积起一个足够大的量,与主流热门商品相匹敌。
长尾得以存在得有三个前提:热卖品向窄众/细分/利基市场的转变,经济发展到富足阶段,众多小市场聚成一个大市场。但不管在网店还是实体店铺,消费在大多数时间内都是趋同的,每个卖家都希望做爆款;实体世界并不存在“无尽的货架”;在长尾形成后,也会面临选择过多的问题,要在鱼龙混杂的市场里为每个消费者挑出合适的商品,还需要一个强力过滤器来筛选。
长尾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消费集中,导致长尾的尾部商业价值不大。长尾并不能帮助商家很好地获得利润,因为尾部可能会极其扁平,里面充斥着各种冷门产品,而这些产品不过是消费者偶尔的消遣,事实上,消费者对热门产品的热情总是有增无减 。智能手机产业就是最好的例子,苹果在5月仅以8.8%的市场份额就获得了手机行业73%的利润,同期三星攫取了26%的行业利润,剩下的诺基亚、黑莓、HTC等所有的手机厂商平分行业剩下的1%利润。以前有很多做长尾的电商,现在都不信长尾了。
生产端:C2B无法规模化也无盈利模式
①卖家缺少参与动力。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在于重复制造与标准化,而3D打印则有利于个性化与定制化。但C2B是以聚合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反向商业模式,面临着用户需求主导不可控,如果大规模需求姗姗来迟很容易因为资金断裂而死去。而且,普通企业和个人想在C端组织和发起完成需求聚合,那是相当的困难。电商要做C2B得有三个前提条件:①有利润支撑,依行业而定;②核心是控制供应链;③客户获取成本一定要低,因为C2B会损害卖家利益。
②C2B是大平台的游戏。安德森认为定制和小批量才是制造业的未来,这和马云希望平台上企业“小而美”的理念不谋而合。2008年马云就已经提出个性化定制,潜台词是小批量多品种。国内鼓吹C2B预售概念最积极的电商也是阿里:天猫一直想走预售模式,以销定产、零库存,先聚合需求销售后进行高效的供应链组织;以12年的淘宝双十二C2B试验为例,截至12月11日,1403万买家向110万卖家发出优惠信号,1012万个宝贝响应,双十二当天有1.5亿买家来淘宝,但是阿里却没有按照惯例披露最终成交额。从事前的公关稿满天飞到现在的冷处理,基本可认为这是一场虚张声势的C2B:结果太散,营销点不足,没能真正大面积触动消费者。
工业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规模经济,但C2B走的是反规模经济的路子,也只有淘宝天猫这样坐拥庞大用户和资源的大平台能玩得转。普通的中国制造很难跟得上脚步,跟得上的商业想象力也有限。甘心做小卖家的话或许有机会,可是谁甘心呢?
③消费者不买账。消费大部分时候都是冲动性的,3D打印速度慢,制造还需要建模,设计离生产太远,这个漫长的生产周期就会撇掉一大群消费者;即便可以快速响应,相比同类产品高昂的成本和粗糙的精度又得撇掉一群消费者;另外一个问题便是,消费者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如何主动去找你商量?
制造端:3D打印机普及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①最大的难题是技能。安德森认为创客运动在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技能,从少数人的技能发展到大多数人都能掌握的技能。建模软件需要学习,建造模型也需要对产品了解,而在设计环节之后,还需要和相关人士建立联系、计算产品的市场需求,其投入生产比较困难,这需要对制造业进行设计,这个技能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掌握。
②耗材的扩展,决定了3D打印机的能力边界。目前3D打印的耗材非常有限,现有的市场上的耗材多为石膏、塑料、可粘结的粉末颗粒、光敏树脂、沙土等,制造精度、复杂性、强度和质感都达不到高要求,目前主要应用于模型、玩具等轻工业民用产品领域,离“打印”汽车、肾脏还差得很远。就拿最基本的钢材来说,就有N多种,而知道他们的主要成分都是铁与碳,可是因为炼制过程的温度,加料时间,冷却等多种工艺不同,导致其内部分子(原子)排列发生改变而导致钢品质不同。“从理论上说,有一把真枪,机床,钢铁,弹药等就可以无限复制。但事实上,恐怖份子依然要靠军火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