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佛学
腾讯佛学频道以“传播正见,引导正信,缔结正缘”为宗旨,致力于弘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净化人心,解脱烦恼,共趣人生升华之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Chouse家居APP  ·  白墙+原木,法式自热风美到我不敢认! ·  3 天前  
PChouse家居APP  ·  Deepseek怒怼ChatGPT,究竟谁更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佛学

怎样念佛,最有效果、最得利益?

腾讯佛学  · 公众号  ·  · 2018-12-23 09:52

正文


都说净土法门殊胜,三根普被,利顿全收。但凡念佛,皆可往生极乐净土。


可现实中念佛人多如牛毛,往生者却少如凤毛麟角。难道是阿弥陀佛违背了自己的大愿力了吗?


当然不是!是我们太懒惰,业习太重,妄想太多。



在《佛说阿弥陀经》中,释迦佛为我们此土众生开显净土法门,劝善男信女应当发愿,往生极乐。


可我们呢?往往偷心不死,没有把了脱生死放在第一位,没有把往生极乐净土放在第一位。一边念佛,一边想着怎么样能发财。总是打着各种妄想,不能老实念佛,不能摄心不乱。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终日向外驰求,贪染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念念分别,自违真如佛性,枉入六欲迷流,沉沦生死苦海。


《弥陀经》中,佛陀已经为我们开示的很清楚了, 佛陀说: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我们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真心发愿恳切的想要去西方极乐世界? 还是想着先舒舒服服的睡一会?先美美的饱餐一顿?刷刷微信、逛逛淘宝、追追神剧、玩玩游戏?亦或者先找个男女朋友谈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发不发愿,极乐就在那里。想不想去,还由自己决定。



《楞严经》云“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


佛菩萨专唯忆念众生,常念众生心性同佛,皆应成佛。故广设法门,接引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而我们众生专忘佛恩,辗转流浪,不知念佛求佛摄授接引往生。众生值遇佛世,却不知念佛而沉沦,所以若逢不逢。


诸佛以大愿力,现相人中,人不念佛,佛亦难度,所以说或见非见。


若我们能信愿持名,便于佛愿力相应。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同母亲思念她失去的孩子。 孩子如果不想妈妈,不愿意回家,母亲再思念他也回不来。如果孩子也思念他的妈妈,想早点回家见到母亲,这样母亲和儿子生生世世都不会互相违远,都不会分离而见不到。


所以经中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我们由于习气的缘故,刚开始念佛时,不能可能达到一心不乱。必定会一边念,一边打妄想。


只要我们对阿弥陀佛有信心,以念佛心对治自身习,把念佛作为一种习惯,日积月累,功夫慢慢纯属,就会有定力,自然达到一心不乱,入念佛三昧。


如同用“佛号之香”来熏“众生”,使众生得入“香光庄严”的念佛三昧。



佛陀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所以,能得生净土,都是大善根大福德之人,待到花开见佛,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皆是大菩萨大阿罗汉。


净土法门,虽可带业往生,并不是说我们发愿要去极乐世界了,就可以肆无忌惮的造恶业。 带业往生,是指带旧业,不是带新业。


在我们没有学佛前,种种旧业。今日学佛后,更不造新业。信愿持名,一心不乱,便可以带旧业往生。


若更能持戒念佛,行普贤大愿,利益众生,回向极乐,便是大福德善根之人,这样往生极乐最为稳妥。


佛陀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发愿要去极乐净土,若一至七日能持名念佛,一心不乱。此人到命终时,阿弥陀佛与八大菩萨等圣众都会来接引此人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时候,如果此人能一心不乱,不生起颠倒的知见,不为此反悔,念佛间即刻往生到极乐世界。


所以, 信愿持名的标准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如果我们还想着沉迷于六欲中,这就是颠倒想。



如何能达到一心不乱呢? 大势至菩萨“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在《楞严经》中,把念佛修行的原理讲得很明了。“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我们以念佛的心,至诚恳切地求生净土,把其他的妄想、杂念都停止了,能用一念的念佛心来’都摄六根’,这六根就都听话,六根不向外;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对着色、声、香、味、触、法这种境界,都不被这种境界所摇动了,以念佛转一切境。


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都摄六根,这六根不会再着住到染污法上。 所以都摄六根,便净念相继,没有任何杂念和妄想,便定慧圆融,得念佛三昧。


净土宗印光祖师就非常提倡《楞严经》中所讲的念佛方法。与大家分享:


现在修念佛法门,应当依照大势至菩萨讲的,如子忆母的诚心,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实行。果真能死尽偷心,就会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或许马上就可以证得。


然而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千万别以为很容易。纵使不能马上证得,应该也会相差不远了。都摄六根,是念佛最妙的一个办法。


念的时候,无论是出声还是不出声,常常都要摄耳谛听。这样才是契合返念念自性,与返闻闻自性这两种义理兼修。


反闻只属于自己的力量,返念兼有佛力,这样好处就大了。心念属于意,口念属于舌,耳听属于耳,眼皮下垂,就看到了鼻尖,这样眼根和鼻根也摄受了。


五根既然同归于一句佛号,身根哪里还有不恭敬严肃的道理呢!所以知道,都摄六根,下手在听。


能都摄六根,就会心识凝静而不浮散,这就叫做“净念”。以六根既然被摄住,杂念妄念潜消,净念又能常常相继,没有间断。这样,念佛三昧,可以马上得到。


所以下面说:“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是大势至菩萨,用来教化九法界一切众生的。实在是三根普被,有利无弊啊。


果真能依照着去修行,应该必定会有观行相似等利益可以得到。 有个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三编。卷一。复明性大师书。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直接点击,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阿弥陀佛圣诞日 ,无量佛光护佑你!

来自阿弥陀佛的一封家信:回家吧,孩子!

五台山的雪,是人间一绝!

请理解出家人,请尊重出家人!

去寺院拜佛是好事,但千万别忘了这些规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