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饭爷的江湖
这是个小号,主要说投资故事,讲人生道理。大号:炒股拌饭 通过历史经济大视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法指引  ·  【镜鉴】政法委书记向阳,主动投案! ·  3 天前  
CHINADAILY  ·  Top News丨200 telecom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饭爷的江湖

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饭爷的江湖  · 公众号  ·  · 2021-02-15 23:02

正文

戳上面蓝字 饭爷的江湖 发现更多精彩
这是饭爷的江湖发出的第177 篇文章
这两天有小伙伴和我感慨,说过去我们的很多文章,他看完很久以后,还会回去看评论区。
这个回顾的过程,他觉得收获很大。 对一些事物和问题的看法和认知,也有了渐进的改变。
在一些问题上,也避免了掉坑。
比如新冠疫情爆发那段时间,大家一窝蜂的投入口罩和熔喷布,他就差点跟风。
所以看到我们写这篇《 人生更重要的是避坑 》的评论,感触特别深。
因此站在他的角度,特别想把一些他觉得有价值的文章,分享给自己的家人。
让他们也了解一下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免得遇到后面遇到类似的问题,也掉进坑里去。
不过特别让他苦恼的是,他自己常常着急的要命。可往往家人对他的分享,却无动于衷。
下面这哥们给我的留言,说的就是这一点。

其实这非常正常, 即使你们血缘上是一家人,但彼此不能理解的可能性,依然非常大。
因为每个人的世界并不相通,即使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也不能改变这一点,不然你以为家庭矛盾都是怎么来的。
家里人是这样,外面遇到的人更是这样。
很多人做了很多努力改变身边的人,在我看来,其实根本没必要。
因为这个改变的过程,不光是你自己不舒服,被你改变那个人也不会舒服。
在认知水平有差异的情况下,他并不能体会到你的好意,反而会心怀不满。
要知道每个成年人都是非常固执,也非常难改变的, 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还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社交和朋友圈。
要知道即使房子要保持价值,都要不断置换更新,何况是人呢?
这个房子置换的道理,我们在《 买房自住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 资产和人一样,同样会被时代淘汰 》都讲过。
这里大家也可以回忆一下,是不是除了血缘关系无法改变,其实不同阶段的朋友和社交圈,是在不断更新的。
一个聪明人要做的是,在人生每个阶段,去找那些和自己频率相近,携手前行的人,而不是试图改变那些不同频的人。
因为多数人不管从认知水平还是社会圈层,都很难突破固有思维和牵绊。
成年以后你尝试去改变他,往往是一件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而且形成一个人思维方式和轨迹的,往往是父母童年时代的代际传承,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多数人家 父母什么样,孩子长大成年以后,大概率就是什么样, 基本上孩子就是复刻和加强版的父母。
这也是 我们去年在《 长大后就成了你 》里面,曾经讲过的故事。
在他们成年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以后,你再去尝试改变他,基本不可能。
以前我们写过篇《 拼娃的正确姿势 》,还讲过这种思维模式,是怎么代际循环的。

当时说的是,多数人是当不好爹妈的,孩子小时候吧,根本是不听话也不服气。

因为他们多数从二十多岁毕业开始,就不学习不读书了。 知识结构,审美水平都和新一代小朋友不同

多数家长不能靠知识和威严管束孩子,只能完全依靠武力,这时候孩子不服气,家长气的要死。

倒是成年了,尤其中年阶段以后,孩子可能反而觉得你的话有道理了

因为多数孩子根本没办法突破固有的阶层,你中年以后那些人生体会,正好他们用上了,然后一代代循环。

当年《血色浪漫》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年代剧,讲的是大院子弟和胡同青年的碰撞,这是胡同青年李奎勇的感慨。

你看看自己身边,再想想李奎勇说的话,是不是多数人基本都是这么个道理。

为啥多数人很难蹦跶出圈呢?因为最终你和什么样的人走到一起,本质上是双向选择的产物。

成年以后的朋友不管是价值观,还是其他方面,本质上大家都是在双向选择之后,再决定去留的。

即使是原来关系不错的同学朋友,在工作多年以后,多数人的交集也会越来越少。

原因是大家认识问题的层面,和知识水平相差越来越大,收入水平也相差越来越大。

大家本来已经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消费了,然后对世界的认知差距也越来越大。
那还怎么相处下去,自然而然就慢慢从生活和朋友圈子里淡出了。

所以多数人成年后的朋友圈和社交圈,都是逐渐瓦解以后,又逐渐形成的。

你身边会逐渐聚集和你水平差不多的人群,然后大家在一起抱团。

这点不管在社交媒体还是现实中,如果你仔细观察,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一度以为互联网拉近了所有人的距离,让大家认知水平变得接近了。
但是在社交媒体写了一年多东西,接触了很多人以后,发现大家距离其实不是越来越近了,而是越来越远了。
很多人不是因为社交媒体的话,你这辈子都不会有交集,大家彼此也完全不能理解对方。
只是社交媒体表面上让大家看起来更近了,好像是大家能在一起交流了。
但实际情况并没有,大家还是各玩各的。最终能和你交流的,还是现实生活中和你差不多的人。
所以网络和现实生活很类似的是:
因为对世界认知和理解的差异,大家都是固定在自己既有的圈子里面,很难突破到另外的圈层。
多数人到了网络,不过也就是找到了和之前生活里圈层类似的人抱团,很少有人会突破。
要知道这个世界无论人和人相遇的工具是什么,最后能一起走下去持续交往的一定是同步而行的。
如果你追求的是不断学习和成长,慢慢就会把身边和自己步调不太一致的人群替换掉。
这个期间也会遇到和自己同步或者同频率的新朋友,一起携手前行。
这也是为啥过去我们一直说,写文章本身只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思路。
我们只是在不断记录自己的想法,而且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人的想法。
信息输入以后再输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自己思路再整理和提高的过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