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梨园精舍
以科学和求是的态度,发自内心的欢喜与热忱,立足文献、关注田野、重视口述,点滴积累、持之以恒,收集整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资源,以奠基于将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化学  ·  印尼首个纯碱项目落地!Pupuk ... ·  2 天前  
新闻在线  ·  警惕!春节剩菜,吃它比吃剩肉风险更大! ·  3 天前  
笛扬新闻  ·  今天起,柯桥人请步行1小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梨园精舍

杨小楼艺事掠影(下)

梨园精舍  · 公众号  ·  · 2018-11-22 18:03

正文


《连环套》 杨小楼  饰演黄天霸



今年是杨小楼先生诞辰140年,为纪念这位京剧武戏的重要代表人物,“梨园精舍”于11月20日跟大家分享了《杨小楼艺事掠影》上篇,今天推送下篇,感谢大家的关注——



杨小楼艺事掠影

——为杨小楼诞辰140年而作

文丨赵绪昕   赵憬



4

应酬堂会


在旧时代,达官贵人、名门旺户为喜寿之事,经常在自家组织演出。举办这种活动既是社会交际的需要,也是标榜身份的炫富行为,同时也是演员身价的展示机会。


谭鑫培这一代演员之后,杨小楼、梅兰芳与余叔岩被人誉为“京剧三大贤”,有头有脸的人物每办堂会戏,都以能请这三位到场为荣光。堂会戏往往是群贤毕至,好戏连台。堂会戏对演员的薪俸是丰厚的,能受邀参加演出,也是演员艺术地位和身价的标识。另一方面,有时演员唱堂会戏是迫于权势,出于无奈。


1917年6月杨小楼受邀到徐州,与尚小云、余叔岩、周信芳等10余人为徐州镇守使陈调元之母做祝寿堂会演出。1918年5月杨小楼与孙菊仙、王瑶卿、陈德霖、王凤卿、刘鸿声、龚云甫、梅兰芳等在蚌埠为安徽省督军倪嗣冲夫妇50岁寿辰演堂会戏。


1923年11月17日,杨小楼与余叔岩、王瑶卿、龚云甫、高庆奎、王凤卿、郝寿臣、尚小云、筱翠花等在天津江西会馆演出堂会戏,杨小楼演的剧目为《战宛城》,余叔岩演《定军山》,王瑶卿、龚云甫合演《雁门关》,尚小云演《贵妃醉酒》。此次堂会由曾任中华民国财政总长的张英华主办。1924年3月,杨小楼应邀赴沈阳参加张作霖的寿辰堂会,受邀演员还有余叔岩、言菊朋、王瑶卿、谭富英、尚小云、俞振庭、侯喜瑞、程砚秋、李万春、马富禄等480余人,规模盛大空前。


1925年4月29至5月1日,杨小楼与余叔岩、王又宸、程艳秋、荀慧生、李万春、鲍吉祥等应邀赴山东济南珍珠泉,参加山东督军、省长张宗昌为母举办的祝寿堂会演出。


1931年3月3-6日,天津富商孟洛泉举办80岁祝寿堂会,耗资20万元,邀请杨小楼、梅兰芳、王又宸、谭富英、尚小云、程艳秋、荀慧生等助兴演出,杨小楼演出《连环套》《安天会》。6月9-11日,杜月笙在上海浦东高桥举办盛大活动,庆祝杜氏祠堂建成,广邀全国南北著名演员和名票前来庆贺演出,规模空前,杨小楼演出了《龙凤呈祥》( 饰赵云 )和《八大锤》( 饰陆文龙 )。


1937年1月,张伯驹以赈济豫东水灾的名义举办募捐堂会义演,将演出收入全款捐给豫东灾民,同时庆40岁寿辰,广邀名角演出《空城计》。杨小楼、余叔岩等友情演出,杨小楼饰马谡,余叔岩饰王平,王凤卿饰赵云,程继先饰马岱,张伯驹饰诸葛亮,在京剧史上留下闪亮一笔。




5

公益义演


与演堂会戏性质截然不同的演出活动,则是演义务戏。演堂会戏往往是演员出于无奈,是被动的;演义务戏是演员自愿的,往往是主动请缨;演堂会戏是为了多赚钱;演义务戏不但没有报酬,有时还要参加捐助。杨小楼先生热心公益,是一位心系国家和人民,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他成名后更加积极频繁地参加义务演出,有求必应,很多义演地点即使在外地,他也总是不辞劳苦奔赴发约的各地。他一生参加的义务演出无数,表现出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处世境界。


1917年8月22日晚,北京第一舞台举办一场赈灾义演,杨小楼与高庆奎、陈德霖、王瑶卿、余叔岩、姜妙香、钱金福、王凤卿、梅兰芳、郝寿臣等参加。10月23日,京、昆名角在北京第一舞台为山东水灾举办义演,昆曲界郝振基、侯玉山、韩世昌、陶显庭,京剧界孙菊仙、陈德霖、杨小楼、王瑶卿、高庆奎、王凤卿、余叔岩、姜妙香、梅兰芳、尚小云、白牡丹、俞振庭等奉献爱心。1919年10月18日,正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的杨小楼、谭小培、尚小云、白牡丹联合上海当地名家为湖北水灾募捐义演,杨小楼与林树森、李连仲合演《黄忠十三功》,谭小培《天雷报》,尚小云《彩楼配》,白牡丹《天门阵》。


1922年12月17-19日,天津南善堂盛邀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陈德霖等在天津天福茶园举行赈赊义演。杨小楼演出《连环套》,另与余叔岩合演《八大锤》,与梅兰芳合演《霸王别姬》,余叔岩演出《定军山》,梅兰芳演出《天女散花》《贵妃醉酒》等。对此次义演的剧目,有的记载与此稍有出入。1926年10月2-4日,天津八善堂救济会为修筑大虹桥堤举办募款义演,地点在新明戏院,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王凤卿、姜妙香、刘景然、王长林、钱金福、龚云甫、郝寿臣、马富禄、慈瑞泉、王幼卿等参加,杨小楼演出《连环套》《安天会》,并与梅兰芳合演《霸王别姬》。


1929年4月20-23日,中国红十字会万全分会邀请杨小楼、梅兰芳、程艳秋、马连良、新艳秋等做义务演出,为察哈尔省灾民赈灾义演,杨小楼演出《连环套》《安天会》,与梅兰芳合演《霸王别姬》等。11月15-17日,天津特别市各界对俄外交后援会及各界人士,邀请杨小楼、陈德霖、梅兰芳、尚小云、筱翠花、程艳秋等做慰劳东北将士的义务演出。


1930年1月27日,夏历年前照例举办“窝头会”,救济同业贫困户,在北京第一舞台义演,参加演出的有杨小楼、尚和玉、陈德霖、王凤卿、王又宸、朱琴心、钱金福、郝寿臣、姜妙香、筱翠花、尚小云、程艳秋等。3月7日,燕京大学联合北京富连成社,在北京开明戏院举办义演,为西北赈灾募捐,杨小楼与郝寿臣、侯喜瑞、筱翠花、王少楼、王幼卿等应邀参加演出。4月20-23日,中国红十字会万全分会举办义演,为察哈尔灾民赈灾募捐,杨小楼、梅兰芳、马连良、程艳秋、新艳秋等参加演出,杨小楼主演了《连环套》《安天会》,他还与梅兰芳合演了《霸王别姬》。11月2日,杨小楼又赴天津,参加为辽宁的赈灾义演,在明星戏院与梅兰芳演出了《回荆州》《长坂坡》和《霸王别姬》等。11月15日, 天津特别市各界 对俄外交后援会,慰劳东北将士再办义演,仍请杨小楼、梅兰芳、陈德霖、尚小云、程艳秋、筱翠花原班人出演。11月19日,北京市公安局各区署与辽宁水灾赈济会、梨园公会、世界红十字会联合筹办义演,杨小楼、言菊朋、高庆奎、程继仙、谭富英、尚小云、荀慧生、筱翠花、侯喜瑞、李多奎、马富禄等应邀参加,演出在北京第一舞台,三场戏中有一出反串戏《八蜡庙》,杨小楼饰张桂兰,梅兰芳饰黄天霸,尚小云饰贺仁杰。


1931年9月13日,北平梨园公益会在北京第一舞台为16省市水灾赈灾义演,杨小楼与言菊朋、王凤卿、萧长华、马连良、尚小云、程砚秋、谭富英、筱翠花、郝寿臣、李多奎等参加演出。


1932年10月,杨小楼为北京梨园公会购置梨园义地捐款300元。


1935年1月21-22日,天津慈善事业联合会邀请杨小楼、高庆奎、筱翠花、侯喜瑞、荀慧生等,参加在北洋戏院举行的冬季赈灾义演,杨小楼与侯喜瑞合演《连环套》,杨小楼、筱翠花、侯喜瑞合演《战宛城》等。


1936年11月11-12日,天津慈善事业联合会在中国大戏院再次举办冬季赈灾义演,邀请杨小楼、梅兰芳、马连良、筱翠花、萧长华、姜妙香、侯喜瑞、叶盛兰、马富禄等参加演出。这是杨小楼最后一次在天津演出。12月,京剧武生宗师俞菊笙之子、斌庆社科班创始人、武生名家俞振庭贫病交加,杨小楼、梅兰芳、王凤卿等在北京第一舞台举行两场义务戏演出,救济俞振庭。


他最后一次参加演出义务戏,是在1937年10月末,他与郝寿臣、筱翠花合演《战宛城》,地点是北京新新戏院。




6

小楼之艺


杨小楼的武生艺术广获世人盛赞,有口皆碑,对他的评论和记载颇多,继承他杨派艺术的后生晚辈不断展现舞台。


齐文(第149-150页)说:“小楼演戏,可以说是天生的(意即天才),也可说是遗传性。”又说:“总之凡雍容华贵的将官,强壮稳健的武人,他演着都合适”,“他的戏路虽窄,有独到之处仍然是别人不能企及的”(第156页),例如他演《长坂坡》之赵云、《连环套》之黄天霸,《霸王别姬》之项羽。这就从天赋、家学遗传、先天条件方面阐明杨小楼成功的因素。


除此之外,博采众长是他成功的又一途径。齐文(第159页)说:“小楼一生极大的长处,是虚心”。杨小楼之艺得益于在科班的老师杨隆寿等之外,还有谭鑫培、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等,但是据王长林讲,俞、黄、李武生这三大派,杨小楼又谁都不像,自有机杼,这就是他的天才和聪明。对他艺术上长期的影响来自钱金福和王长林,主要在身段、工架、步法、身姿和打“把子”的功夫上。他还向牛松山学昆剧《麒麟阁》《林冲夜奔》《安天会》等,向王楞仙学《八大锤》等武小生的戏,向张淇淋学《安天会》《水帘洞》等孙悟空戏。他向牛松山、张淇淋学戏,都是在他成名之后,可见他追求艺术永不自满的态度,他广采博纳,吸收化用,为我所用。


杨小楼的艺术风格如何?齐文(第143页)评价说:黄月山身段讲究雍容舒坦,雅静,而无火气”,“小楼的身段动作,像月山的成分很多,所以,也都雅静,而无火气。”齐先生认为:“然小楼之武生,特别像他父亲的地方确实不少。”(第145页) 梅兰芳在其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三集中评价说:“杨小楼先生武功练得最到家,腰腿的柔软,翻扑的矫健,都到了惊人的程度。他到了舞台上,不但不忽略表演,而是突出地表现每一出剧中的人物性格,所以,他是武戏文唱的典型例子。”“杨先生‘武戏文唱’最可贵的是他在纯武功表演中能够贯穿着角色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特点。”梅先生还针对杨先生表演的《贾家楼》中的唐弼、《艳阳楼》中的高登,以及《金钱豹》,做了细致的分析,具体说明杨先生的“武戏文唱”在利用武功表演来表现不同人物的身份与性格时的作用与恰当。


朱文(第578-587页)评论说:杨小楼演出的《战宛城》、《镇潭州》(饰岳飞)、《下河东》、《别母乱箭》等,都明显表现出了谭鑫培的影响。他的《八大锤》(饰陆文龙)、《镇潭州》(饰杨再兴)则是向王楞仙学的,都很好地表现出大将风度。 丁文(第43页)引述余叔岩对杨小楼的评论:“‘杨小楼完全仗着天赋好,能把武戏文唱,有些身段都是意到神知;而在他演来非常简练漂亮,怎么办怎么对,别人无法学,学来也一无是处,所以他的技艺只能欣赏而绝不能学。’——余叔岩:谈杨小楼。”


杨小楼虽然是演武生的,可是其父杨月楼是文武老生,既演武生戏也演老生的文戏,所以,杨小楼对老生的文戏总有一种情结,想继承其父的艺术传统。齐文(第70页)介绍:杨小楼曾唱过《坐宫》,饰杨延辉。另外,演过《法门寺》中的赵廉,不带“大审”。又(第72页):1928年1月13日北平第一舞台窝头会义务戏,演《红鬃烈马》,最后在《大登殿》一折戏中,杨小楼饰薛平贵,梅兰芳饰王宝钏,尚小云饰代战公主,龚云甫饰王夫人,侯喜瑞饰魏虎,张春彦饰王允。他也演反串戏,他反串过的戏和角色,据齐文(第71-72页):《英雄会》反串饰架子花脸应工的黄三太;演《黄鹤楼》时,前饰赵云,后反串饰张飞;在与张伯驹演《失空斩》时,反串饰马谡;在演义务戏《八蜡庙》中反串饰费德恭,亦曾反串饰旦角张桂兰。至于演勾脸戏《晋阳宫》中的李元霸、《艳阳楼》中的高登,《金钱豹》中的豹子精,《铁笼山》中的姜维等,可视为武生本工。


猴戏是杨小楼一生演剧中的一大亮点和成就。其父就有“杨猴子”的绰号,他继承父亲衣钵,曾用艺名“小杨猴”,说明他的猴戏达到较高的水平。他又得名家张淇淋的亲传,加上他自己的创新发明,其猴戏演出的剧目虽然不多(《安天会》《水帘洞》),表演却甚为可观,一直影响到今天,仍有一部分演员的猴戏宗他的杨派。他是所谓“京派”猴戏的代表。


杨小楼会的且能上演的戏有200余出,早在被入选清皇宫昇平署时上报的剧目摺子就已列出,他改编、出新的剧目有14出以上。


对杨小楼的艺术,在他那个时代,不是一边倒地称赞,也有对他艺术的批评,主要来自同行内部。据齐文所载,按照王长林的说法,认为杨小楼的艺术有五大不足:


  1. 在舞台上有一些毛病,例如爱闭眼,爱拱肩,爱 忖腿 ,不管剧本里的戏词有没有,该不该说,总爱说“这个”,这些成为他在舞台上的习惯。

  2. 唱的“不入调”,又称“不呼弦”,就是与应有的胡琴音调不搭调,他唱的音调总是比胡琴音高出去。他的唱没有【 慢板 】,例如《法门寺》中赵廉唱的【 西皮慢板 】“郿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这几天为人犯死里逃生”的一段唱,杨小楼改成唱【 散板 】。也有传说杨小楼不唱【 二黄 】。这些说法不知真假。

  3. 认为杨小楼虽然是拜了俞菊笙为师,可是俞派表演的勇猛风格,他却没有,而俞菊笙的唱不搭调,他却继承了下来。这多少有些奚落的成分吧。

  4. 有人评论杨小楼的昆曲底子不是很实在,有些“字音欠讲究”,说他“身段虽然雍容大雅,可是距离绵软、脆快、俏皮、边饰,相差太远。”

  5. 认为杨小楼的戏路太窄。


对于杨小楼这样的议论,不阅“齐”文,在其他地方是很难见到的。


有人对杨小楼与尚和玉的表演艺术做过对比,杨、尚虽然同出师俞菊笙之门,可是他们的表演风格却迥异。1940年第3卷第5期的《半月戏剧》刊有著名剧评家和报业媒体人朱瘦竹的文章,以《铁笼山》一剧为例,说:“杨小楼好在起霸、传令、马趟子;尚和玉好在开打”,“杨小楼的好,得力在嘴里念得出,脚下跨得开;尚和玉的好,得力在眼明手快的尺寸。严格论功夫的瓷实,鄙见还让尚和玉”。“《拿高登》一剧,杨小楼好在趟马 比粗 ,尚和玉好在开打;《挑华车》一剧,杨小楼好在起霸走边,尚和玉好在大战挑车。另外一点,我们不必说定杨小楼不如尚和玉,反正杨小楼不动《一箭仇》《四平山》《战滁州》《战岱州》等戏,让尚和玉美于前是事实。”同样的,杨小楼所善的一些戏,尚和玉也是不动的,各有所长。


杨小楼也演双出戏或反串戏。他与郝寿臣在天津春和戏院应戏院方邀请演《灞桥挑袍》,开演之前他感觉头痛剧烈,决定回戏,改演《长坂坡·汉津口》(杨饰赵云,郝饰曹操,张九奎饰关羽)和《安天会》双出。1928年他与余叔岩合作演出时,他们合演《阳平关》,杨加演一出短打戏;有一次大轴演《青石山》,杨饰关平,钱金福饰周仓,余叔岩饰吕洞宾,杨、余在前面各加演一出戏。杨每演《白龙关》(又名《下河东》)饰呼延寿廷,总要加演一出别的戏。




7

德艺双馨


杨小楼的高尚品德,前文已经列有“公益义演”一节专门介绍他赈济灾民的义演部分活动。他对同行业贫困演员及其家属也是关怀备至,尽力相助,每年专为同仁济贫的“窝头会”义演,他是当仁不让的。武生名家俞振庭病逝时,他联合其他名家为其义演,帮助家属发丧。


他不顾虑个人的名利地位,以身表率,示范破除名演员不给别人配戏的陋习,热心提携晚辈优秀演员。他为梅兰芳的《金山寺》配演伽蓝、《五花洞》配演大法官;为尚小云的《湘江会》配演吴起;为马连良的新戏《要离断臂刺庆忌》配演庆忌;为朱琴心的新戏《陈圆圆》配演吴三桂;为荀慧生的《大英杰烈》配演王富刚……


杨小楼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广大人民群众休戚与共。有资料记载,清代庚子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家人劝他临时搬去外国使馆区的东郊民巷避难,他坚辞不去,他说:“这是中国人的地盘,我哪儿也不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是战胜国,却在“巴黎和会”上受到战败国的耻辱待遇,国土被瓜分,引起中国人民群情激愤,掀起爱国的“五四运动”。杨小楼在自己演的《五人义》中结合剧情增加台词,高呼“去烧卖国贼的房子去!”社会反响强烈。


杨小楼虽然在日本军国扩张主义侵略前的民国时期唱了很多堂会戏,可是他做人是有原则的,誓死不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地区。杨小楼编演新戏《坛山峪》和《甘宁百骑劫魏营》,剧中编有大段念白的台词,借以抒发他的爱国情怀,号召人民团结起来抗战,激励将士抗击侵略的热情。作为日本的走狗、大汉奸的冀东伪政府头子殷汝耕要办寿宴堂会,以重金收买杨小楼演出,杨小楼不顾安危,断然拒绝。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攻占北平,从此以后杨小楼息影舞台,次年农历一月十五日即与世长辞。


今天我们纪念杨小楼先生,不但要继承他的武生杨派之艺,还要学习他的为人之德,要继承和发扬京剧武戏传统艺术,使文戏与武戏并驾齐驱,京剧一枝花开两朵!(全文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