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极客湾
提供优质的科技资讯与评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OL中关村在线  ·  正式官宣!超薄折叠旗舰OPPO Find ... ·  昨天  
EETOP  ·  38年首次!台积电董事会移师美国 ·  2 天前  
ZOL中关村在线  ·  手机冷知识:你有多久没关机了? ·  3 天前  
EETOP  ·  Arm 在数据中心赚了多少钱?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极客湾

小科普 | 为什么路由器大多不带光纤口?

极客湾  · 公众号  · 硬件  · 2021-02-03 23:00

正文

这么多年过去了,电子设备人均缝合怪,集成度越来越高,但光猫依然和路由器兵分两路,为什么就不直接做成一起呢?二合一不好吗?


如果是这几年装过宽带的朋友会发现,很多新的光猫,已经 自带路由功能 ,带天线,后面有 IPTV 、百兆 / 千兆 LAN 口,你直接当路由器用也是没问题的,


功能因素

众所周知,网络每多一个环节,延迟就会高一分,不装路由直连光猫,确实延迟和响应表现确实会变的更好。但缝合进去的性能总是没有专用的强,一旦设备连接的多了,或者运行时间久了,可能会莫名其妙断网断流、崩几次,需要定期重启。


差一点的光猫,自带的天线也很弱,别说全覆盖了,穿一堵墙都很吃力,何况光纤入户一般就走到玄关的电箱,铁盖子一封,无线基本没法用。


不同地区、运营商,给你配的光猫型号不同,配置差距还是不小的。如果上门给你配了个比较差的光猫,要么投诉路线,说不定能给你换个好点的。要么网上自己买个高端的,给你远程配置好。


除了无线外,还有什么差别呢?就是可玩性,路由可以 app 远程管理, 刷固件,解锁功率,搭个梯子、多拨、穿透、双 WAN ,而光猫哪怕能弄,也会被硬件拖累。


性能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呢?主要是 NAT 转发、并发连接数、带机量 等等。光猫本质上就是一个 光电转换器 ,给你转换信号的。就像是你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个翻译员,你总不能让他还要给你开车接送,又得拎包推箱,还会端茶递水、捏肩捶腿,甚至远程帮你管理公司事务 ...


那自然是开车要司机,吃喝要去餐厅,按摩要去按摩店,辅助公务得要秘书来。翻译就干翻译的事儿,光猫就干光猫的,你让他同时要干其他那么多事儿,他肯定忙不过来对吧。

各司其职反倒是最高效、也是更省钱的,万一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也好 排查维护


性能因素

那刚刚提到的 NAT 是什么意思呢?在过去 IPv4 地址耗尽了,它是个啥玩意儿呢?》 (戳这里) 时咱们提到过, IP 只有 32 位,满打满算有 4294967296 个地址 (约 43 亿; 2^32-1 ,在 2019 11 26 日终于被用完。网络设备量远比想象的多太多了。


NAT 就是一种解决方案,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网络地址转换 技术,对外用公网 IP ,对内用内网 IP 。你可以理解为它就是地方邮局,或者说快递总站,你信息交给他,他打包后,往外地运输,而不是快递员直接给你送外地去。


那么跟现实中一样,如果你要寄很多东西,那么快递公司的打包转发效率,决定了你能不能早点发货,所以 NAT 性能是很重要的。而快递运输车的速度,则相当于网速。
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方案还是: 光纤→光猫→交换机→路由 /PC ,甚至不需要路由,直接交换机 + 无线 AP 就够了。可以关了光猫的 WLAN ,只开桥接模式 (可能牺牲 IPTV ,用路由器拨号。


如果让光猫拨号和路由,等于是光猫也开了一层 NAT ,接到路由再过一层 NAT ,反而会增加 延迟 。路由拨号延迟一般会低不少,同时降低光猫压力,不容易爆内存占用、网会更稳。只有一层 NAT 的话,所有设备都在一个网段。
(不过现在运营商都用的光猫拨号、远程激活、同步,注册后你直接用就行了,比较方便)


其他因素

其实光猫是算你租用 运营商 (合约上所有权属于运营商) ,办宽带的时候会多交几百块钱押金,就是这里头来的。这杯羹自然不会分给路由器厂商,需要对接光口,


消费者和路由器厂商是不知道当地运营商用的什么 光模块 ,每家用的还不一样,协议也不统一。假如每家每户买了光路由,还得一个个去当地电信公司对号注册匹配,显然不现实。


理论上做到一起确实可以,但门槛太高了 (如: SFP 接口路由 +GPONstick 代替 SFU 光猫) ,普通人家如果不懂怎么配置、维护网络设备,把复杂的部分都分割到运营商去处理 (骨干网 BRAS 宽带接入服务器→电信 OLT 光线路终端→ ONUs 光网络单元) ,消费者可以随便更换路由器,接近即插即用,是最省事儿的。

同时光纤成本高,家里走线麻烦,容易断,自己接线买个熔接机都得几千块钱, 成本太高 。所以还是那句话,术业有专攻,各司其职,路由做路由的,光猫干光猫的。

参考 & 引用:
blog.csdn.net/gui951753/article/details/79593307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