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付鹏的财经世界
‘金融是件专业的事情,投资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记录是一种维持连续思考最好的方式,我就是付鹏,一个我眼里的财经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msd美思德发泡 ... ·  21 小时前  
秦朔朋友圈  ·  经济第五城,广州还是一座沿海城市吗? ·  2 天前  
经济观察报  ·  A股收评:沪指高开低走跌0.65%,Deep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付鹏的财经世界

【长文】拒绝混肴视听-浅谈我理解的“区块链”“数字货币”和“数字币”(一)

付鹏的财经世界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10-27 09:26

正文

本人不是专业的IT技术男,所以我对于背后的技术应用,代码这些可不是专业的,因此仅代表我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浅谈谈我理解的“区块链”“数字货币”和“数字币”,这些高大尚专业的东西;

  • 先说说浅浅我理解的“区块链”


几年前曾经参加过几次“区块链”的专业会议,也有过一些应用场景的真实经历,所以对于“区块链”有一些粗浅的理解,我理解的“区块”其实就是数据包或文件包,就像是我们打开的电脑里的压缩文件,里面蕴含着信息片段,而所谓的“链”我理解就是一种记录方式,当然专业的人说是分散式记录,我理解就像是一个万人复印机,只要有一个人写下一个数据,那么在这个“链”上面的所有人(节点)都会同时复制和记录,最这应该是直接的特点,“链”的数据分布式保存和管理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这也就是它最大的特点;

这个叫“去中心化”从IT男嘴中演变出来的词语,或多或少都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给可以的曲解其本身的含义,最终多用于了不太好的事情上面,这个我们按下稍后再去聊;

“去中心化” 其实也别整的那么复杂,我想大家都下载过各种各样的软件吧,一个链接下载的文件,很难保证他们是纯净的,什么植入个病毒啊,植入个广告啊,被人篡改后的安装文件,就是它的缺点,简单总结的说就是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数据集中在一个地方,这是存在造假的可能的,那么就放在一万个节点上,下载的时候每个人的每一块文件抓取,相互应证彼此的数据,来做对比,进而避免有人篡改,有人恶意添加病毒等,这就是最初IT端的“去中心化”的应用场景之一;

简单说就是“区块”数据集中在中心节点保存,可以造假,放到一个“链”(无数个节点上同时记录存在)上面就无法篡改和造假;


虽然说理论上计算机运算能力足够大,这样的修改所有的节点信息也并不是不可能,只是这种可能性很小很小很小,几乎是忽略的;

对于我们金融的理解,所谓的“去中心化”就是一 个理论上完美的上帝化的天然的信用机制 ,核心就是数据的不可篡改,这就是一个完美的信用起点和信用背书,至于是成本是不是最低的,从物理属性上面去算帐这是一般技术发烧友喜欢去讨论的事情,对于我的理解这其实是个相对问题:如果用信用风险作为评估等级的话,成本和它就是相对的,理论上信用风险越低,成本越低,等级越高成本越高;

其实 “区块链”正经的应用确实在现实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好的场景; 我之前接触最多的就是在大宗商品贸易物流仓储交割中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 那个时代信用风险可以说无处不在,货物在运输中的问题,货物在仓储保管中的问题,被人掉包了,重复质押了,一旦资金链断了,各家金融机构跑去仓库抢货的,谁先抢到归谁这种搞笑的事情,其实在大宗商品供应链上面,并不稀奇;

清算结算中,假的银行承兑汇票时代,合同伪造骗贷等等这些,不但成本巨大,效率极低,也造成了非常多的信用性风险;

其实之前参加过的“区块链”应用的很多会议都是和大宗商品有关的,最后也有了自己专属的名词“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管理和应用”,好吧至少可能自己在大宗领域涉足比较深,所以这样的会议至少还是属于听得懂的部分;

现在很多大宗商品的第三方解决方案公司也都开始逐步的转向这方面,比如很多仓储管理系统已经开始用海康威视的数字监控管理系统去锁定仓库的货物,所有的单证票据和合同都已经开始了区块链的应用,来保证其信用的公平公正真实性,通过利用区块链的最大的优势“去中心化”“创造天然绝对的信用”供应链金融应用上;

比如采购企业以前的abcd供应商,本身各自通过合同去银行贷款,现在通过一个私有区块链(用于记录这几家人的信息)应用,银行就规避了一些信用风险,比如对合同真假的审核,假合同骗贷等等;

  • 还需要说说理解“数字货币”和“数字币”


当然在谈一些问题的时候,还需要去理解另外两个其实跟“区块链”没有啥直接关系的词汇“数字货币“数字币”, 数字货币和数字币,很多人混为一谈的,当然普通老百姓或许真的不懂,但是搞金融工作和研究的人如果混为一谈的话,或许就有别的原因了吧。

以前的“货币”最早从形态上去进行划分两大类:一是实物货币值得例如历史中充当货币职能的那些商品,例如贝壳,黄金,白银等这些物品因为各种原因充当了信用承载的媒介。二是虚拟货币也就是信用货币开始就是指的我们的纸币系统(信用货币体系);

现在由于信心技术应用时代已经进入到成熟期,“数字货币”是“数字”和“货币”的综合体,“数字”只是一种IT信息技术状态下的形态描述,“ 数字”就是信息代码和数据包这些具备互联网特点的东西替代了传统货币的形态, 如果观察整个货币形态的发展历史,其实你不难发现不同的形态具备有时代发展的特点,并且形态本身并不重要,真正能够成为货币的称号,必须具备货币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信用;

关于这个信用的功能我想我也做一点点补充,一种是发行信用,一种是流通信用,这两点我想很多人并不会特别的去做说明,但是这对于货币而言,确实要区分一下:

我们可以将货币信用可以分为发行阶段信用(发行)和流通阶段信用(支付,结算,计价,储备); 发行信用简单说凭什么大家都相信它,流通信用简单说就是凭什么大家都去用它;

我粗浅的做了一个表格,从信用,形态,性质,三个大的维度简单的将主权货币、数字货币、黄金、比特币、数字币做了一个分类对比;


信用

形态

性质


发行信用

流通信用

实物

数字

商品

金融资产

货币

主权货币

政府




数字货币

政府




黄金

天生


不是

比特币

非主权


不是

数字币

无或有限



有限

不是


  • 首先先简单聊聊 黄金;


关于黄金的历史我想就不用多说了,以前我培养年轻的贵金属分析师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就可以高度的概括它-“ 黄金,一个最接近于货币的商品 ”;

是的,黄金曾在人类历史里作为货币存在了非常长的时间,甚至是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中黄金也曾作为信用之锚存在到了1973年;

现在的体系时代,黄金虽然不在作为货币而是一个商品存在,但是仍具备自身的特殊性,这就是我给它的称号,它仍具备天生的发行信用,只是之前作为货币的年代,黄金是同时具备流通信用,而现在不具备流通信用,也不会回到流通信用时代作为商品和信用货币来进行支付、清算、结算、计价功能,但这并不等于它真的就丧失了发行信用;

所以在上面的表格中, 黄金=天生发行信用+无流通信用+实物+商品

  • 在简单聊聊 比特币;


比特币的诞生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它属于信息技术的“数字”时代,不是实物形态,从开始大家对于它的分歧非常的大,从设计上来说,比特币设计曾经试图把它包装成具备货币的所有的核心要素的超主权媒介,信用的诞生靠的是本身的设计上“挖矿“来创造其本身的稀缺性和独一无二性,这两点来赋予其信用,当然时至今日比特币确实也在这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认可,这也是为什么我把比特币单列出来而不跟“数字币”混为一起的原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