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刑反向衔接
从“接住”向“接好”迈进
——专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行政检察厅厅长张相军
▶
2024年1月至11月,检察机关针对行政生效裁判,向法院、行政机关提出监督意见和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占比超过30%。针对行政审判、执行活动违法提出的检察建议采纳率均在90%以上。
▶
行政检察主动融入和服务大局,聚焦产权保护、社会信用、监管执法等重点领域,加大涉企行政诉讼和执行监督力度。2024年1月至11月,共办理涉企行政检察监督案件2万余件,为国家和企业挽回经济损失约5亿余元。
▶
一年来,行政检察聚焦就业、社保、环保、住房、养老等重点民生领域,以及劳动者、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等重点群体,共办理各类涉民生行政检察监督案件11万余件,以务实举措加强民生保障。
▶
2024年1月至11月,对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但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检察意见,行政机关采纳率在85%以上。
2024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行政检察监督案件17万余件。其中,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2万余件,执行活动监督2.2万余件,审判活动监督1万余件,反向衔接11万余件……
2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行政检察厅厅长张相军做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最高检厅长访谈时表示,过去一年,行政检察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坚持诉讼内监督和诉讼外监督双轮驱动,监督内容不断丰富,监督力度持续加大,监督质效明显提升。
为进一步加大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工作力度,去年,最高检部署开展为期两年的“全国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攻坚行动”,以“加强生效行政裁判监督”为主题发布第五十一批指导性案例,强化案例指导,并会同最高法印发
《关于规范办理行政再审检察建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行政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超过600件。
2024年1月至11月,检察机关针对行政生效裁判,向法院、行政机关提出监督意见和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占比超过30%。针对行政审判、执行活动违法提出的检察建议采纳率均在90%以上。采访中,张相军提及这样一起案件:山东某镇政府与当事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但未能按期履行交付符合法律规定的房屋。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判决某镇政府继续履行协议并支付安置费。当事人领取安置费后,法院征得当事人代理人同意,作出终结执行裁定。后镇政府仍未按要求交付房屋并产生新的安置费,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法院不予受理。检察机关受理监督申请后,认为执行内容尚未履行完毕,应予恢复执行,同时查明另有53户存在同类情况,遂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全部执行到位。
据悉,为一体抓实行政检察案件管理、业务管理和质量管理,最高检行政检察厅组织开展自办案件“每案必检”,研究制定一体抓实“三个管理”促进行政检察高质效履职的具体措施,努力以高水平管理推动高质效履职。
行政检察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政府,事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事关党执政的政治根基。过去一年间,行政检察切实找准履职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检察履职增进民生福祉。
张相军告诉记者,行政检察主动融入和服务大局,聚焦产权保护、社会信用、监管执法等重点领域,加大涉企行政诉讼和执行监督力度。特别是针对“小过重罚”等涉企监管执法问题,发布7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行政检察典型案例,针对“新官不理旧账”失信违约行为,依托各地“府检联动”机制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推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挥更大作用。2024年1月至11月,共办理涉企行政检察监督案件2万余件,为国家和企业挽回经济损失约5亿余元。
一年来,行政检察聚焦就业、社保、环保、住房、养老等重点民生领域,以及劳动者、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等重点群体,共办理各类涉民生行政检察监督案件11万余件,以务实举措加强民生保障。
据介绍,2024年,最高检会同全国总工会印发“发挥行政检察监督职能助力根治欠薪”典型案例,指导各地落实“一函两书”制度,办理涉劳动者权益保护行政检察监督案件8000余件,让农民工安“薪”不忧“酬”。如内蒙古、云南、甘肃、新疆等地检察机关聚焦餐饮服务、网络订单配送等损害劳动者权益案件多发行业、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推动解决劳动者社会保险保障等揪心事。重庆检察机关针对劳动者特别是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积极参与根治欠薪专项活动,帮助讨回欠薪112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