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E药经理人
我们致力于成为医药行业意见领袖平台,我们记录和观察医药重大商业事件,展现这个行业的复杂和冲突,提供最前线的思想火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E药经理人

医药行业税务专项整治升级!1.5亿特大过票案告破!下半年各地将抓典型

E药经理人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8-02 19:3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进入下半年,根据E药经理人从国家监管部门获得的信息是,今年各地一定要树立违背医改政策落地的典型,其中落实“两票制”中的一个重大阻碍就是企业的走票行为依然十分猖獗,这将是被重点关注的区域。


近日,由甘肃省白银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侦办的“2016.7.19”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宣布告破,涉案金额达1.51亿元,先后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20名。目前,已成功移送起诉11名,为国家追缴虚抵税款899.8万元。


事实上,国家层面对医药行业的税务专项整治已经在各地密集展开。今年在各地公布的虚开发票的典型案例中,医药企业屡屡上榜,比如说,今年4月20日央视曝光的2016年打骗打虚专项向东的十大典型案例中,就有4家医药企业被当做典型曝光。


2017年被称作为财税改革的大动作之年,税务调整与税务稽查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根据年初国税总局发布的《2017年税务稽查重点工作安排》中提出,以西藏、安徽等地为重点开展医药行业专项整治;要求认真落实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开展配合相关工作,发挥稽查部门打击涉税违法职能作用,增强稽查影响力,服务经济大局。


何为大局?在医改领域,两票制的落地就是大局之一,目前全国共有21个省(区、市)相继出台两票制落地政策,而接下来的落地则要求各地各部门的全力配合,其中税务出手整治则是两票制落地的重要保障。


进入下半年,根据E药经理人从国家监管部门获得的信息是,今年各地一定要树立违背医改政策落地的典型,其中落实“两票制”中的一个重大阻碍就是企业的走票行为依然十分猖獗,这将是被重点关注的区域。


1


1.51亿特大药企过票案告破!


2016年6月,白银市国税局稽查局稽查人员对辖区内医药行业开展区域税收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白银市医药有限公司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697万元,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4737万元,特别是2016年元至6月半年时间,销售收入竟达到4405万元,申报的销售收入短期内呈几何数增长,但申报缴纳的税款却没有明显的增长,这样的申报数据明显异常。


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还发现白银市医药有限公司2015年7月从福建和山西两家医药公司以每支4元的价格购进40万支的某种注射用针剂,同年9月,又将这种注射用针剂的7万支,以每支75元的价格反销给福建这一家医药公司。白银市医药有限公司为何从这家公司低价购进药品,又高价卖给这家公司呢?


自2016年7月19日开始,“7.19”专案组兵分四路,分赴安徽、陕西、宁夏、河南、辽宁、湖南、山西、陕西、江西、重庆、青海、福建、云南等地外调取证、跟踪监控。对上游开票企业和下游受票企业展开调查取证。同时,办案人员依据白银市医药公司银行账户取得的交易信息,与20多家银行取得联络,对涉案企业的资金往来情况实施调查。


经查,白银市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29日,法定代表人武某某,注册资本3318万元,系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属西药批发行业,该公司2014年12月25日与安徽太和人范某坤、浙江金华人夏某刚签订承包经营协议,将医药批发经营权和管理权承包给范某坤和夏某刚2人,承包期5年,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范某坤、夏某刚以白银市医药有限公司名义从2015年4月开始,先后涉嫌向沈阳弘盛医药有限公司等全国各地的25家医药企业虚开和接受增值税发票价税合计约1.51亿元,涉及25家企业分布在安徽、陕西、宁夏、河南、辽宁、湖南、山西、陕西、江西、重庆、青海、福建、云南等13个省市区,涉案人员30余人。专案组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0人,移送起诉11人,破案14起,核查虚开税票1375份,票面涉案金额1.51亿元,税额2203.46万元,破案后追缴税款899.8万元,扣押非法所得45.5万余元。这也是近年来白银市公安局破获的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串案。


2


案情不断,处罚升级


据E药经理人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至今,有公开报道的药企挂票、过票以及虚开发票案共15起,涉及25家医药企业,涉案金额总计超过32亿元。而除了两票制外,实际上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打击过票行为,这种严查药企过票行为并没有停止。此外,对于过票偷税漏税的惩罚也从缴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升级到判刑,司法部门也开始介入。



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印发《药品出厂价格调查(试行)办法》的通知,要求通过调查或生产企业上报药品平均出厂价,对采取拒报、虚报、瞒报等方式不配合调查的价格违法行为,按相关法律规定处理。


2012年9月起,国家税务总局、卫计委等7家单位联合开展的专项整治工作中,全面检查从事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三级以上公立医院、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发票使用情况。专项整治活动中,共有3万家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受到检查,1.1万户企业被查出有违法使用发票行为,涉及非法发票35.2万份,补缴税款及罚款25.2亿元。同时,查处34起医药购销不正之风案件。


2013年2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认真做好2013年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税务机关要继续对发票违法问题严重的行业开展发票整治工作,重点对房地产与建筑安装、药品与医疗器械等行业的发票使用情况开展重点检查。


2013年2月19日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要求经营企业在采购时必须索要发票,销售时要开具发票,做到票、账、货相符,强化药品购销、存储、运输过程中的票据管理,打击“挂靠”、“走票”等违法行为。


3


税务稽查升级


2016年的山东疫苗大案,让疫苗流通领域长期存在的监管漏洞以及我国药品流通领域长期以来的沉疴暴露在公众面前。涉案的药品经营企业存在编造药品销售记录、向无资格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疫苗等生物制品、出租出借证照以及挂靠走票等违法行为,而乱象发生的关键原因之一便在于:我国药品流通环节过多,多级代理、多级过票的流通体制使得很多违法或不规范行为处于灰色地带,游离于监管之外。


2016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26号文),要求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两票制”。5月1日,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早前提出的“全面实施营改增”正式开始实施,试点范围扩大至包括医药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与此同时,CFDA发布《关于整治药品流通领域违法经营行为的公告》,圈定10大药品药品流通领域违法行为,对各地挂靠、走票过票等违法经营行为开展集中整治。


在医药流通行业里,过票挂靠非常普遍,很多商业公司靠其他机构或自然人在其企业挂靠走票,层层转包做出销售业绩。实施“两票制”,将使得中小型流通企业加价空间变窄,而“营改增”将加重众多中小流通企业的税负,未来将有一半的流通企业会被淘汰出局,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也将加强。而在“两票制+营改增”的组合拳下,挂靠、走票过票等洗钱方式将无处遁形。


“过票”必然导致逃避税收和相关费用,挤占合法企业正常的市场空间,而过票公司更因为虚开增值税发票,触犯法律底线。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接近80%的生产企业都要依靠代理商去分配各个环节的收益,医疗体制未有根本改变,仅凭相关部门的查处,无法杜绝国内过票行为。


其实,除了目前的税务稽查之外,在全国层面,进入下半年,税改正在强势密集落地,企业内部财务系统面临全面调整。7月1日起,要求开票必须提供纳税人识别号,所有的开发票企业都要严格按照分类编码进行发票开具,发票内容监管进一步收紧。


而从8月1日起,另外两个改革也开始落地:第一是增值税纳税申请表内容调整。为了配合增值税税率简并,国家税务总局对增税申报表调整,销售情况明细填写内容进一步细化;第二,从源头上追查统计数据造假法规正式实施。从源头上规范统计调差活动,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大面积或者连续发生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或者出现统计数据严重失实不予纠正等情况,对地方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有关部门负责人给予处分。


从上述的几个层面的政策落地而言,随着国家税务系统的升级,发现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及稽查范围的扩大,让此前可操作的走票模式成为无处遁形的犯罪行为,对企业而言,可能由此出现的情况是“拔出萝卜带出泥”,届时新账、老账一起算。


参加第九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请扫二维码!


本文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y-lp.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