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老产业的探索与创新,保险行业从未止步。
3月30日,中国平安对外发布居家养老“住联体”模式,并推出“573居家安全改造服务”,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中国平安联席CEO兼副总经理郭晓涛在会上谈道,“为广大客户带来‘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服务体验,是平安一以贯之的不懈追求,居家养老住联体模式的建立,正是对‘三省’理念的最新实践”。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持续加深,截至2023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9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老龄化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发展不平衡、未富先老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在这样的基本国情之下,我国养老呈现“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如果按照以上数据简单测算,大概有超过2.6亿的60岁以上老人居家养老,如何满足如此大规模群体的养老需求,并提高他们的养老生活品质,亟待全社会重视和探索。
保险行业入局养老领域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但不同的险企瞄准的人群、战略部署方向和实施路径大有不同。我们不想去评判哪种战略或模式的孰优孰劣,只试图去分析和了解保险如何写好养老这篇大篇章,毕竟养老关乎每一个人,也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对于中国平安来说,早在2021年便启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2022年正式推出服务品牌“平安管家”;截至目前,中国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超过10万人获得服务资格。
那么,这次“住联体”模式的推出,将如何赋能居家养老?“保险+居家养老”的模式探索又能给行业带来什么借鉴与思考?
在今年的两
会上,“养老”相关的话题、议案频频冲上热搜;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大趋势下,如何规划养老已成为人人关注的社会课题。
而在“9073”养老格局下,居家养老是我国超过90%老年人的现实选择。曾有专家分析过“为什么居家养老是主流形式”,除了传统文化使然,对于能够自理的老人来说,居家养老也最为经济实惠;此外,正如老年学中的提及的“原居安老”概念所言,生活在老人熟悉的场所,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对于老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可以说,居家养老,不仅是中国传统,其实也是世界性趋势。
不可否认的是,居家养老目前也有“尴尬”之处。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曾指出,当前我国推行的“9073”养老模式,其中90%以上的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而居家养老的关键前提是确保老年人的居住空间安全。她坦言,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当前适老化供给普及度较低、社会认知尚未形成、市场化程度也比较低,这些都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
如何让老人居家实现高质量养老,仍然处在探索期。
3月30日,中国平安携手联盟伙伴正式发布
居家养老“住联体”模式,并推出“573居家安全改造服务”,使得“保险+居家养老”模式探索再进一步。
据介绍,“住联体”可以概括为一套居家安全享老服务体系,具体包括一项专业的团体标准,一套便捷的评估体系,一个优质的服务联盟,以及一个智能的服务生态,旨在帮助满足长者居家安全需求,破解居家适老化难题。
平安人寿总经理兼联席CEO余宏在活动上表示,今年是中国平安“三省服务”推广年,也是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推出2周年。借此契机,平安创新推出“573居家安全改造服务”,希望为老人和子女带来更加“省心”的体验。未来平安将进一步凝聚产、学、研各方智慧,打磨服务品质,让居家养老“573”服务真正成为“省心”标杆,帮助更多长者住享有尊严、有品质的遐龄生活。
具体来看,在这次推出的“573居家安全改造服务”中,“5”是指通过五分钟自主评估,快速发现老人居家安全隐患和需求;“7”就是整合联盟资源,针对性地提供七大空间智能适老化改造;“3”就是通过三位一体的管家,实现服务全流程跟进、风险全天候监测。
虽然居家养老的规模群体足够大、市场空间足够广,但由于老年人的需求大而分散,且还具有未富先老等特征,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居家养老困难重重,因此,头部企业入局这一赛道并不多。
仅从保险行业来看,近些年,多家险企竞相布局养老社区,一批“保险系”养老社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头部险企的平安,却在2021年选择切入居家养老赛道,随着居家养老市场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若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可以说实实在在为保险破解养老难题贡献“平安答案”。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商敬国在此次发布会上指出,保险行业要积极落实应对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他认为,平安在这方面往前走了一步,希望未来有更多创新产品的供给,“不断满足老百姓高品质的养老生活诉求,这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个挑战,我们知道做起来确实很难,但也是机遇,也是行业未来新的增长点”。
对于业内,可能更关注的是中国平安在养老领域的整体布局和思路是什么。据
『A智慧保
』
了解,中国平安的整体战略部署是推进“综合金融+医疗养老”,依托自身综合金融优势去做好养老这篇大文章。
在居家养老上,中国平安正在逐步构建完善“医、住、护、乐”四联体,每一联体都有其功能和使命。
其中,去年中国平安推出的“护联体”模式主要切入康复护理服务,着力破解上门康复护理服务品质参差不齐、服务流程缺乏统一标准等难题;而此次推出“住联体”模式则致力于居住环境的适老化改造,降低老人居家风险,提升老年人生活便利性。据平安健康董事长兼CEO李斗介绍,未来平安还将加速完成“乐联体”“医联体”的构建。
回到此次重磅推出的“住联体”模式,剑指居家养老长久以来的难题。近些年来,各地陆续开展了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相关服务仍在探索阶段,面对老年群体千人千面的需求,专业人才队伍缺乏、行业服务标准仍待完善等痛点依然突出。
因此,在团体标准方面,中国平安联合清华大学周燕珉教授团队和行业知名专家、企业等合作方,打造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指南》,为全屋七大空间提供评估与改造指导。
孙洁也指出,企业积极参与并推动相关品质适老化改造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提升市场规范性,有利于适老化改造行业形成统一标准,降低购买难度和门槛,同时有利于提升适老化改造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影响力。
中国平安成立36年来,有无数个辉煌时刻,也遇到过不少难关。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这家综合金融集团选择了“硬碰硬”,啃最硬的骨头,力争做好利当下、惠长远的民生大事。
2023年,金融业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平安却交出了一份稳健“答卷”,其中在健康、医疗、养老等领域亮点颇多。
在“保险+居家养老”方面,平安全面部署“9073”养老格局,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服务覆盖54个城市;针对机构养老需求,平安的高品质康养社区已在4个城市启动,其中,臻颐年三亚体验中心于2023年7月开业运营;在“保险+医疗健康”方面,平安寿险健康管理已服务超2000万客户,新契约客户中约76%使用健康管理服务。
在医疗资源方面,平安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提供“到线、到店、到家”网络服务,覆盖医疗服务、健康服务、商品药品等资源。截至2023年末,平安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合作医院数超3.6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3万家。
对于中国平安来说,“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清晰战略无疑为这艘金融航母指引了方向。在“综合金融”方面,中国平安旗下有银行、保险、资管等多家成员单位,这使得业务经营效率更高效,获客成本更低,管理和服务成本更低,客户黏性也更强;在“医疗养老”方面,平安将差异化的医疗养老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结合,代表支付方、整合供应方,提供最佳性价比服务,形成了独有的商业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协同效应已经十分显著。根据平安集团年报数据,截至2023年末,在平安2.32亿位个人客户中,有近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享有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对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贡献占比超73%。
郭晓涛曾表示,综合金融与医疗养老的有机整合,是平安未来三年业绩持续稳健、健康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可以说,切入“保险+居家养老”赛道,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惠及广大老年群体的普惠大事。“住联体”模式的推出,也是平安居家养老服务迈向标准化、规范化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
平安人寿董事长杨铮年初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表示,保险业应紧跟国家政策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保险产品、医健康养服务等方面持续丰富供给,助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在保险产品方面,加速创新探索,持续满足客户对于养老、财富类产品的需求。在医健康养服务方面,打造“保险+居家养老”等“保险+养老”模式,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医疗健康养老服务。
养老,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于百年基业。穿越周期的民生普惠,需要经营实力和战略定力。
结 语
作为中国平安的掌舵者,马明哲曾这样说: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金融工作只有承载人民的盼望、回应人民的嘱托才能血脉畅通,企业只有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相连,方能生生不息。而中国平安关于居家养老的探索正是其践行金融企业使命之体现。
近期,马明哲还公开发表文章称,平安将持续构建具有特色的管理式医疗养老服务体系,用制定标准、集中采购、监督服务来实现高性价比,建设强大的服务监督管理体系,用专业让老年人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