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把学PPT比作成学做菜,PPT的文字、图片、形状、表格等元素就是它的“食材”,通过一定的技法,就能做出一道可口的“菜肴”,也就是好看又实用的PPT了。
图片来自摄图网
这里提到的“技法”就有很多人比较头疼的排版了,其本质就是重组排列,而这是不是和日常生活中某一项活动很像?没错就是打牌!
图片来自摄图网
大家打牌的时候会重新调整排列牌的组合顺序以便理解和管理,而PPT排版也是这样的道理,我们只需要把PPT的内容元素整理成卡片式结构,就会发现PPT排版也没那么难。
卡片式结构
卡片式结构的本质就是模块化思维,将页面中各元素重新分组编排后,以类似卡片的形式来呈现。
生活中卡片式风格的例子遍地都是,比如明信片、名片、银行卡等。
在手机APP和电脑网页端也有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设计网站behance、花瓣网、站酷都偏向使用卡片风格展示内容。
(
▲
手机APP
)
(▲站酷网电脑端)
(▲小米官网)
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也是比较普遍的,比如海报、封面等,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win8(及以上的)metro风格也是属于卡片式结构。
特点及组成
当页面中原本零散的元素有了具体的载体后,会变得更有条理。优势和特点也很明显:
①、主题突出:
虽然可供摆放内容的区域都变小了,但视野更加聚焦,主题信息却更加突出了。
②、便于理解:
不同的内容通过卡片式结构分成了不同的组,降低了理解成本。
③、制作简单:
只需要把内容分组,分别用卡片式结构承载,排版简化很多,且方便增加和减少版块。
④、视觉效果好:
卡片结构留白区域会给画面增加呼吸感,如果采用图片铺满还可以增大图片的展示范围,从而提升视觉效果
尤其是在网页和APP设计的大趋势下,
将内容聚合的卡片式结构也许是最合适的载体。
将卡片结构进行拆解后,主要有几个版块构成,分别是图片(底图)、色块、信息(文字等)
制作与运用
首先看一下如下的案例:
分析一下:
①、虽然配图与文字内容相关,但图文间的亲密性不够
②、文字的对比不是很强,缺乏层次感
③、画面比较呆板,缺乏设计感
使用卡片式结构后:
将图片铺满后,图片能很好的起到烘托氛围的作用,然后画一个色块,将信息元素置入色块之上,增加相应的图标丰富画面同时帮助文字的理解。
再来看一个很常见的人物介绍。
这是比较普通的左图右文的排版方式,中规中矩,虽然做了大小对比,但依然会感觉画面比较散,不够集中。
如果把它变成卡片式结构后,画面的层次感就更强,内容更加聚焦。
其中需要注意的一个细节就是“背景图片”和“阴影效果”,此案例中为了烘托氛围,所以选用了深色星空背景。给色块增加从中心的“阴影”效果,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如果是团队的人物介绍也是同样的道理。
做成卡片式结构,给每个人物添加一个统一的色块。
背景可使用商务的图片,然后添加白色蒙版,也可以换一个背景和颜色。
如果面对一份纯文字的页面,该如何优化呢?
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划版块吧!(可参见
这一剂PPT文字处理“药方”,治好了我多年的头痛!
)将文本信息分成四个版块。
给每个版块添加相应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然后根据卡片式结构,将四个版块排成四张卡片。
为了体现商务范,可给背景添加上低多边形图片。
如果需要重点强调其中某一项业务可以把强调的业务放大突出,并将其他几项的颜色去掉,比如此案例中的“演示培训”。
如果需要补充添加两项内容,直接调整几张卡片的位置就可以了。
内页中,常见的图文排版,虽然内容做了区分,但画面依然不够集中。
可以尝试用卡片式结构,让
内容更加聚焦,版块区分更加明显,添加图片背景
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结:
PPT卡片式排版就是就完全可以看成打牌,
当拥有这样的思维后,你排版的就不是内容,只是一张张的卡片而已了。
技能的掌握需要日积月累,尤其是不断学习和模仿,这里
整理了部分卡片式排版的样式以供参考:
公众号回复
【卡片】
可获得以上案例文件。
以上为本期内容,下期见!
据调查,80%的职场人士都花费不少于100小时来制作PPT,但最后展现的成果收效甚微,白白浪费了时间。
锐普的PPT超神课,带你从PPT设计、审美、排版、图表多方面全方位的学习PPT技能,告别加班做PPT,
把时间留给家人朋友和游戏吧!
点击
“阅读原文”
来跟锐普学点厉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