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发布了
《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
公示。与楼市相关重点大致如下:
城市规模。2035常住人口2000万左右,按2500万左右福安里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评:
过去的20年,广州每年新增人口约45万。而按最新的规划,广州未来的17年,平均每年新增人口约35万。实现这个目标的概率有多大呢?
首先广州目前常住人口约1500万,国内人口比广州多的两个城市北京、上海人口分别为2100万,2500万,但两个城市最近几年都已经出现总量增速停止的状况。这样看,一个城市如果综合实力足够强,人口至少是可持续快速增长到2000万以上的,而过了2000万是否继续快速增长?那就要看城市的人口政策了。之前几年,北京、上海的人口政策都是偏控制增长总量,求增长质量的。而目前广州的情况则不同,今年1月份和4月份分别两度放宽户籍政策,近期又有吸纳港澳台人才举措,所以可以说广州目前的人口政策仍处于既求质,也求量的阶段
。广州未来处于人口快速增加也将是大概率事件,甚至在未来几年,人口增速或仍将保持45万/年左右的较快速度阶段。人多,对住房的需求自然也不断增加。
到2035年新增城镇住房200万套以上,租赁房20%以上,保障房8%以上。
评:200万套,就是年平均11.7万套。这是个极难完成的任务;即便完成了,广州住房也在总量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首先,在过去20年,广州一手住宅无论是成交量还是竣工面积,每年新增住房平均也就8万套左右,而年成交过11万套也仅2017一年而已,即使在每天高喊增加土地供应稳定地价的2017年,广州实际土地供应量也没有实际的增长。所以广州土地供应几乎没有可挖掘的潜力,这也注定广州每年新增住房总量很难再进一步提高。而
未来17年,年平均供应11.7万套,按历史经验,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退一万步,我们假设真能实现年平均新增供应11.7万套,按户均人口2.7人算,广州未来17年,每年新增家庭13万户,这还是供不应求,每年仍有1.3万户家庭理论上“无房可住”。所以:
未来一定有不少的居住需求会外溢到其他产品,周边地区等等;
其次是
供不应求一定会在价格上有所表达
。至于租赁房的前景,保障房的问题,我之前已经谈过,不再重复,结论还是一样,难度很大。
围绕广州周边城市融合发展,推动广佛清云韶经济圈合作发展;加快广佛同城;广清同城;打造南沙粤港澳全面示范合作区。
评:
关于城市间协调发展这个问题说了很久,但一直都只是意思意思。除了广佛因为实在挨得太近,所以最终才有点意思外,其他几乎是永远停留在嘴巴上。这其实很容易理解,行政上分开,各打各的算盘,没有更高级别的协同和战略要求,就根本不可能有重大的实际的推进。真正的城市联动,都由地理距离决定,越远越没机会。
而粤港澳大湾区恰恰有更高层的要求与协同,所以联动港澳速度是不断加快的,所以南沙的前途完全不是“将来时”,而是彻底的“进行时”。
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